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下载本文

们认真完成;

5.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6.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

7. 引导幼儿接触常见职业的人,了解他们的劳动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感激他们;

8. 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指导要点

1.社会学习是一种跨越不同领域的综合学习。《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科目,而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幼儿。

3.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4.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教育保持一致。 四、语言

——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一)目标

1. 喜欢用语言与人交往;

2.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经验; 3. 愿意倾听并能理解别人的讲话; 4. 喜欢阅读画册和图书。 (二)教育要求

1.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 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 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5.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6.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7. 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8.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学会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各种活动中进行。

2. 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以

及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3. 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是跨领域的综合教育。 五、艺术

——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目标

1. 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 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 3. 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二)教育要求

1. 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 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3.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

4.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

5. 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理解和欣赏。

(三)指导要点

1. 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在

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 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

2.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第三部分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一、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累有益于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学习经验而实现的。

二、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基本途径。

三、 教育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 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辨证原则:

㈠ 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指向有助于达成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㈡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㈢ 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与小学教育内容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