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下载本文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以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 (1)人口自然增减; (2)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阶段和特点。

阶段 方向 特点 意义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阶段和特点。

a.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b.新中国成立以来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特点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19世纪以前 从欧洲到美洲、大洋洲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探究点 人口迁移

2017年3月2日,《天津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方案》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印发执行。该方案全面放开户籍人口迁移限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促进了地区间的人口迁移。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思考以下问题。

(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很多华侨总想“落叶归根”?

答案 (1)一是从东部和中部流向西部,二是流向东北部地区。人口向西部迁移主要是国家为改变西部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而进行的移民;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主要是为了开发东北地区森林、矿产及荒地资源而进行的移民。

(2)由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

(3)华人、华侨回国定居,反映了思乡的民族情感。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案例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地而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迁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气候 土壤及 土地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大庆油田的开发等 中国汶川新县城的建设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2)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经济发展 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交通和通信 (3)社会因素 因素 文化文化 教育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我国在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政策 政治 社会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 边疆省份;我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国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军嫂随军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 举例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高学历人员到美国工作并定居 举例 婚姻家庭 变革 人口迁移 战争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入地的影响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