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下载本文

导语要简练而概括,但形式是多样的,几句话的导语要尽可能设置得巧妙有趣些。所以,教师设计导语,应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当然,导语应追求生动有趣,但决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反而会冲淡和影响新课教学。 (d)求准,有严密性。

导语设计不能摸棱两可,含糊其词,导语的语言很形式都应恰当、准确,无论设置、说明、比较等都要明确、精当,不使学生产生歧意和误解,使学生的思维顺势进入新课的正确轨道。

当然导语要注意思想性,不能只顾及了趣味性而忽视了教育性,思想性。 1、板题,示标阶段:

导入板题后,接下按理就是出示目标。因为课上明确目标不可能长篇大论,因此,在出示目标时,应力求语言精练,表述准确,语速要尽量慢些,让学生都能很快准确掌握本节课的目标要求,特别是重、难点问题。

如何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呢?我们坚持一点:依“纲”扣“本”。当然,并不能说《大纲》就是教学目标,《大纲》与教学目标既有关系,又有区别。我们认为: (a)《大纲》是对教学方向、原则、内容、范围的规定,教学目标则要依据〈大纲〉而制定,将〈大纲〉的要求具体化,变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分类体系。 (b)〈大纲〉虽有明确的要求,但对知识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分类并不一定全部明确。教学目标则有知识层次,可以分类推进执行。 (c)〈大纲〉仅供教师教学使用和掌握,教学目标则不仅可以供教师使用和掌握,学生也能使用和掌握。 (d)〈大纲〉不能评估出教师教的效果,学生学的效果。教学目标则可以评估学生,也可以评估教师,可采用测试方法去检验。

因此,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课本的方向、原则、内容、范围是完全一致的,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大纲、教材的更加具体化、明确化,便于师生掌握,便于教学效果的评估与检验。贯彻目标的教学,只会加强教学,提高质量,决不会影响教学和降低质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坚决做到:一不超纲。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凡是搞“高起点、高难度”的教学,效果都不理想,因为这种教学只适应少数尖子生,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差生只会越来越多,降低了教学质量,即使培养出几个尖子生,也只是“水落石出”而已。二不低于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因为教学起点过低了,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标要求适中,既不任意拔高,也不随便降低,使汇总、差生学得进,尖子生学得活,取得“水涨船高”的教学效果。

不论哪一课都有许多内容,如果我们部分主次什么都讲,那就等于不讲。如果每课都要这样讲,就难怪学生不要听了。因此,我们首先要有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一点至关重要。

有的老师听了洋思的课以后,觉得洋思一上课就出示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好,回去后就机械的模仿“洋思模式”。结果,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教学目标定得不准。表现为:一是过于随便,过于简单化。有人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作为教学目标,并且围绕目标设置两、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结果,问题有深度没有梯度,学生一个个呆若木鸡,老师大发雷霆。这能怪学生吗?这完全是老师“心中无数”造成的。二是过于程式化。不分课型,不辨学生好恶,呆板同一程式操作。名为学洋思教学改革,实质上仍是传统“程式”化教学。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与教学整体相适应的,不是孤立出现的。教学目标的选定要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更要充分考虑学情。备课时尽量把教材钻研得透彻些,而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小、过细。一节课,我们应该围绕教学大纲,

单元教学重点,本课应该落实的教学目的、要求出发选准“突破口”列出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就是教学目标的细化。 【先学阶段】:

所谓先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课本进行自学。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学生必须认真自学,掌握基本的知识,并找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普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这样才能为后教提供真实的素材。否则教学效果就不会好。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先学”这一环节呢? 1、学前的准备:

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用什么方法自学,通过自学应达到什么要求等。

2、生自学,教师作过细调查: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除了注意端正学生的态度外,更要认真巡视,进行过细检查,参与学生讨论等,找出学生自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后教阶段】

所谓后教,就是在学生先学后教之后,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是学生最终能否学会本节课的知识,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方面要弄清楚教什么,另一方面弄清楚怎样教。

1、教什么?教学生自学后还不会的地方,绝不能否定学生自学的成果,从零开始,照本宣科。教师通过指明学生回答思考题,根据“先学”后暴露的问题进行教学,凡是学生自学已经解决的,已经会了的坚决不教。

2、怎样教?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尽量的引导会讲的学生讲。先指明学生回答,若答对,教师做适当肯定,表扬,不必重复答案,若学生回答不全面或有错误,就指明其他学生帮助补充,更正,若其他学生难以完成则教师先点拨,提示。这个时候教师切不可简单的批评,应尽量鼓励学生用于发言,大胆争论,可引导学生同桌或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同时引进竞争机制,给敢于发表见解的同学适当加分,对答到一点内容的同学加较大的分,对答的比较完整的同学加重分。一节课下来,以小组为单位,累计加分,得分最多的小组给予适当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的,一定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高竞争能力,陶冶了情操。 后教阶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高潮部分,这一阶段运做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一节课的成败。后教的过程既是全面检查自学效果的过程,更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不教,而是要更好的教,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一关键就在于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质疑、释疑、巩固阶段】 a、质疑、释疑

这一阶段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a)思想认识要更新。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教师的教。现在,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更应注意学生学得如何,要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b)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教师想到的,也不一定是教师能够准确讲清楚的。我们绝不能认为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耻辱,而是要认识到这恰好是我们教学的成果之一。

(c)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们不是给现成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动脑,让学生讲出为什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巩固阶段】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当堂巩固所学知识显得尤其必要。抓好这一环节,可以为下面的当堂训练打好基础。 【堂训练阶段】

“当堂训练”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笔答、自背、互背、,抽背、板演等方式完成。

在“当堂训练这一环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a、保证学生练的内容和质量,是训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搞死记硬抄。 b、保证练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 c、保证练的形式是学生完全独立、快节奏的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只注意纠正错误。 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以及紧张、快节奏学习的习惯等。 【预习新课内容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新授课预习任务。没有这个环节,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有了这个环节,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生怎样学习,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以便对学生做具体的指导。同时,又能从学生质疑中得到启发,从而验证教学设计的正误,即使加以调整。这一环节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力保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a、指导预习

这一环节主要是明确预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其做法与前面的“指导自学”相类似。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b、学生预习新课内容后,教师行间巡视,进行督促检查。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过**正成恶劣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它充分体现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教的时间大大减少,学生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始终处于紧张兴奋状态,学习能力增强了,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及不良习惯都得到了纠正,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复习课中的应用 1、复习课的基本程序:

(1)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标。

(2)学生自背、互背教学内容,及时反馈。 (3)查漏补缺,深化理解有关历史内容。 (4)检测。

(5)指名学生回答,明确答案,同桌互阅检测题,及时反馈。 (6)继续巩固未掌握的有关内容。 (7)进一步检测,及时反馈。

2、复习课操作过程中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1)复习课比新授课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时间上来说,学生活动时间一般超过三十五分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是一节课的成功的关键。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纠正学生的错误和新授时的知识缺陷,同时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授的基础上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甚至是质的飞跃。

(3)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采取放羊式的复习。绝对不能教师只图个人轻松而放弃对学生的督察、指导、检测。

(4)教师要及时准确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否则,指导就没有针对性,督察就成为一句空话,检测也只是一个形式,效果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