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32学时) 下载本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中文名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英文名称: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课 程 号: 1630032 授课对象: 全校学生 开课学期: 第1、2学期 学 时 数: 32 学 分 数: 2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必修课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后续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开课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执 笔人: 邱丹丹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部建议设立的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为我校本科生的人文通识课程类必修课。全课程包括两大系列课程:《中国古诗文赏析》和《传统文化精义》,从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入手,既全面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也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发展历程与特色,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2.知识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文学、宗教、建筑等文化精髓和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扩大文化视野,理解传统的人文精神、伦理观念、审美情趣及其中的现代因素。 3.能力要求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地、科学地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从文化的视野准确而深刻地分析、解读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

(一)传统文化精义

(1)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概说及文化上的总体特征;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观(自然观)、宗教观、道德观、社会观、生命观、艺术观。

(2)宏扬传统美德 演绎家国情怀 传统美德与家国情怀的内涵;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的内在关联性;家国情怀意蕴下涵养传统美德的路径。

(3)诸子百家思想精华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隋唐时期的哲学;宋明时期的哲学

(4)国学经典导读

国学与传统文化;大学之道;《论语》与“仁”;“道法自然”。 (二)中国古诗文赏析 (1)散文漫步

古文阅读的关键篇章脉络;先秦、两汉、南北朝散文及名篇简评;唐宋元明清散文及名篇简评。

(2)小说史话

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和成型;唐传奇和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 (3)书法艺术

汉字字体的演化进程及代表作;楷书笔画的书写;书法作品的章法与布局。 (4)诗词古韵

时代赋予诗歌的内涵;诗歌与自然的关系;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楚辞》《诗经》;词体流派的发展与地位的变迁。

2.教学要求

(1)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历史分期、分类和基本精神的分析,通过对比,总结出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深刻的天人观、宗教观、道德观、社会观、人生观、艺术观等重要文化元素,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建筑中存在的大量显性和隐形文化元素,培养具有传承和创新优秀建筑文化的能力的大学生;

(2)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家国情怀与传统美德的内涵,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家国情怀与传统美德的内在关联,用正确的方法论引导学生分析在涵养传统美德、演绎家国情怀的路径。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的现代人格,促进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应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

(3)通过对中国哲学教学内容的把握,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哲学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基本线索,了解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基本精神和思维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和阅读古代哲学文献的能力;

(4)了解先秦儒家、道家思想核心经典和基本思想,掌握基本的国学知识。通过本专题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加强自身修养;

(5)要求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简要发展脉络,以便于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有关文章内容、的思想感情,把握古代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修养自身提升意识; (6)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小说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基本的认识,并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

(7)使学生初步了解汉字书法最基础的常识,掌握汉字演化进程中的各种字体及代表作品,通过楷书笔画的书写,了解毛笔的执笔用笔方法;

(8)了使学生了解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文学与自然的对照;掌握诗文中所蕴含的生命意识以及时代赋予诗人的精神气质在诗文中的展现;通过对各时期代表诗作的讲解,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气质得以升华,并从中体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3.时间分配和进度

(1)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 4学时 (2)宏扬传统美德 演绎家国情怀 4学时 (3)诸子百家思想精华 4学时

(4)国学经典导读 4学时 (5)散文漫步 4学时 (6)小说史话 4学时 (7)书法艺术 4学时 (8)诗词古韵 4学时 4.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思想;“家国情怀”生成的文化哲学基础;先秦儒学、道家学派和宋明理学;“大学之道”、“仁”之德目、“道法自然”;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思想;当代青年如何继承发展中国传统美德、践行家国情怀的路径选择;魏晋玄学和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典型古文的内涵和特点,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小说中细腻的心理描写;汉字演化过程中的各种字体及代表作品的欣赏;掌握毛笔的最基本用笔法;诗文中蕴含的生命意识以及传统美学。 5.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尤其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总结。因此本课程与其他人文通识类课程共同承担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的基本任务。

6.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陈先达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建筑的意境》萧默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 《中国思想通史》葛兆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中华传统文化读本》马新,等著 中华书局2017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大纲说明 1.习题、作业

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任课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根据专题教学需要,以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以主,作业量适中,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2.考核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的方式,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过程,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目的是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变被动式学习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出勤、讨论发言、课堂教学互动、阶段作业以及课外阅读效果等。具体内容和分值比例由任课教师自行分配。分数为五级制。

3.其他

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授,基本要求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大纲主要为在校大学生所制定;由于各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在开课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讲课内容有可能稍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