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掌握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了解清朝走向衰败的表现。

2.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帮助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认识到只有“开眼看世界”,国家才能发展,个人才会进步。 【教学重点】

君主集权的强化;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方式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展示故宫图片,教师提问:

(故宫)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二、新课学习

教师引导:清朝建立以后,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面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维护自已的统治呢?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总结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

清朝初期,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旦作出决定,皇帝也不能改变;康熙时,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1、军机处的设立

图片展示《军机处内景》,图片讲解: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军机处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即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提问:军机处的作用是什么?它的设立为什么强化了君主专制?

学生回答: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出示材料: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期间也。”

合作探究: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军机处的设立,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在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军机处虽然在帮助君主集中大权,利于快速下达命令,避免大臣办事扯皮、拖拉的作风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军机大臣什么都得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利,从而便丧失了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而创新精神的丧失,才是最可怕的。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灾难性的。

教师讲解: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索性被撤销。从此,国家大权全由皇帝一人掌握,标志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提问:什么叫文字狱?

学生回答:文字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材料展示: 案名 庄廷龙《明史》案 戴名世《南山集》案 吕留良案 事由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反对清朝统治 株连人数 70--120 300多人 数十人,其子碎尸枭首 胡中藻案 徐骏案 查嗣庭案 因诗“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指为侮辱清朝。 株连族人祸及师友 因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指为侮辱清朝。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为“诽谤大逆” 斩首 抄家死于狱中 提问: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文字狱?文字狱对思想和文化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思考后回答: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后果: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文化专制政策

提出问题: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还实行了哪些专制政策?

学生回答: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编纂图书文献;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检查,销毁禁书。

3、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出示民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组织学生仔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①清朝官场腐败之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②吏治的腐败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师生归纳:(1)政治腐败:官吏贿赂上级,结党营私。乾隆以后,贪风更盛,各级官吏中饱私囊,上蒙朝廷,下敲诈民众。

展示相关史事和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一腐败现象的认识。

(2)军备废弛:八旗兵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晌现象十分普遍,军备废弛。八

旗子弟好逸恶劳,十分颓废。

展示相关图片。

(3)财政危机:财政虚耗严重,各级官吏的贪污,截留税款,大大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展示相关史事,说明清朝时期的财政危机。

(4)土地兼并严重:清朝中其以后,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展示相关图片,说明清朝农民生活的贫穷。 4、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展示: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图片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产生材料一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师生归纳:(1)清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 (3)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勾结,危及自己的统治 根本原因:清朝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稳定性、封闭性。 出示地图和相关图片,展示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过程。

合作探究:想一想,闭关锁国政策是否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师生归纳: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闭关锁国,清政府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