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三中:有一种温暖叫守候 下载本文

衢州三中系列报道之四

我们的三中:有一种温暖叫守候(主标)

记者 傅剑青

当你毕业的时候,最难忘的是什么?记者在衢州三中采访的时候抛出了这个话题。 “难忘老师的教导”、“难忘同窗之情”、“难忘活动中的激情”??答案也有种种,但回答的最多的是:“最难忘的是老师的守候!”

“高考那几天,老师们天天在考场外耐心守候,为我们鼓劲加油。”一位姓吴的毕业生这样说,我注意到同学们陆续走出考场,第一个要找的人不是家长,而是迅速跑到老师身边,像小麻雀一样围在交流考试心得。而老师们都认真了解考生们的答题情况,细细地进行叮嘱,此情此景让人难以忘怀。

“不仅仅是高考,应该说从进入三中开始,老师就守候在我们身边。”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表达他们的意见,三年来,从早读到就寝、从第一节课到填报志愿,老师的身影无处不在。

是啊,为了这一场高考,学生们付出了很多,作为老师,同样付出了很多很多。记者从采访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三中每一位学生,不仅是老师的学生,更是他们关爱守候的“珍珠”。

这是一种温馨的“呵护”

座落在新区之中,衢州三中环静安谧,在家长们的眼中,这是一个求学的好地方。 “外面一些人说,三中的管理很严,老师管得太多了。”这个观点也引来一些褒贬,个中滋味,其实只有在学校求学的学生才最清楚。

确实,三中对学生的管理非常严格。记者了解到,学校的学生管理实行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就是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到学生管理中,让教师有更多机会和学生融为一体,随时随地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问题。这是一种科学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

三中的学生管理制度这样规定:学校设有值周老师、值班老师和值周领导三个岗位,值周老师主要负责学生白天的安全、纪律、卫生等工作;值班老师则负责学生从傍晚下课开始,一直到晚餐、就寝、早晨起床、晨练这个时间段的安全、纪律、卫生、学习、生活;而值周领导主要负责对值班和值周情况的检查,每周至少有三至四个值周领导,其中确保一个校级领导。

学生们体会到老师就在身边的真正含义。学生生病了,便有值班或值周老师陪同去医院;学生遇到了挫折,老师并不是找学生谈一次话就完事,而是留意学生是否真正走出了挫折的阴影;学生家里遇到突发事件,老师不仅把爱送至学生,更是送到学生的家中,让学生真正安心在校学习??

“大家都睡了,老师却还在巡夜,他们随时给我们帮助。”毕业生王东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高考前二个月的一个深夜,“那时同学们都因白天学习很累而睡得很沉,我肚子虽痛,但也不敢叫得太大声,是值班老师夜里巡查寝室时,在门外听到我的呻吟声的。”如今已上大学的王东在电话里仍充满了感激,“老师很快就叫来了救护车把我送到了医院,医生说如果再晚半个小时,我的盲肠炎就可能穿孔,医治起来就麻烦多了,可能还会影响到高考呢。” “在学校,每天晚上都有老师陪着我们,学校有6幢6层宿舍,每层宿舍都有一位老师住在那里,每晚有三四十位老师在学校过夜,老师为了我们大家而舍了‘小家’,真的让我们很感动。”高二年级一位姓陈的女生说,“每天晚上,老师们都要到每个寝室清点人数,夜

里还要在走廊巡查,我们都觉得再‘不听话’真的对不起辛苦的老师。”

“是啊,有一次考试试得不理想,夜里就是睡不着,刚好想到操场上透透气的时候,值班老师发现了我,就跟我好好地谈了一次心,和我一起分析了没有考好的原因,开导我不要在乎一两次的成败得失,而是应该放眼今后。老师的话让我一下子放下了负担,觉得校园内吹来的晚风都格外清新,回到寝室很快入睡了。”高二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告诉记者说,“身边老师多了,从来没觉得老师管得多、管得死,而是觉得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沟通、交流,能更多的得到老师的关心与帮助。”

别人眼中的严,成为了三中的韵味。这种严格、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是三中学生管理的一大特色,是让广大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三中的重要原因。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个性,不成熟,实行“三全管理”可以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

学生起来早读,老师早就等候在教室;学生安然入睡,老师仍在寝室外巡视??对于个中的辛劳,三中的老师们避而不谈,他们说,“这是为师者的本份!”

“孩子到了三中之后,本以为三中和其它中学一样,配备了宿管员、保安,夜间只要安排几个老师值值班就可以了,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老师住在学校,陪伴学生,一天两天容易,日复一日就难了。”一位姓郑的家长说,“三中老师也有家,有的更是‘上有老、下有小’,他们这样做,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是做不到的。”

这是一种隐性的激励

“我进入三中的时候基础不是很好,而且英语偏科,老师就看到眼里,经常鼓励我,并且给我出主意。”学生小沈说,“我们在学习上的点点滴滴,老师都盯着呢,每一次大考,班主任会把全班同学轮流叫去,给我们分析得失、总结经验,全班轮下来要四五个晚上。我们都知道,班主任家里的儿子正要参加中考,她一个星期大部分的时间都扑在我们身上,却没有很多的时间去关注他。”

老师的付出,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动力。“看着老师天天忙来忙去,我们有的时候都感到有些心疼。”对于学生来说,年轻的心最善于捕捉这种情感,“老师天天陪着我们,他们又图的是什么?我们不好好努力,愧对的不仅仅是自己!”

三中老师对学生的守,不只限于生活与管理上的,对待学习上尤其是事事在意。“从学生进入三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看,这样我们就会时时关注他们的言行举动,处处帮助他们解答成长时碰到的困惑。”三中校长沈信民在各种场合经常强调“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看”的理念。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看,我们做的工作就不仅仅限于‘教书’二字,而是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好每位学生,全程、细致地关注他们的成长。”数学教师王锡渭说,学校实行全员管理,说明全校教师都动员起来参与到管理的行列。但管理还有质的要求,那就是管理不能存在空档,哪里有学生在,哪里就有老师的岗位在,全程关注每位学生成长,真正做到像父母一样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成绩、思想,引导他们学习,更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老师关注我们的长处,同时也关注我们的短处,在我们的短处所花的精力和心思更大。”学生小江对此深有感触,“班主任教语文,发现我的数学偏科了,就经常提醒我多花时间到数学上,还和数学老师一起商讨提高我数学成绩的办法。而且到了高考前的最后两周,老师们的位置从教室前面挪到了门口,专门给学生进行难题解答,这种形式让学生们既感到新鲜又觉得更有针对性。”

三中老师的关注体现在方方面面。对于偏科的学生,三中专门提出“治拐工程”,先由各班对偏科学生进行统计,然后各年级对“治拐工程”进行落实,采取“一对一辅导”、“小团体辅导”、“阶段性辅导”等多种形式,提高偏科学生的成绩。学校还非常关注后30%学

生的成长,制定详细的计划与措施,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教师经常进行家访活动,和家长沟通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学校还开通了“家校通”平台,和家长及时通报、及时交流学生在校情况。

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专门设立了“心晴小屋”,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及时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缓解各种压力。

学校在平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更通过细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晨会制度、“值周班”制度、“文明班级评比” 等制度,积极有效地开展“纪律、卫生、自修、就餐、就寝”五项常规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的财富同样让同学们终身受益。 老师的守候成为学生难忘的记忆,诚如一位毕业生如是说,如果说,过去在学校里,老师的亲切教诲是我们人生起步的动力源,那么,在今后的人生的道路上,领悟老师的亲切教诲,就是我们继续稳步前行的助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