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基础要素 下载本文

对联的基础要素

故乡的云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了对联的格律,对联除了运用马蹄韵之外,还要注意不能有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的情况出现。还讲了古仄出现在对联的情况,在课堂上,我看到部分同学还没有搞明白什么是“孤平”,我现在再说一下,孤平就是一句诗中,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情况,就是孤平(两个平声字并列的情况不算孤平)比如;仄仄仄平仄仄平,这就是孤平了,仄平仄仄平,这也是孤平。

那么另外的有人说的情况是两仄夹一平的情况是孤平,我告诉大家那不是孤平,绝对不是孤平,如;平仄仄平仄,这种情况不是孤平,是拗句。如;

映阶碧草自春色

仄平仄仄仄平仄,这杜甫的诗句,也不是孤平,是拗句,前面说过“孤平”只有“韵句”里才有。杜甫是格律严谨的人,他会犯“犯孤平”的错误吗?孤平是诗中的大忌啊。

那么现在我们先讲一下,如何区分出句是不是古韵的句子。我们已经知道了部分古仄字,究竟什么是古韵什么是新韵?

古韵,就是在句子中的二四六位置用了入声字当仄声,而且写诗的时候用的是《平水韵》押韵。

新韵,就是不管什么入声字,所有的平仄都按汉语拼音的四声来定,而写诗词的时候也是用《中华新韵》来押韵。

那么就看出句中,双数位置(就是第二、第四、第六个字的位置)的字在句子中是当平声字还是仄声字。如果今平古仄的仄声字在句子的二四六位置中当平声字用,那么就是新韵句;如果今平古仄的入声字在句子的二四六位置中当仄声字用,那么就是古韵句,这还要看前后进行比较。比如出句“秋来风急催黄叶”这句里面,“急”是入声字是古仄,前面第二个字“来”是平,而后面第六个字“黄”也是平声字,那么这里的“急”字一定是当“仄”用,所以这句就是古韵句。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这句我们看第四个字“高”是平,第六个字“啸”是仄声字,其它的古仄字也一样看法。反过来,比如“风急夜黑行人累”这句, 这里的第四个字“黑”是仄,第六个字“人”是平,那么可以看出这里的“急”是当平声用的。那么这句就是新韵句。看一句句子要前后结合起来看,不能光瞪着某一个字看,瞪着那一个字是分析不出来的。既然分清了古韵句或新韵句,那么对对联的时候,古韵和新韵就不能混用了,那么怎么才不算混用呢?

就是在你对对子的时候,如果出句是古韵句,那么对的时候在双数位置(就是二四六位置),不能把古仄字当平声字用,

如果出句是新韵的(就是把古入声字当平声用),那么你就不能用古韵去对它。(二四六位置如果用到入声字必须当平声字用)还有一种情况,出句没有用到古入声字(或者古仄字用到了但是没有在句子中发挥古仄作用的句子),那么你对对子就可以随便用新韵或者古韵去对了。出句的这三种情况,大家要认真分析,分析清楚了再去对对子。这里讲到“对”,对是指一副联中上下句之间相同位置的平仄相反,主要是看二四六八??双数位置字的平仄,“对”是一联中上下句之间的关系。如果上下句(出句和对句)之间相同位置(主要看二四

六位置)字的平仄没有相反就是“失对”。比如;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仄平平平仄仄平这样即使第四第六位置字的平仄相反了,但第二个位置字的平仄没有相反,也是“失对”。在对联中以仄声收尾的句子叫上联,以平声收尾的句子叫下联。今后大家在家里贴对联的时候要注意,仄声收尾的句子贴在大门的左边,平声收尾的句子贴在大门的右边(注;这里是以门为参照物,不是以人为参照物)。出句不一定都是上联,有些出下联让你对也有的。先出的句子就是出句,后面对的句子叫对句。

下面讲对联的六要素;就是对句的时候必须要遵守的六大基本规则,

一是字数相等;二是平仄相谐;三是词性相当;四是结构相应;五是节奏相同,六是意义相关。这就是对联的六大要素。

先看第一大要素,字数相等,这个大家都能够明白,简单易懂。就是上下联的字数要一样。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对联是字数相等的。当然不相等的特例也有,我们初学的人就不要用这种字数不相等的对句了,字数不相等的对联往往比较抽象,含义较大。

第二大要素,平仄相谐,平仄相谐就是在出句或对句中,平仄要两两交替使用;在对句中,对句的平仄要与出句的平仄相反(主要是二四六八等位置以及尾字的平仄相反),当然还不能忘了上节课讲过的一三五不论的条件,这就是平仄相谐。而长联的对句每个分句句尾的平仄要与出句中分句句尾的平仄相反。比如;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对句就要“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就叫平仄相谐。假如是这样“平仄平仄平平仄”出句。单这出句就出律了,出律的句子一般不去对它。

第三大要素,词性相当,词类相当的意思就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这是大范围,具体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名词分为三十个小类,在这小类里面对才是真正的工对,光“名词对名词”还不算真正的工对,不过我们不要那么酷求了,如果想不出,那么就借用相邻的小类这三十个小类是;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衣饰类、饮食类、文具类、文学类、植物类、动物类、形体类、人事类、人伦类、代名类、方位类、数目类、颜色类、干支类、人名类、地名类、同义连用字类(如“格调”)、反义连用字类(如古今)、连绵字类、重叠字类、副词类、连介词类、助词类。动词类,形容词类。

其中名词占22小类。所以词性大家还是要掌握的。比如;红院高墙,围住几分寂寞=绿绕矮栅。透出万点风情这个对子,“红院”的“院”是名词,而对句“绿绕”的“绕”是动词,名词对动词,显然是不正确的。这里说句题外的,“高墙”对“矮栅”虽然没有问题,但是“高”对“矮”显的作者的思路比较死板,不够灵活。高是形容词,我们只要用形容词去对就行了,何必一定要用“矮”字呢?这样的情况比较多,所以这里我特别提一下。 反义词可以用,我也不反对,主要是要广开思路,不要有局限性, 你一想到用反义词,往往就会限制你的联想。

今天讲了古韵和新韵的区别方法,还讲了对联六要素中的三个要素。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业;1;尽量多看古入声字表。

2;从古诗中找出十句带入声字的诗句,

作业交到网站《学员天地》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