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S-3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4) 下载本文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5.2 用户信息包

5.2.1

应答器链接【ETCS-5】

位数 说明 8 2 13 2 15 1 10 14 1 2 6 5 15 1 10 14 信息包标识码=0000 0101 验证方向 (00=反向有效,01=正向有效,10=双向有效,11=备用) 信息包位数 距离/长度的分辨率 (00=10cm,01=1m,10=10m) 到下一个链接应答器组的距离增量 下一个链接应答器组与前一个的地区关系 (0=相同,1=不同) 地区编号 (Q_NEWCOUNTRY=1) 应答器组编号 (下一个被链接应答器组,16383=特殊值,用于重定位信息) 列车通过被链接应答器组时的运行方向(0=反向,1=正向) 当链接失败时,ATP采取的措施 (00=紧急制动,01=常用制动,10=无反应,11=备用) 链接应答器允许的安装偏差(0~±63m,分辨率=1m) 包含链接应答器组的数量 到下一个链接应答器组的距离增量 下一个链接应答器组与前一个的地区关系 (0=相同,1=不同) 地区编号(Q_NEWCOUNTRY=1) 应答器组编号(下一个被链接应答器组,16383=特殊值,用于重定NID_BG(k) 位信息) 列车通过被链接应答器组时的运行方向(0=反向,1=正向) 当链接失败时,ATP采取的措施 Q_LINKREACTION(k) Q_LOCACC(k) 2 6 (00=紧急制动,01=常用制动,10=无反应,11=备用) 链接应答器允许的安装偏差(0~±63m,分辨率=1m) 序号 变量名 NID_PACKET 1 Q_DIR L_PACKET Q_SCALE D_LINK Q_NEWCOUNTRY NID_C NID_BG Q_LINKORIENTATION Q_LINKREACTION Q_LOCACC N_ITER D_LINK(k) Q_NEWCOUNTRY(k) NID_C(k) 3 2 Q_LINKORIENTATION(k) 1 V1.4

CTCS-3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 第 20 页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5.2.1.1 变量Q_NEWCOUNTRY定义了被链接应答器与本应答器地区编号是否相同,当被链接应答器与本应答器地区编号相同时,变量NID_C取消。

5.2.1.2 一般车站及区间,应答器组链接失败时,Q_LINKREACTION=“无反应”。当某应答器组丢失后,ATP控车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时,Q_LINKREACTION=“常用制动”。

5.2.1.3 变量D_LINK给出了两个应答器组之间的距离,对于一组内有多个应答器的应答器组,其位置信息以该组第一个应答器为准。

5.2.1.4 5.2.1.5

对于变量Q_LOCACC,定义了应答器综合安装误差,Q_LOCACC=5m。 当地面无法区分前方进路时,可用NID_BG=16383表示本应答器组前方链接的重定位应答器组编号。当本应答器组【ETCS-5】的

NID_BG=16383时,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只接收链接距离内含重定位信息【ETCS-16】的应答器组,链接距离D_LINK选择含重定位信息的应答器组中距离最远的一个。

5.2.2

序号 重定位信息【ETCS-16】

变量名 NID_PACKET 位数 8 2 13 2 15 说明 信息包标识码=0001 0000 验证方向(00=反向有效,01=正向有效,10=双向有效,11=备用) 信息包位数 距离/长度的分辨率(00=10cm,01=1m,10=10m) 重定位区段长度 1 Q_DIR L_PACKET Q_SCALE 2 L_SECTION 5.2.2.1 重定位区段长度为本应答器组开始至进路终点的距离。

V1.4

CTCS-3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 第 21 页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5.2.3 线路坡度【ETCS-21】

位数 说明 8 2 13 2 15 1 8 5 15 1 8 信息包标识码=0001 0101 验证方向(00=反向有效,01=正向有效,10=双向有效,11=备用) 信息包位数 距离/长度的分辨率 (00=10cm,01=1m,10=10m) 到本应答器所描述的坡道信息起始点的距离 坡度识别(0=下坡或平坡,1=上坡) 安全坡度(分辨率=1‰,最大=254‰) (255=非数字值,告知当前坡道的描述在D_GRADIENT(n)结束) 包含坡度变化点的数量 到下一个坡度变化点的距离增量 坡度识别(0=下坡或平坡,1=上坡) 安全坡度(分辨率=1‰,最大=254‰) 序号 变量名 NID_PACKET Q_DIR 1 L_PACKET Q_SCALE D_GRADIENT 2 Q_GDIR G_A N_ITER 3 D_GRADIENT(k) Q_GDIR(k) G_A(k) 5.2.3.1 应答器线路坡度数据应以线路实际的坡度数据为依据,按1?分辨率向安全侧进行取整,经按如下原则合并后作为应答器线路坡度数据存入应答器。

5.2.3.2 5.2.3.3

坡度信息距离及长度分辨率为1m(变坡点的位置误差为±5m)。 合并坡道ih按下式计算后,取合并坡道i1,i2中的最不利坡道存入应答器:

V1.4

CTCS-3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 第 22 页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ih?H2?H1?1000lh···········(公式

1)

式中H1、H2 ——合并坡段的线路纵断面始终点标高,m;

lh??li——合并坡段长度,m

lh??li合并坡段中的任一实测坡道长度合并:

li?,必须符合下列检查公式方可

2000?i·················(公式2)

式中:2000——经验常数;

?i?ih?i5.2.3.4

——合并坡度与合并地段中任一实测坡度差的绝对值。

到发线线路坡度数据与正线一致。进站信号机(含反向)处应答器组线路坡度,接车方向坡度取应答器所描述的数据范围内不同线路坡度向安全侧合并后的值,发车方向按线路实际坡度取值;出站信号机处坡度数据取接发车线路坡度合并后的值。

5.2.3.5 对于坡度变化较多的特殊区段,应答器容量不能满足时,在满足闭塞分区划分的条件下,可根据应答器容量,可对坡度向安全侧取整后再合并;在应答器管辖范围内,冗余覆盖部分可采用归档合并办法处理;数据余量部分可采用最不利坡度和数据。

5.2.3.6 应答器“线路坡度”报文中的第一组数据定义为:以本应答器为起点至列车运行前方本应答器所描述的第一个线路坡度的距离及线路坡度参数;第二组数据定义为:从第一个线路坡度变化点至列车运行前方第二个线路坡度变化点间的线路坡度参数,其他以此类推;以“G_A”=255表示对坡道的描述结束。

V1.4

CTCS-3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 第 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