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地理试卷(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4)塔霍河调水工程造成该河流入海径流量明显减少,推测由此对入海口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塔霍河中上游地区地处盛行来自大西洋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汇水面积广。

(2)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地处背风坡,受盛行西风影响相对小,降水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短缺。

(3)调水工程要穿越山岭和多个河谷,需逐级提水,工程难度较大;调水工程线路长,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

(4)入海径流量减少,导致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倒灌;河流携带泥沙含量减少,造成河口三角洲萎缩;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影响生物多样性。

【解析】本题以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为载体,考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读图可知,塔霍河位于40°N附近,且中上游地区东部和北部有众多山脉,塔霍河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地带,降水丰沛;此外,流域内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广。

(2)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要分析自然原因又要分析人为原因。读图可知,塞古拉河西部、北部有山脉阻挡,位于雨影区,降水少;此外处于30°N—40°N之间,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位于地中海沿岸,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3)读图可知,调水线路途经多个山岭、河谷,施工量大,此外,需逐级提升,施工难度大,施工线路长,故建设成本高。

(4)上游大量调水,导致入海径流减少,会引发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倒灌;河流携带泥沙含量减少,造成河口三角洲萎缩;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影响生物多样性。 22.我国是洪灾多发国家。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千米减少到1985年的2690平方千米。

9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1)据图归纳我国雨涝灾害频率的分布特点。

(2)比较黑龙江省与广东省雨涝发生频率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3)分析长江中游地区雨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1)分布特点:东部季风区分布范围广、频率高;西部非季风区分布范围小、频率低。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范围广、频率高。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或平原地区)雨涝灾害生生频率较高。

(2)差异:相对黑龙江省,广东省雨涝灾害的频率较高。成因:相对于黑龙江省,广东省受夏季风影响的时间长,雨季长、降水多。广东省地处东南沿海,易受台风影响,多暴雨。 (3)(气候方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多暴雨,且降水年际变化大。(地形方面)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减慢,雨期水流下泄困难;且河道弯曲,影响水流速度。(水文方面)流域内水网密布,支流众多,汛期各大小支流同时涨水,干流来不及泄洪。长江上游砍伐森林、陡坡开荒,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排水不畅。长江中游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

【解析】本题以植被的破坏、耕地的开垦、湖泊的萎缩以及我国雨涝灾害的分布图为材料背

10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景,考查我国雨涝灾害的分布特点、地区差异及其成因,难度较小,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我国雨涝灾害额分布特点直接读图归纳即可,注意区域对比、河流不同河段的对比。分布特点:东部季风区分布范围广、频率高;西部非季风区分布范围小、频率低。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范围广、频率高。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或平原地区)雨涝灾害生生频率较高。 (2)两省的差异读图即可得出,相对黑龙江省,广东省雨涝灾害的频率较高。差异的原因需结合两省的气候特点、地理位置进行分析。相对于黑龙江省,广东省受夏季风影响的时间长,雨季长、降水多。广东省地处东南沿海,易受台风影响,多暴雨。

(3)长江中游地区雨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既要考虑自然原因又要考虑人为原因。首先,雨涝灾害多发与长江流域的气候、地形、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有关,人为原因方面主要是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影响河流湖泊的正常泄洪、调蓄功能。(气候方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多暴雨,且降水年际变化大。(地形方面)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减慢,雨期水流下泄困难;且河道弯曲,影响水流速度。(水文水系方面)流域内水网密布,支流众多,汛期各大小支流同时涨水,干流来不及泄洪。长江上游砍伐森林、陡坡开荒,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排水不畅。长江中游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

23.美国国土辽阔,东西绵长,自然景观迥异。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纽约至旧金山铁路横贯美国东西两岸。小明利用暑假到美国旅游,先驾车从旧金山到盐湖城。期间,他游览了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之后,再乘火车到了纽约。 材料二:纽约至旧金山铁路沿线部分城市资料表。

11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1)小明驾车从旧金山到盐湖城的途中,发现某些地区随海拔变化,植被景观有明显差异,这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2)小明发现铁路沿线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变化,这与降水差异有关。说明从盐湖城至纽约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分析其原因。

(3)铁路沿线城市中,旧金山的气温年较差较小,分析其原因。

(4)科罗拉多大峡谷素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根据景观图片判断大峡谷两侧的岩石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原因。

【答案】(1)垂直地带性规律; 原因:随着海拔的上升,热量和水分都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2)盐湖城附近向东年降水量逐渐增多。 原因:随着距大西洋越来越近,获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越来越多,降水量逐渐增多。

(3)旧金山纬度相对较低;地处沿海,受海洋调节作用大。冬季受来自低纬太平洋的西风影响,气温相对较高。夏季受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的降温作用,气温相对较低,所以气温年较差较小。

(4)沉积岩。 依据:从图片看出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科罗拉多大峡谷由于长期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