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模式初探 下载本文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模式初探

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赖艳 侯咏娴 赵姣姣

【摘要】:在“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微课、前测、后测、练习题”等元素初步建立翻转课堂的模式。模式基本操作程序如下:

“微课”+“自学报告单”——“自学报告单”的批改(前测)——小组交流——小组汇报——难点突破——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分层练习,适度拓展——小结(后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思考1、什么内容适合制作微课?2、如何制作微课?3、如何设计与微课、课堂配合使用的自学报告单?4、实现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等问题。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模式 自学报告单 学习模式

我校2012年9月创建“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成果,成为广州市2013年面向全市推广的五大教学模式之一(唯一的小学模式代表),并收入《课堂教学新模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一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其定义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以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整体构建单元目标,通过“感受、精学、拓展、整理”四种课型运作,经由学生个人先学、小组讨论、全班分享、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而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未来的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经之路,是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彻底改变。其操作可以理解为:在家里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在课堂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巩固、考核与提升。这与我校“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以及操作过程大体相似。(见表1) 教师 学生 教学形式 课堂内容 教学设计 探究操作

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学习指导者、促进者 主动探究者 翻转课堂 学习指导者、促进者 主动探究者 课前自学+课堂探究分析、分享 课前自学+课堂探究分析、分享 问题探究、知识提升 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 小组交流、小组汇报 问题探究 单元整体设计 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协作讨论工具 1

评价方式 多角度、多方式 多角度、多方式 表1 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中各要素的对比表

所不同的是:模式中“个人先学”的部分由原来学生阅读数学书,做纸上的练习换成学习教师的“微课”等;而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部分(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总结提升)也可以成为“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因此,在模式的支撑下,加上了“微课、前测、后测”等元素,初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其操作基本程序如下: “微课”+“自学报告单”——“自学报告单”的批改(前测)——小组交流——小组汇报——难点突破——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分层练习,适度拓展——小结(后测)。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的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这样就没有必要做成微课了。又如:学生懂得了乘法的意义之后,乘法口诀的学习完成可以靠学生自己的编制过程来完成。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概念性、定理定律等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例如在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中,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钟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转动的变化。通过微课中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深刻。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老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的讲述,视听结合下的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以下问题:作业格式以及书写要求、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针对某一个知识难点的讲解。某一种好方法的介绍或者是课本相关的知识拓展、

2

数学家的故事等。

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老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是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的,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而且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老师一遍遍的重复要好。另外,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这样学生还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求下列类型图形的周长可以通过将一些边平移,最后转化为求长方形的周长。

5厘米 6厘米 8厘米 10厘米 我们可以在微课中以其中一个图形为例(如下图),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6厘米 10厘米 讲完此题,求剩下的图形周长可以布置给学生练习。

3、针对某一个知识难点的讲解。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设计到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专门做一个小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是全部学生都需要还是一部分学生需要。

4、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的方法及过程的演示。例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

3

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但是如果用摄像工具将老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这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明白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二、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以下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老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请见图1),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这三个微课分别是: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这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1为侯老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