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自学考试练习题 下载本文

动手能力。这种能力既是个体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必备的, 又是当代孩子较缺乏的。(3)适应能力。它是指随+界环境条件的改变和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改变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能力。它包括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 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积极性的能力, 协调进行工作,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5)创造能力。是指利用自己积累的丰富知识,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并做出发明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都与个体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 它们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1、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道德教育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涉及人们精神世界的内核,是人类精神文化领域的最高层次。道德则是一种社会规范和习俗,对整个文化有着非常广泛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民俗社会和个人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道德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观念体系,它总是与特定社会人们的文化、道德、精神等联系在一起。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道德的发展是人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为,青年若要内化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念,就必须首先熟悉道德规范,掌握一系列道德观念和概念,对正确和错误的行为作出道德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些道德观念、道德概念和道德评价的基础上形成道德观念体系,在行动上把这些道德观念体系付诸实践,由此产生各种道德情感和情操形成对价值观念接受还是拒绝的道德的态度。霍华德.加德纳(Haward gardner)认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道德智慧的萌芽,儿童具有向善的天性,就像种子具有向上生长倾向型一样。因此,对青少年一代的道德品质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的,从小就教育他们懂礼貌,守纪律,爱祖国,爱劳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可信,热爱学习,穿戴整洁等。这些品质和行为的学习、掌握和养成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备素质,是他们将来成长与发展、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基础。

(2)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是某种人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构。对个体道德意识与行为的发生学的研究证明了人对人的理解是个体品德发生的基础。如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表明,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中,逐渐理解亲人、同伴及其他人的情感、愿望和需要。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儿童形成初步是非、美丑、善恶等观念,一切道德感、义务感才得以产生。对人的理解就是人学观念的表现。由此,任何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以某种人学观念为基础的。人学观念的形成总是与认识人的思路和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 有什么样的认识方式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学观念,人学观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反映。比如,“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模式, 折射出的是一种“ 抽象的人”的观念和抽象主义的人学思维。这是一种消极人生观的反映。

(3)道德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教育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道德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基础,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个体具有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则更能认同道德规范,内化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促进个体道德的发展。因此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第九章练习题1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

1、中小学生在明知道德规范与准则的情况下却故意发生违反道德规范与准则的行为,称之为( )。

A.品德不良

B.问题行为

C.过失行为

D.犯罪行为

2、学生情绪很容易消沉,不愿意学习,不爱参加各种活动,或在活动中不积极主动,对自己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等,这类问题行为属于( )。

A不良人格型 B困惑型 C压抑型 D不良品德型

3、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会情绪激动,常对抗、报复、迁怒身边的人,且带有公开的、爆发的特点。其后果往往对他人或集体造成某些不良影响,这类问题行为属于( )。

A不良人格型 B攻击型 C压抑型 D不良品德型

4、学生对校规校纪有错误的认识或明知故犯,缺乏道德感和抗拒诱惑的能力,常进行偷窃、欺骗、斗殴、破坏公物等,这类问题行为属于( )。

A不良人格型 B攻击型 C压抑型 D不良品德型

5、品德不良行为则不涉及( )因素。

A人格 B社会 C生理 D心理

6、问题行为的防治主要采用( )的方法。

A思想政治教育 B法制教育 C德育 D心理学

7、中小学生不良品德的改变需要经历一个转化的过程,我国现行的教育心理学中,将这一过程划分为醒悟、转变与( )三个阶段。

A自新 B自觉 C稳定 D巩固

8、每当品德不良的学生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以增强他们进行这种行为的频率,这种品德不良矫正操作技术称为( )。

A表彰法 B阳性强化法 C系统脱敏法 D负强化法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D 5、C 6、D 7、A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