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手册 下载本文

将两只弹簧秤钩好后对拉,若在拉的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

2.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使用中弹簧秤应始终与平板平行。

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并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作出合力。

4.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5.两分力F1、F2大小及夹角选取要适当。实验中不要把夹角?取得太大(拉力适当大些可减少误差;夹角过大会使合力F大小或方向误差较大,过小易使F的方向产生偏差)。

二、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目的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学会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①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②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原理

F?ma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桶和砂、细绳、低压交流电源、两根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砝码。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盛有砂的小桶的质量m和m'。 2.安装实验器材。

3.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起,小车一端先不挂小桶,打出纸带的点迹分布均匀,即可表明平衡了摩擦力。

4.小桶绕过滑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停止后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编号码。

5.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砂和小桶的质量m',重复4。 6.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

7.作a?F图像,描点作图,若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证明了加速度与力成正比。 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4、6,作a?像为一直线,则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30

1图像,若图m注意事项

1.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砂和小桶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是指小车所受动力(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小车所受阻力(包括小车所受摩擦力和打点计时器对小车所拖纸带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实验中,应在小车后拖上纸带,先接通电源,再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若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基本均匀,才表明平衡了摩擦力,否则必须重新调整小木板的位置。

2.平衡摩擦力后,打每条纸带必须满足在小车上所加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砂和小桶的总重力才可以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

3.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或尽量远离带滑轮的一端),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在小车达到滑轮前应按住小车。

4.各纸带上的加速度a都应是该纸带的平均加速度。

5.作图像时,要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的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

三、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

利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且总机械能守恒,通过测定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动能的增加量加以验证。为便于验证,可选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此时需验证的关系为

mgh?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带有铁夹的铁架台、纸带、复写纸、带夹子的重锤、刻度尺、导线。

实验步骤

1.安装实验器材,沿竖直方向架稳打点计时器,将纸带固定在重锤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

2.用手握住纸带,让重物静止于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落下,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3.更换几条纸带,重复上述步骤

4.从几条打下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第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先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再用刻度尺测出其余各计数点到第一个点间的距离h1、h2、

121mv,即gh?v2 22h3、?hn?1、hn、hn?1。

31

5.由公式vn?hn?2?hn?2计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v1、v2、v3、?、vn,再计算出2T相应的动能及动能的增加量。

6.利用公式Ep?mgh计算出各计数点与第一个点相比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7.比较动能增加量及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的大小,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注意事项

开始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同时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小点。

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及分析 1.测量长度带来的误差

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减少的办法是:

①测距离时都应从0点量起,且选取的点离0远些。 ②多测量几次然后取平均值。

2.实际上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主要是打点计时器的阻力),故动能的增加量?Ek必定稍小于势能的较少量?Ep,这属于系统误差。减少的方法是:

①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减少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所受到的阻碍作用。

②另外选择“重物”时,应选择材料密度较大的“重物”,使其在等质量条件下 ,体积较小。这样“体积小,重物重力大”的条件下,可减少误差。

四、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目的

认识光在两种物质界面上发生的折射现象,并总结折射现象的初步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盘,低压电源 实验方法

1.如图14所示,将光具盘的平行光源,矩形光盘和圆形光盘安置好,半圆柱透镜用紧固螺钉卡在圆形光盘上。透镜的毛面向里和光盘平面贴紧,半圆柱透镜的直径面MN和光盘上的90°连线重合,圆心O和圆形光盘的中心重合。调整平行光源,使中央一束平行光垂直于MN射到半圆柱透镜的圆心O,光盘上清晰地显示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一条直线上。转动圆形光盘,入射点O的位置始终不变。

32

图14

2.光的折射现象

①将圆形光盘转一个角度,使一束平行光射到MN上的0点,光盘上可以看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C和折射光线OB(图15)。

图15

②转动圆形光盘,使入射光线AO垂直于MN平面,可以看到通过分界面以后的光线OB和AO在一条直线上,即不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③转动圆形光盘,使入射光线从圆弧面射入玻璃中,沿半径射到MN上的O点,当光线斜射到MN界面上时,光由玻璃进入空气,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垂直射到MN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观察重点:在半圆柱透镜的MN界面上,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或者从玻璃进入空气,斜射时传播方向改变;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光发生折射的初步规律

①重复光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的情况,观察两种媒质交界面上的入射点、法 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和折射角。指出光在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