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模式初探 下载本文

行为表现 核心内容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直(具体概念) 画垂线 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与垂直线段的对比

图1:《画垂线》

行为动词 学画 认识 行为条件 通过观察、操作、比一比 表现程度 会画 会应用 指认 在具体图例中进行判断 准确地 通过看操作演示、画一画 通过观察,比一比 通过具体例子的解说 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交流 在教师提示下 课堂 自主地 微 课 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作 会画 已知直线的垂线 垂直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 (具体概念) 实际运用 理解 发现 画垂线两种情况的对比 应用 归纳 自学报告 这个图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系。

三、如何设计“微课”的自学报告单?

在制作微课时,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能针对非概念性的知识点动脑思

5

考,而不是靠老师完全讲解出来,让学生被动接受。结合我校数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我们目前在设计微课的同时,也配套设计出与微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自学报告单。期望通过这份自学报告单,我们老师能了解到学生在学完“微课”后的学习效果或者遇到的问题,自学报告单有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前测”的形式呈现。因此在设计自学报告单时,我们需要注意:

1、微课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自学报告单主要用于反馈学生是否看了微课,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只有教师在看到“自学报告单”或“前测”的反馈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做到“以学定教”。以现在电教设备,这样的反馈结果可以通过师生共用网络平台,或者是“电子书包”技术方便快捷得到反馈。所以“自学报告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微课内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针对微课1,自学报告单中设计了4个作图题,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针对微课2,自学报告单中也设计了4个作图题,除了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外,还有需要延长已知直线才能作图的情况。针对微课3,自学报告中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自学报告单中题目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运用。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节课的自学报告单就是为学生在学习“微课”后的检测和自学尝试而准备的。

所以,如果教师想好了自学报告单的内容,那么微课的大致内容也清晰了,如果微课的内容已经确定好,自学报告单就自然衍生了。

2、课堂教学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报告单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自学报告单像课堂教学的地图,是展现全部的路线还是展现一部分因内容而定。侯老师的《画垂线》这一课的课堂实施过程:交流前置学习的收获——小组内互查自学报告单完成情况,订正错误——小组交流两个辨析问题——小组汇报——巩固练习——挑战题——小结。其自学报告单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6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上了两次,第一次把知识的复习和钟表中既定的知识借助动态的演示讲解给学生,并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抛给了孩子在家里尝试完成,回学校进行重点的汇报和难点的辨析。但在自学报告单中发现,学生大都数关注难点的题,对于重点题的分析和交流却忽略了。导致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透彻认读时间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调整微课(自学报告单)教学内容,在教学重点上加以了引导操作:让学生从整点(9时)开始,顺时针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而把教学难点(8时55分)留在了课堂,在学生充分掌握认读的方法之后,出示难点,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的选择确定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说理由,说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认读时间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堂课的学习从“微课”开始,落实在自学报告单上,学习的重点的展现以及难点的突破则留在课堂。

四、实现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技术保障: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平台或“电子书包”,家长支持;

2、“先学”机制的建立:翻转课堂的实践目的除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先学”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行为,翻转课堂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常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即使没有完整的“微课+自学报告单”,也应该有“微课”或“自学报告单”,即“先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3、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退来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要有效创建学习共同体,则需要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4、练习的设计: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设置的较长,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真正能够做到“一对一辅导”,这样能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的设计则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前测、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

5、教师的作用: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充分研读的过程,但微课需要的是教师讲解能力。在“微课”与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重点的再呈现,再突破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小组学习状态的调节能力,教师把握契

7

机的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质疑、动手操作等,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甚至拓展,都将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总之,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微课的制作与翻转课堂的实施热潮越来越高。这种方便学生学习的新事物必然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但是,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网络更方便的帮他们的解决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在大潮流下,教师不可拒绝更不可盲从。就像汪晓东博士所说:如果你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将教学目标实施的很好,还有必要制作微课去进行翻转课堂吗?我们不是为了翻转而翻转,而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去翻转去制作微课。所以我们在看待翻转课堂和制作微课时要把这一点摆在首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