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煤业鱼卡公司矿建地质报告(正文) - 图文 下载本文

m3/s。 1.2.3 气象

本区地处高寒地带,缺氧量为35.2%,但根据在大头羊煤矿的调查,对矿井的生产、生活基本无太大的影响。

区内全年干旱少雨,降雨多集中在6~8月,年均降雨量仅为500mm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2288mm,年均湿度为25.4%。区内10月至翌年的3月为冰冻季节,最大冻土深度为112~119cm。年平均气温只有1.3℃,最高平均气温在7月,为15.3℃,最低平均气温在1月,为-15.6℃,昼夜温差大,最大达34.7℃,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达20m/S,强风季节一般在11月至来年3月。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内陆盆地气候 1.2.4地震

根据青海省地震局的观测资料,自1957年以来先后发生地震17次之多,1917年9月5日当金山口地区发生了6级地震,1952年10月16日塔尔丁地区发生了6级地震。1958年鱼卡曾发生过5.6级地震。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区,建筑物及地下采矿按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设防。

1.3 井田地质勘探史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不同区段做过煤田地质普查、精查、找煤、

5

航空地质填图、电法测量、石油地震、石油钻探、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和专项水文地质普查等。鱼卡地区系统的煤田地质工作起始于1984年,对本次勘探工作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三次,现分别叙述。

1.3.1 地质填图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北缘马海-大柴旦湖1/5万煤田航空地质填图 1984年-1993年,青海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0五勘探队陆续完成了马海-大柴旦湖1/5万煤田航空地质测量工作,建立了区域性的含煤地层层序,了解了煤层层数、层位及煤质特征,为以后的找煤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1994年提交了填图报告。但该次工作仅对古老地层边缘部分的含煤岩系进行了了解,受半仪器测量定点误差的影响,在地形特征不太明显的鱼卡煤田核部,地质构造形态畸变,未能真实填绘出地质构造形态。

1.3.2 青海省大柴旦镇鱼卡煤田尕秀区段地质勘探精查

1994年8月—1996年12月,青海煤炭地质105勘探队在本勘查区的东侧尕秀向斜翘起端部位完成钻探4713 m(21个钻孔),测井4429 m,探槽4805 m3,探井730 m,1/10000地形地质测量38km2,地面电法物理点1444个,小极距测深点9个,1997年5月提交了精查报告。此次工作的主要成果有:

①基本查明了精查区内的构造形态,特别是对边界断层F1(也是本

6

次勘探工作区的边界断层)控制程度较好。查明了精查区内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对煤层底板形态进行了控制。

②确定了煤类,查明了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情况。 ③确定了主要可采煤层煤七的风氧化带界线和深度。

④查明了精查区内水文地质特征,对瓦斯、煤的自燃倾向、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详查。 ⑤提交A+B+C+D级资源/储量13230万t。

但是这次工作对煤五、煤七上未采集瓦斯样,煤七深部未取得合格的瓦斯煤样。同时区内只施工了一个水文孔,未能对F1断层带的含水性进行了解。煤层风氧化带的划分依据不够充分,槽井探工程施工效果不理想。报告论述偏于简单。

1.3.3 鱼卡煤田尕秀背斜西段煤炭地质普查

1995年—1997年,青海煤炭地质105勘探队在包括本勘查区在内的尕秀背斜西段开展了普查地质工作,完成1/2.5万地质填图60km2,槽井探25000m3,电剖面物理点274个,电测深物理点51个,钻探5121 m(10个钻孔),测井4590 m。获得主要成果为:

①基本查明了普查区的地层层序和含煤地层时代,划分了区内侏罗纪含煤地层。初步查明了鱼卡煤田尕秀精查区以西至F2断层以东的构造形态。

②了解了区内可采煤层层数、厚度、结构,初步确定了主要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及煤类。

7

③对区内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了解和概略评价。

④全区共获C+D级资源/储量30254万t,其中C级9600万t,占C+D级的32%。

该普查工作时断时续,所用地形图系用1/5万地形图放大而成,精度偏低。Y32钻孔只揭露了煤五底板以上地层,未能对鱼卡主背斜煤七煤层的远景进行评价,工作中对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的了解欠缺,投入的工程量不足。 1.3.4青海省鱼卡煤田尕秀西段煤炭详查

2003年5月-2004年12月,青海煤炭地质勘查院在本次勘查区完成详查工作,2005年5月提交了报告。此次工作完成的主要工程量为:1/1万地形测量30 km2、1/1万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30km2、机械岩芯钻探4212.9m、浅钻350.20m、地球物理测井4311.0m、探槽3193.83m3、浅井60.60m,采集煤样163个、瓦斯样8个、岩石力学样15组。此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①提高了对区内煤层的控制和研究程度。充分利用前人资料,以1000 m线距(孔距小于线距)对尕秀背斜北翼煤层进行了控制,基本查明了该区可采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和分布范围及煤质特征,确定煤七下煤层为不粘煤,煤七上煤层、煤五煤层为长焰煤,并圈定了分布范围。

②提高了对区内地层、构造的控制和研究程度。基本查明了详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