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城市总体规划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三节 人口与城镇化

第14条 总人口控制目标

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以内,总人口控制在85万人;2030年人口自然增

长率控制在6.5‰以内,总人口控制在190万人。

第15条 城镇人口发展目标

2015年城镇人口达到59万人;2030年城镇人口达到170万人。 第16条 城镇化目标

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9%;203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89%。 第17条 城镇化战略

(1)有序城镇化、健康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 (2)促成凯里地级市,极化带动全州城镇化发展。

(3)加快凯里中心城市职能优化与调整;优化麻江县城、炉山、宣威等城区职能。 (4)适度超前建设城市,扩大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5)以推动“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乡村城镇化进程。

第四节 城镇体系结构与组织规划

第18条 城镇空间结构总体布局

在凯里—麻江范围内形成“一心二轴”的城镇空间基本框架。即以凯里—麻江城市中心城区、沿沪昆高速城镇聚合轴和凯里—都匀城市空间聚合轴构成区域城镇空间主体结构。

凯里—麻江中心城区由主城区、炉山城区、杏山—碧波城区、龙山—宣威城区组成,是市域城镇空间的极核,也是黔东南州城镇体系的一级中心。

沿沪昆高速城镇聚合轴依托沪昆高速公路联系下司、开发区、主城区、三棵树组成,实现和麻江、台江的联动发展。

凯里—都匀城市空间聚合轴依托凯里至都匀城市快速干道,以宣威城区为重要的节点,与都匀市联动发展。

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19条 城镇空间结构实现对策 1、片区空间组合

在凯里—麻江市域范围内分5个功能区进行组织:即中心重点发展区、西北部矿藏富集区、东北部沿清水江片区、南部巴拉河—禾里水库生态控制区、西部沿贵新高速公路片区。

2、中心镇协调组织

选择现状基础较好、交通相对便利的旁海、谷硐作为市域范围内次一级的发展极核,整合所在区域的资源,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有选择地分担中心城区转移出来的部分功能。

3、基础设施引导

按照禁止建设区保障生存条件、控制建设区限制发展条件和优先建设区创造积聚条件为原则引导建设区域性基础设施。

4、制度推进

跨越现有乡镇行政界限,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共建、产业联合开发等方面广泛进行乡镇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逐步推行乡镇财税改革,对因为生态优先而发展受到限制的区域进行必要的转移支付支持。

5、凯里城市经济圈协同发展

凯里城市经济圈范围内组织实施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框架。推动中心城区的极化发展,增

强中心集聚能力;注重和凯里市紧密区域内的麻江、黄平、台江、雷山、丹寨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整合区域资源,注重区域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以心聚群;以群强心”。 第20条 城镇体系功能结构

凯里—麻江城镇功能结构规划一览表

序列 等级序列 城镇名称 城镇职能 由主城区(含凯里老城、开怀片区、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苗族文化中心城市和侗族文发区、下司片区)、化传承地;贵州东部重要的旅游服务中心和新一 中心城区 炉山城区、杏山—型工业化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东南州的碧波城区、龙山—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新型工业和旅威城区组成 游服务业为主导的综合型城市。 旁海 东北部中心镇,以发展特色民族产品加工、农二 中心镇 副产品加工和农村产业服务的农贸型城镇。 谷硐 西部中心镇,以发展矿产品加工和建材工业为主的工业型城镇。 4

舟溪 发展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城郊镇。 万潮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城郊型工业为主的城郊镇。 龙场 发展城郊型工业、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工贸型小城镇。 湾水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特色产品加工为主的农贸型小城镇。 三 一般镇 大风洞 发展矿产采掘加工为主的矿源型小城镇。 凯棠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贸型小城镇。 贤昌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贸型小城镇。 景阳 市域西部重要的交通节点,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镇。 坝芒 发展矿产采掘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镇。

第21条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凯里——麻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2030年)

规模等级 城镇名称及组成 规模 数量 (万人) (个) 凯里—麻江中心城区 160 凯里老城区 35 开怀片区 15 主城区 95 开发区 30 一 1 其中 下司片区 15 炉山城区 10 杏山-碧波城区 20 龙山-宣威城区 35 二 旁海、谷硐 1-2 2 三 舟溪、万潮、龙场、湾水、大风洞、凯棠 贤昌、景阳、坝芒 0.5-1 7 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22条 城镇建设用地分类指导

城镇人均建设用地视现状用地情况确定,并可在以下规定允许调整的幅度内有所增减。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人)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 允许调整幅度(m2/人) ≤50 一、二 应增5-20.0 50.1-60.0 一、二 可增0-15.0 60.1-80.0 二、三 可增0-10.0 80.1-100.0 二、三、四 可增、减0-10.0 100.1-120.0 三、四 可减0-15.0 120.1-150.0 四、五 可减0-20.0 ≥150 五 应减至150.0以内 第23条 村庄建设分类指导

扩建型村庄:妥善处理旧区、新区的改建、保护和开发、建设关系,沿续原有村庄的空间格局,统筹安排新、旧区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序建设新村;村庄改造应重视

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村庄新扩建要与原有

村庄在社会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等方面良好衔接,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协调,尽量形成组团状紧凑布局,避免无序蔓延。

新建型村庄:应考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浓郁乡风民情特色和时代特征;集约、节约用地;合理配套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制定新村环境建设要求和实施措施。

保护型村庄:坚持保护第一、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划定严格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环境协调区,严格保护好历史文化古村的整体风格;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保护地方特色的延续;在保护好传统风格的前提下,可以对传统住宅进行内部装修,进行改水、改厨、改厕,适应现代生活要求;在村庄保护的环境影响范围内,严禁新建影响保护风格的建设项目;制定实施保护、利用的步骤和措施。

控制型村庄:对现状居民点以整治为主,严格控制新建居民点;村民新建住宅,必须向新规划的居民点集中。

撤迁型村庄:除危房加固维修外,不得进行任何建设活动(包括危房改造);其建设活动应纳入所并入的村庄进行规划建设,确保该类村庄逐步拆迁撤销。

5

第24条 村庄建设规模与标准

提高乡村地区建设密度,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应控制在120m2 以内。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按每千人1000-2000m2建筑面积计算,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优先发展。

第五节 空间管制规划

第25条 空间管制分区

为有效的保护土地和水资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加强指导和监督,结合资源现状,规划将凯里—麻江城市区域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 第26条 分区范围(强制性内容)

1、禁止建设区:禁止安排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区。

包括基本农田、水源地、重要地下矿茂蕴藏地。其中水源地主要指里禾水库及各乡镇水源地。

2、适宜建设区:规划确定的可以进行项目建设的地区。

包括城市(镇)规划建设区、工矿区、农村居民点,以及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 3、控制建设区:有条件许可项目建设的地区。

市域内除禁止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其他区域,包括文物保护区,生态恢复区等。 第27条 管制依据及措施(强制性内容)

1、禁止建设区:主要依据《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管制,该区应强化管理,严禁开展任何破坏性建设。国家重点项目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应按程序报批。

2、适宜建设区:主要依据《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土地法》及城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等进行管制、该区应严格执行“一书两证”或“一书一证”制度,规范管理、有序建设,严禁违章建设。

3、控制建设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铁路、公路等相关规划,协调城镇规划、风景区

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管治,该区应加强管理,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大型项目和污染类项目应严格执行“项目建设选址意见书”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项目建设前还应先进行文物调查和用地预审制度。

第六节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第28条 铁路规划(强制性内容)

积极配合“长昆”快速客运专线铁路和拟建都匀至德江铁路在境内段的建设工作,在开发区设置凯里快铁车站,同时做好与贵广快速铁路的衔接工作。做好湘黔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使年流通能力达到2000万吨左右;抓紧沿线的桐木寨火车站、凯里火车站的改造工作。建议结合炉山工业区建设,由株六铁路复线引出铁路支线至炉山。 第29条 公路网规划(强制性内容) 1、规划建设目标

构建区域快速交通系统,连接周边县市的主干出境公路全部改造成为二级及以上公路。通住各城镇区的公路运输网全部建成三级及以上油路,其中到中心镇公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实现村村通公路,有条件的村通等级公路。完善各城镇的场、站建设。

2、高速公路协调规划

积极配合沪昆高速、贵新高速公路在凯里、麻江境内的管理维护工作;积极配合余庆—安龙高速公路及至雷山支线高速在凯里境内的选址和建设工作。

规划建设凯里—麻江中心城区环城高速公路,妥善处理环城高速与GZ60、余庆—安龙公路以及中心城区主要出口道路的联系。

3、公路网规划

保留现有市域公路网络,改造S309、S306和S305省道为二级公路;改造中心城区至主要乡镇及周边县的公路达到二级标准。 第30条 航空

航空运输主要依托贵阳龙洞堡机场,并积极争取黄平机场实现民航运营。

6

第31条 站场规划(强制性内容) 1、客运站

规划在开发区、宣威各设一个二级客运站;炉山片区、开怀片区、杏山各设一个三级客运站;旁海和谷硐设四级客运站。下司片区设旅游客运专用站。其余乡镇设客运简易站。

2、货运站

规划在凯里市开发区区建设货物流通中心,在炉山、桐木寨、宣威各规划建设一处大型货站。

第七节 主要城镇给水排水规划

第32条 用水量标准

乡镇最高日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含公建)标准160L/cap.d,工业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20%计,其它用水量及不可预见水量占总用水量的30%。 第33条 重点城镇远期供水规模 旁海:5000m3

/d 谷硐:4000m3

/d 第34条 水源选择

(一)各乡镇采取集中供水,供水水源就近取用境内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的选择应考虑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并与其它市政设施协调建设,避免与城镇发展方向相冲突。

(二)建立区域性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制,强化区域水资源管理,依法治水。城市和各乡镇在加强蓄引水工程建设和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前提下,因地制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解决供水问题。 第35条 水源保护

按国家水源保护的有关要求划定水源的保护区,出台水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水源。

第36条 排水体制

凯里-麻江规划区和旁海、谷硐等重点集镇采用分流制,一般集镇近期采用合流制,远

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期采用分流制,农村地区采用合流制。 第37条 污水处理设施

城区区和各乡镇应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一般乡镇和农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或采用生物塘、人工湿地等处理污水。

第八节 电力电信规划

第38条 负荷预测

预测凯里市总负荷2015年达924MW,其近期年均增长率为13.11%,到2030年预计凯里市110kV电网总负荷将达2000MW,远期年均增长率为5.60%。麻江县总负荷到2015年达245MW,其近期年均增长率为10.72%,到2030年达587MW,远期年均增长率为6.0%。 第39条 电源需求预测

到2015年,凯里市110kV电网将需要增加870MVA的电源容量,到2030年,将需要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约2000MVA的电源容量。麻江县近期将增加约180MVA的电源容量,远期将增加540MVA的电源容量。 第40条 电网规划

220kV电源:近期新建220kV变电站有三棵树变电站和凯里西变电站,其中三棵树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240MVA,凯里西变电站本期容量为1×240MVA。麻江220kV变电站扩容为2×240MVA。

110kV电网:近期新、扩建的110kV变电站有:

白午变电站,城西变电站,城东变电站,新寨变电站,金泉变电站,炉山变电站,龙场变电站,下司变电站,新牌变电站,宣威变电站,坝芒变电站等,新增主变容量为1050MVA。及时配套调整110kV输电线路,完善凯里市电网结构,满足负荷发展的需要。远期应加强电网联络,合理增设220kV、110kV变电站,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绿色电网,高质量地满足用户需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