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晶粒、生物格架、胶结物、泥
5. 哪些沉积构造可确定古水流方向,哪些沉积构造是暴露成因的,哪些沉积构
造可指示地层顶底? 确定水流方向:
(1)流水波痕(陡坡的倾向与水流方向一致)波峰波谷都比较圆滑,波谷粒度大于波峰粒度 (2)障碍冲刷痕
(3)槽痕: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形成不连续的小凹坑(上游陡而深,向下游变宽变浅)判断浊积岩的重要标志
(4)槽模:泥质沉积物形成小凹坑被砂质充填在砂质层底面上形成槽模(上游突起)
(5)叠瓦状构造(砾石最大扁平面与水流方向相反) (6)碟状构造
(7)平行层理中剥离线理构造
暴露成因的构造:雨痕、冰雹痕、干裂、泡沫痕、流浪、冰成痕、鸟眼
冰 碛
6、福克(Folk)的石灰岩结构分类的三个端元
异化颗粒、微晶方解石泥(微晶)、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亮晶)
7、试根据尤尔斯特隆图解说明碎屑颗粒在流水中搬运、沉积时流速和颗粒大小之间关系,该图可解释哪些地质现象。
关系:开始搬运时,为克服颗粒自身吸附力,所需流速比较大;0.05-2mm的颗
粒所需的始动流速较小,而且始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相差较小;大于2mm的颗粒其搬运与沉积的连个流速曲线更接近,流速与颗粒的粒径成正
比;小于0.05mm的颗粒,所需的搬运与沉积流速相差很大。 可解释:竹叶状灰岩和泥砾岩等砾屑共生现象 8、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的异同点
相同:形成时都有相应沙泥供应,且沉积和保存较为有利的条件。
不同:脉状层理形成于强水动力条件,砂的供应、沉积、保存比泥有利,主要分
布于波谷;透镜状层理形成于弱水动力条件,泥的供应、沉积、保存比砂有利;波状层理是介于上面两种层理的过渡类型,它是沙泥供应、沉积、保存都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形成,往往是强、弱水动力条件交替进行,其砂层和泥层交替连续出现。 9、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异同点
相同: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并平行于层面;
不同:水平层理产于细碎屑岩(泥质岩、粉砂岩)和泥晶灰岩中,出现在低能的
环境中,如湖泊深水区、潟湖及深海环境;平行层理产于砂岩或颗粒石灰岩中,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中。 10、标准相模式的四方面作用
1)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标准的作用 2)对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到提纲和指南的作用 3)对新的研究地区来说,它必须起到预测的作用
4)对于所代表的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释来说,它必须起一个基础的作用 11、沉积相、沉积环境和岩相之间的关系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环境:物质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发生沉积作用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地貌单元并以于此相邻的地区相区别。 岩相: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 沉积环境是形成沉积岩特征的决定因素,沉积岩特征是沉积环境的物质变现,换句话说,前者是形成后者的基本原因,后者乃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
12、根据欧文(Irwin,1965)的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模式,回答下述问题:①划分三个能量带的依据,②三个能量带的位置,③三个能量带的环境特点,④三个能量带与油气的关系。
依据:按波浪对海底沉积物的扰动情况划分 能量带位置:X-Y-Z,低-高-低
X:浪基面以下,很少扰动,安静缺氧的还原环境,有高能带带来的丰富沉积物,为有利的生油岩带
Y:波浪潮汐剧烈运动,水浅,阳光充足,氧气充分,底栖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的碳酸盐岩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岩
Z:水浅,波浪潮汐作用弱,靠近滨岸气候炎热干燥 13、试对比颗粒支撑和杂基支撑在流体性质、搬运方式、沉积特点、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颗粒接触关系、粒间填隙物特征、油气储集性能等方面的差异。
颗粒支撑 杂基支撑 沉积物重力流(密度流)、非牛顿流体 流体性质 牵引流、牛顿流体 搬运方式 碎屑物质呈滚动、跳跃、悬浮等方式搬运 块体般运~自悬浮的流体般运 沉积特点 碎屑颗粒可以沉积,而悬浮物质难以沉积,碎屑颗粒与杂基可同时沉积,二者基本二者沉积分异明显 水动力条件 具有一定强度而稳定的水流 上无分异 流速骤然降低 边缘沉积区、泥石流 颗粒接触关系 颗粒间呈点、线、凹凸及缝合线状接触 颗粒被杂基彼此分开而呈漂浮状 粒间填隙物 胶结物或杂基,少 储集性能 多数较好~好 杂基,多 多数差~较差 沉积环境 多形成于浪基面之上的浅水沉积区、河流 多形成于浪基面之下的斜坡带及盆地 14、试从含义、分布状况及其所起作用、搬运方式、沉积方式及控制因素、水动力条件和形成阶段上对比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及孔隙四种组分的区别。 含 义 碎屑颗粒 杂基 化学胶结物 孔隙 母岩机械破碎的颗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在碎屑颗粒沉积之后由粒间碎屑岩中未被固体物粒,是碎屑岩的主体下来并充填在碎屑颗孔隙水中某些物质达到过饱质充填的碎屑颗粒之和骨架,决定着碎屑粒之间的细小机械混和时而产生化学沉淀的物间的那一部分空间,岩的主要特征 入物,其粒级与碎颗质,对碎屑颗粒起着胶结作沉积时或沉积后形成粒有明显的大小间隔 用 的 分布状况及 岩石的主体和骨架 所起的作用 搬运方式 挪动、滚动、跳跃 充填于碎屑颗粒之碎屑颗粒之间、杂基之间的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 间,起胶结作用 悬浮 空孔隙,起主要的胶结作用 溶解 沉积方式及 机械沉积,受流体力机械沉积,受流体力化学沉积,受化学和物理化 控制因素 水动力条件 形成阶段 学定律支配 强而稳定 学定律支配 由强急剧减弱 学定律支配 弱而稳定 同生、成岩、后生 水动力强而稳定时, 孔隙多 二者同时沉积 沉积时或沉积后 15、试说明底砾岩、层间砾岩和层内砾岩在剖面中的形成位置及形成条件。
底砾岩:位于海侵层序底部,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成分简单,分选性好,是长期风化、搬运改造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