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同步练习 下载本文

19、依照社会规范理论,哪些人可以不必受到回报规范的约束( D )。 A、具有社会特权的人 B、具备丰富社会财富的人 C、不享有社会自由的人 D、具有高度依赖性的人

20、在任何特定的激起水平上,利他行为最可能发生在( C )的场合。

A、奖励低且代价低 B、奖励低且代价高 C、奖励高且代价低 D、奖励高且代价高 21、“榜样作用”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是由于人们的( B )行为在发挥作用。 A、社会责任 B、模仿 C、本能性 D、积极强化 22、模仿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家( A )提出的。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巴甫洛夫 23、社会责任规范对个体的影响是( D ),是人们内化了这种规范。 A、深入浅出 B、立竿见影 C、循序渐进 D、潜移默化 三、 判断题

1、 迫于舆论而捐款,这种行为是利他行为。( × ) 2、 他人在场,往往会促进个体的利他行为。( × )

3、 在利他行为过程中,求助者的依赖性是不稳定的。 ( × ) 4、 利他行为是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行为。(× ) 5、 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特别重要的社会规范有社会责任规范、交换规范和平等规范。(× ) 6、 许多利他行为研究表明,女性不像男性那样爱帮助别人,尽管女性常常较容易得到别

人的帮助 。( √ )

7、 社会责任规范是内化了的行为规范,它不需要外在的奖励。( √ ) 8、 利他行为是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或奖励的行为。( √ ) 9、 个体在发生利他行为之后的自我奖赏的感受不是必然要产生的。(× )

10、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可以是不连续的,而且受情景和旁观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

11、利他行为只是发生在紧急事态时才会表现出来的。(× ) 12、增加情景模糊性因素不会抑制旁观者采取有效的利他行为。(× ) 13、只有榜样人物实际存在时才会对他人的利他行为发生影响。( × ) 14、榜样人物不会对紧急事态下的救助行为发挥作用。( × ) 15、接受者的依赖性会影响个体利他行为发生的概率。( √ ) 16、求助者在场是唤起利他行为的必要条件。(× )

17、社会规范理论认为,所有人都要受到回报规范的约束。( × ) 18、回报规范对维护稳定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

19、利他行为的增加和减少,可通过把奖励或惩罚与利他行为的联结来办到。(√ ) 20、利他行为本身不可以作为强化来源来影响利他行为的发生。(×) 四、 名词解释

1、 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是指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个体单独时以及有他人在

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2、 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指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3、 回报规范 回报规范也称互惠规范,是指人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不

应该伤害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

4、 责任扩散 给对于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个体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但当有

许多人同时在场的时候,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 5、 社会责任规范 社会责任规范是指我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

助需要帮助的人。

6、 自我奖赏 自我奖赏是指利他行为发生后,个体会感觉到愉快、自豪、骄傲,感到满

足的现象。

五、 简答题

1、 利他行为的决策过程分几个步骤?

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步:对紧急事态的注意。

旁观者作出任何反应之前,首先必须知觉到问题有存在并且注意到紧急事态的发生。 第二步:正确地解释情景

对注意到的情景要判断它是否是紧急事态,就是旁观者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释情景。

29

第三步: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旁观者对自己是否有行动的责任作出决定。 第四步: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

这个环节受到个人训练和经验的影响很大,另外,有时恰当的榜样人物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五步:执行助人行为。

这个步骤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能的代价所影响。 2、 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有哪些?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旁观众者效应 (2)情景的模糊性 (3)榜样人物的作用 (4)求助人物的特点

3、 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有哪些? 个体因素包括

(1)助人者的心境 (2)同情和内疚 (3)个性

4、 怎样理解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是指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利他行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

第二,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它不是在外界压力下作出的。 第三,利他行为是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或奖励的行为。 第四,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

5、 哪些因素会阻碍个体不去及时帮助他人呢?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有两种:

(1)责任扩散,给对于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个体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但当有许多人在场的时候,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 (2)害怕社会举止失措,担心因举止失措而受到别人的嘲笑。 六、 论述题

1、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中,求助者经常表现出哪些特点? 求助者经常表现出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1)依赖性。利他行为的实质是一种对于处在需要帮助境地的人的一种反应,但是接受帮助的人的依赖性会影响利他行为发生的频率。依赖可以是一种稳定的特点 。 (2)亲密关系和吸引力。亲密关系意味着互相依赖和帮助的义务。人们往往赞颂帮助自己熟悉的人,同时,求助者的吸引力也会增加获得帮助的概率。 (3)类似性。人们往往帮助那些自己相似的人。

(4)责任。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重要因素。旁观者对别人陷入困境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他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综合阐述利他行为的理论。 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生物学理论。威尔逊(E.O.Wilson)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利他行为,指出利他行为是先天决定的,是本能,即遗传获得的,而不必通过学习获得.进一步的解释是为了保存基因,两个个体之间基因的相似性越大,则当其中一个个体需要帮助时,另一个个体就越可能从事利他行为。

(2)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人们按照社会规范来行动的结果。主要包括:

A社会责任规范。这种观点认为我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社会责任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人们内化了这种规范,即使没有外来的奖赏,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主动地进行帮助。

B回报规范(互惠规范)。这种观点认为人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不应该

30

伤害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回报规范对维护稳定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少数人可以不受助人的回报规范所约束,这些人就是高度依赖性的人。 (3)学习和模仿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利他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这种行为在过去受到了强化。利他行为在先前受到过奖励,那么,这种行为更有可能发生;当利他行为在先前没有受到奖励或受到了惩罚,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大可能发生。

A改变利他行为的概率。利他行为的增加和减少,可通过把奖励或惩罚与利他行为的联结来办到。

B利他行为作为强化来源。利他行为本身不可以作为强化来源来影响利他行为的发生。 C奖励和代价。每个人对伴随着助人或不去助人的消极和积极特征会作出权衡。在任何特定的激起水平上,利他行为最可能发生在奖励高而代价低的场合。

D模仿。班杜拉提出的模仿理论认为:人们可以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习得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可以通过模仿而学会。

第十一章 人际吸引

一、 填空题

1、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 才华和能力 )以及( 个性品质 )等成分。

2、人际吸引的理论可归为两类,一类是( 强化的 ),另一类是( 认知的 )。 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三类:情景因素、(个人特质因素 )和(类似和互补 )。 4、强化过程是通过(奖励 )、( 惩罚 )等强化形式来完成。

5、人际关系中的强化理论主要揭示(情感强化 )和(人际吸引 )之间的关系。 6、人际吸引中的相互作用论着重探讨交往双方间(相互影响 )、( 相互制约 )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 互动 )理论的一种,是一种(真相倚 )情形。 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包括( 情景因素 )、( 个体特质因素 )和(类似和互补因素 )等几大类。

8、个性品质具有的吸引力,经常表现为(持久 )、( 稳定 )、(深刻 )的特点。 9、在所有个性品质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 真诚 ),最富排斥力的是( 虚伪 )。 二、 选择题 1、“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 C )因素。 A、个人特质 B、类似 C、情景 D、互补

2、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这是( C )理论的观点。 A、强化 B、对比 C、得失 D、相等

3、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 D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 B、互补性因素 C、类似性因素 D、个人特质因素 4、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 D )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 B、后期 C、中后期 D、初期 5、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 B )。

A、道德水平 B、情感因素 C、相互信赖 D、个人魅力 6、心理学上人际吸引属于( C )的研究领域。

A、社会价值观 B、伦理道德 C、人际知觉 D、情绪情感

7、人际吸引理论中的强化观点强调我们对周围世界评价时的( A )反应。 A、情绪反应 B、认知反应 C、价值反应 D、自我反应 8、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的作用属于( D )的心理反应。

A、延迟反应 B、相仿作用 C、因果效应 D、首因效应 9、“你注意听我讲话,我也重视你的意见”,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C )。 A、利他行为 B、平等原则 C、互酬行为 D、自我强化

10、人们经常把好的个性品质与美貌相对应起来,这属于一种( B )的思维。 A、规律性 B、习惯性 C、推理性 D、刻板性 11、“志同道合”体现了人际吸引中的( C )。

A、相符性 B、相近性 C、类似性 D、互补性 12、人际交往中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人的( A )的互补。 A、个性 B、情感 C、价值观 D、思维方式

31

13、人际交往中的信任关系建立的重要标志是( B )的出现。

A、互惠行为 B、自我暴露 C、有效沟通途径 D、协作关系 14、目光接触中的男女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 C )的不同所造成的。 A、社会道德 B、社会伦理 C、社会规范 D、社会价值 三、 判断题

1、 大多数男性更喜欢犯了错误而能力非凡的人。( √ ) 2、 惩罚不属于强化过程中的强化方式。( × )

3、 按照相等理论的观点:建立人际关系要看是否能获利,是否有需要,从而决定自己的

交往行为。( √)

4、 个体之间、群体之间,距离越近,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

5、 距离因素是形成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 )

6、 结群的需求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是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的。( √ )

7、 人们普遍认为:与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在一起,可以少犯错误,更安全些。( √ ) 8、 在人际关系中类似与相符本身具有一种排斥性( × )

9、 在人际关系中类似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背景是决定喜爱或选择他人的因素。( √ ) 10、人际交往中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初次交往的朋友之间。(× )

11、在两性交往中“友谊是爱情的基础,友谊未必成为爱情,但爱情发展必须始于友谊。”( √ )

12、自我暴露仅受个人的个性因素影响,与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 13、首因效应持续的时间较短。( × ) 四、 名词解释

1、 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就是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达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 2、 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是指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

即一个人对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

3、 犯错误效应 能力非凡可以使一个人富有吸引力,犯错误使他同普通人更接近,使其

吸引力又增加了一层。这称为犯错误效应。 4、 强化 强化是指行为与影响行为的环境(包括行为产生之前的前因和行为产生之后的

后果)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通过不断地改变环境刺激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产生频率的过程。

5、 人际交往的互补性 互补性是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 五、 简答题

1、 简述相似性能导致吸引的理由。

理由主要包括:

(1)类似与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作用。 (2)类似与相符能保证态度正确的基准。 (3)类似与相符能得到预期的报偿。

(4)类似与相符被作为一个同一体而感受。 (5)类似与相符验证了自身的能力和才干。 2、 简述影响自我暴露的相关因素。

影响因素有: (1)回报与自我暴露 (2)喜欢和自我暴露 (3)社会赞同与自我暴露 (4)非语言行为和自我暴露 (5)自我暴露的速度 六、 论述题

1、 试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三类:

(1)情景因素。包括人际间的交往距离、交往频率、交往中的集群性和个体的体验性等。 (2)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貌、才华和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

(3)类似和互补。交往对象的熟悉,态度的相似,兴趣爱好价值观的一致,需要和个性的互补,都影响人际吸引的深度和强度。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