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9.古诗三首 精品教案 - 下载本文

9.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课时 1.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教学 目标 摩、遗”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 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教学 目标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设计意图 【出示课件2】田园诗:《乡小学生在学习和导入 3.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 8 )村四月》《望庐山瀑布》《村夜》 阅读中接触到的边塞分钟 4.教师小结:我们刚刚交流的古诗多以自然风光、农村景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这种诗被称为田史、地理情况了解也很园诗。 少。我们要针对学生现5.谈话过渡:谁能给大家朗诵一首与田园诗风格不同的古状,通过田园诗和边塞诗。

诗的对比,引导学生了

6.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解边塞诗。从几首反映7.教师评议,相机出示古诗。【出示课件3】边塞诗:《出战争的边塞诗引入,为塞》《凉州词》《塞下曲》 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8.引导交流: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诗都是反映什感受课文中戍卒的怨么的?(战争)在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情打好感情基础。 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 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生过许多战争,一些诗人或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于是将所见所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边塞诗。 9.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板书:从军行) 10.出示《从军行》。【出示课件4】 11.引导了解从军行:【出示课件5】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1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6】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出示课件8】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 新课 教学 (3)指导书写会写字。【出示课件9】 ( 28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分钟 诗中词语的理解。 玉门关 楼兰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10】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谈话过渡:同学们,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熟读古诗,然后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这样才能让古诗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先来朗读和理解古诗的前两句。 (二)学习诗句。 1.学习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说一说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 么读?(指多个学生读。) (2)说一说: ①小组交流:读了“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诗,在你的眼 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从“暗”这个字中读出 了什么?【出示课件12】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小结。暗, 荒凉,阴沉。(板书:青海 暗雪山) (3)看一看:【出示课件12】雪山景象。 ①学生欣赏雪山景观。 ②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自己 的感受。 (4)想一想。 ①根据课件,想象场景,再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 的意思。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全班再次齐读——青海长云暗雪山。 (1)读一读: 2.学习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 以“孤城”为突引导学生体会边(1)谈话过渡: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诗人将目破口,感光移到远处,看到的又一种景象:“孤城遥望玉门关”。塞荒凉的地理环境,【出示课件13】(出示图片) 悟戍卒的离愁别恨。以为依托,引导学(2)“孤城”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座城池。)“遥“读”

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望去。) 生品读感悟,进入古诗(3)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 (这跟当时民族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 “青海”地区,正是唐军与敌人感。 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敌人的势力范围。) 了解玉门关。【出示课件14】出示玉门关相关资料 请同学说一说:看了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玉门关处在 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 凉、孤寂、冷清。) (3)你觉得“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 最深?(孤)为什么? 引导总结:①“孤城遥望”让人感受的城“孤”,已有萧 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 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 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②“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孤城”中的人“孤”,这“孤 城” 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将士们久住“孤城”, 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板书:孤城 玉门关)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环境的荒凉、孤寂、冷 清,表达出戍边将士孤独和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6)小结过渡【出示课件15】: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 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如此冷清和寂寞的 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 的?怎么想的呢? 3.学习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作者在这两 句诗里概括交代了什么?(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 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2)“百战”是指一百次战斗吗?(不是,是指战斗的 次数多。) (3)从“百战”和“黄沙”你感受到什么?(战争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