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名称规范文档:是一种对描述记录中的名称标目进行规范控制的工具。其处理的范围,包括人名、机构团体名、著作题名等。 (P45)
5. 题名检索点的选择方法:(P43)
① 文献描述中著录的正题名一般直接选作标目。 ② 适当选择副题名和附注项中的合辑题名作标目。
③ 并列题名在我国中文手工检索工具中一般不选作标目。
④ 一文献的题名检索点一般不宜超过两个,但题名分析款目不受此限制,可根据需要设置。 6. 个人责任者检索点的选择方法: ①描述记录中第一责任者、两人合著中的第二个责任者名称均可以作标目。但3人以上合著时只以第一责任者名称作标目。
②如可能,文献责任者中记录的其他责任方式的责任者亦可选择作为标目。
③附注项著录的责任者,以及其他有关责任者,一般不作标目,但在必要时,著名学者或著名著作的责任者也可作标目。
④以书名命名的编写组不作检索点、临时性写作团体如无检索价值,也不做检索点。
⑤丛书综合款目的责任者选择与单书相同;分散著录时,单书作者可选为第一责任者。如果编者为出版社则不编制责任者综合款目。当分析出来的材料的责任者与原书责任者不同时,应选其为分析款目的责任者检索点。
⑥ 一文献责任者检索点的数量一般不超过4个为宜。
7.规范文档:是信息组织的一种需要,它是对元数据记录的标目进行控制、跟踪、维护工具。包括名称规范档、主题规范档等。 其中,名称规范控制是根据确定标目的需要,规定统一使用名称的活动,范围包括人名、团体名、题名等。
规范控制的作用是:
(1)有利于以统一的方式 加以记录。 (2)以规范、通用的形式加以记录。 (3)方便标引和检索。
(4)有助于实现国际书目共享。
第四节 计算机编码 1.MARC-Machine readable cataloging,机读编目 格式是根据文献特点和文献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的需要建立的标准化的计算机可读形式。
MARC中一个编目记录的结构(四个部分)
2.分隔符:(P52页)
分隔符用于分隔不同数据集合,分为字段分隔符和记录分隔符两种。字段分隔符以“*”表示,用于标志字段结尾。记录分隔符用于标志记录的结束,以“#”表示。 3.计算机编码的作用。(P50) (1)用以显示。 (2)提供检索点。
(3)可以对数据进行一体化处理,促进资源共享。
5
第四章 信息描述工作 第一节 信息描述工作概述
1.信息描述工作:依据描述规则,对信息资源的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操作过程。 2. 元数据在检索系统中的作用:
? 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目录学信息,供使用者确认信息资源,进行选择
? 元数据的各种特征也是进行组织和检索的依据,是建立检索工具的基础和前提 3. 信息描述工作的方式(类型) 分类依据
工作方式(类型)
描述的资源对象 文献编目、档案编目、博物馆藏品编目、网络资源编目
操作的设备条件 手工编目、机读编目、联机编目
处理方式 原始编目、复制编目
编目过程的组织形式 集中编目、共享编目
4.在版编目:是集中编目的形式之一,是指在文献出版过程中进行编目,使编目数据得以与文献一起提供,方便文献机构使用。
5. 大规模的信息资源描述网络——书目机构(Bibliographic Utility)的出现。这些机构将联机环境、网络环境与信息描述的形式结合,同时结合采用集中编目和协作编目的方式,为有关文献单位提供书目资源和服务。
? 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为全美国和国外进行书目服务的机构
? RLIN(Research Library Information Network),该网络开始于1967年,是一个为美国研究图书馆服务的系统 ? UTLAS(University of Toronto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该系统最早为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目
前已扩大成兼为其他图书馆服务的系统 ?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管理中心设置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是我国高等学校信息资源的联机编
目网络。
6. 元数据工作的规范要求如下:(P58)
? 准确:对信息资源的描述应真实反映其内容特征。
? 规范:信息资源的描述应严格遵守相应的描述规范,并在可能时依据相关的规范文档或控制词表。 ? 完备:描述项目应比较完备,使得可以从信息资源的各种特征出发进行检索操作。 7. 信息描述工作程序
(1)查重:就是确定某一信息资源是否已经收入系统。
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保证对信息资源描述和处理的一致性。
(2)描述:描述操作通常应根据描述规范进行,规范化是信息资源描述的发展方向。
(3)标引:分析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特征)及相关的外表属性,并用特定的语言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从而赋予其检索标识的过程。在此处主要指分类标引、主题标引。
(4)复核:包括检查描述项目是否完备,准确;分类标引、主题标引的结果是否符合系统的要求等。 8. Connexion元数据的创建方式: ① 对已有的记录修改完善。
② 克隆(clone)相关记录,进行修改。 ③ 创建新元数据记录。
第二节 信息描述方法
1. 《文献著录总则》对题名的分类。(P67 ,各种题名书上的例子要知道)
6
(1)正题名:单纯题名、交替题名、合订题名。
(2)并列题名:又称平行题名,对照题名,指见于书名页,与正题名语种不同的题名。 (3)副题名:为解释或从属于正题名的另一题名,应记录于题名之后,以“:”为标识。 (4)说明题名文字。
2. 责任者的类型和责任方式。
责任者说明由责任者和责任方式组成。责任者指对信息资源的生产负有责任的个人或团体。个人责任者可以是一人或多人,集体责任者可以则指机构团体、会议活动等。 责任方式表示责任者对文献所作的贡献类型。传统文献通常有著、编、改编、执笔、口述、译、注、点校、作词、作曲、绘等多种形式。 3. 载体形态项、的含义和类型。
载体形态项是一个记录文献物质形态特征的项目。包括:数量、图、尺寸或开本、附件等。
文献特殊细节项是为某些特殊类型文献特征的著录设置的项目。如:连续出版物的卷、期、起讫、地图比例尺、投影法等,主要用于记录个别重要文献特征。 4. 关联项的类型.(P71)
关联。主要用于表达一信息资源与其他信息资源的联系。有七种类型: (1)部分、全部关联。(2)版本关联。(3)格式转换关联。(4)参照关联。(5)替代关联。(6)附属关联。 (7)一致关联。
5.检索排检项的类型。
检索排检项通过对检索点的提示,供手工检索系统编制使用。通常包括四个方面:文献题名、责任者名、主题词、分类号。
6. 传统《文献著录总则》与《都柏林核心集》的特点和异同。 同:(1)完备的描述项目
(2)都对描述的等级、标识以及规范的使用作出相应的规定 (3)都具有比较强的扩充性、兼容性 异:(1)针对传统文献描述和识别的需要设置
(2)对传统资源特征的描述项目的设置详尽,针对网络资源的描述项目相对比较概括 (3)各描述项目有明确规定的次序和等级 (4)对描述的表达有严格要求
(5)采用人工标识,适合专业文献单位使用,是一个以文献专业人员为处理主体的描述规范。
第五章 分类法 第一节 分类法概述
1.分类:是指依据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和类聚,并将区分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组织的活动。分类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 信息资源分类: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和其他特征,将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和揭示的方法。 3. 信息资源分类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按照信息资源内容特征的相互关系加以组织,使得信息资源成为一个根据其远近亲疏组织而成的具有等级性、次第性的系统。
(2)一般是从一定的角度出发组织信息资源的(按学科集中,按主题分散)。 (3)以一定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
(4)一般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途径。 4. 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的作用意义 (1)进行资源组织。(2)建立分类检索工具。(3)分类统计。(4)兼容工具。
5. 分类法是一种从主题内容角度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的方法,是分类方法在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6. 分类法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典型代表
信息资源分类法按照其编制方式,通常可以区分为: ①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
美国的《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杜威法》或DDC)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简称《国会法》或LCC) 我国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等。
7
② 分面组配式分类法。
《冒号分类法》(Colon Classification,简称CC)
《布立斯书目分类法(二版)》 (Bliss Bibliographic Classification,简称BC2) ③ 列举组配式分类法。
《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UDC) 俄国的《图书馆书目分类法》 7.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特点、不足。 特点:
①从一定的角度出发有层次地揭示信息资源,类目展开比较系统; ②分类结构显示直观,易于把握、便于使用;
③标记简明,号码单纯,适于分类排架,也可以用于组织分类检索工具。 不足:
①揭示专门主题能力差,往往无法满足确切分类的需要,不能充分揭示现代文献中大量存在的细小专深主题; ②类表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不便于根据需要随时改变、调整检索途径,不能进行多角度检索; ③无法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自动生成新类,难以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 ④大型列举类表一般类目详尽、篇幅较大,对类表管理的要求较高。 8. 分面分类法的特点、不足。 特点:
①标引专指度较高,可以通过基本概念的组配,充分揭示信息资源中的复合主题;
②标记表达性强,可以表达出主题成分所属的分面,便于根据不同需要,调整组配次序,进行多元检索; ③对科学发展的适应性强,可以通过组配方式,表达新产生的复杂主题,有利于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 ④类表的篇幅较小,便于管理、修订等。 不足:
①分面类表的类目体系是隐含的,直观性不如等级列举式分类法; ②检索工具中的类目是根据组配建立的,类目分布往往不够均衡; ③标引难度较高,要求分类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④分面标记的成分一般比较复杂,号码冗长,不适宜用于组织文献排架,主要用于组织检索工具。 9. 列举组配式分类法的特定、不足。 特点:
①以列举式类表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直观性
②广泛采用组配方法,基本上可以达到分面类表同等标引水平。 不足:
①列举式类表的管理修订工作,需要较大的工作量
②类目之间的组配要求使用多种辅助符号,标记复杂、冗长 第二节 分类法结构剖析 1. 分类法的结构组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