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C 35. D 36. B 37. D 38. C 39. C 40. B 41. C 42. B 43. A 44. D 45. B 46. C 47. B 48. B 49. D 50. B 51. C
四、问答题
1. 答:(1)光合作用把CO2转化为碳水化合物。 (2)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光合作用中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CO2和氧气的平衡。 2. 答:碳三、碳四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比较见下表 比较项目 叶片解剖结构 叶绿 体 CO2同化途径 CO2受体 最初产物 光呼吸 净光合速率 CO2偿点 C3 植 物 C4 植 物 维管束鞘细胞与叶肉维管束鞘细胞与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有细胞排列疏松 叶绿体,富含胞间连丝,维管束发达 只有叶肉细胞中含有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机理片层不叶绿体 发达,叶绿体体积较叶肉中的大 只有碳三途径 RuBP 3-磷酸甘油酸 高,易测出 碳三途径和碳四途径 RuBP 和 PEP 草酰乙酸 低,不易测出 10~40~80(CO2mgdm-2) 40(CO2mgdm-2) 50~100ppm 0~10ppm 相同点:光反应的过程基本上相同,反应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把二氧化碳同化为 有机物,它们都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3. 答:①光是光合作用进行的能量来源,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动力,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达到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增加;②光照可以诱导暗反应中多种酶的活性;③光照还会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叶绿素的合成和叶绿体的发育。
4. 答:根据光合作用的途径不同,将植物分为C3植物、C4植物和CAM。C3植物二氧化碳
同化在叶肉细胞中完成,碳同化途径为C3途径;C4植物初次固定二氧化碳在椰肉细胞中,进行的是C4途径,然后转入维管束鞘细胞中被再次固定,通过C3途径同化为有机物质,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是在空间上分隔开的;CAM的光合途径与C4植物类似,但空间位置不同,在夜晚固定二氧化碳为有机酸,储藏在液泡中,在白天转入叶绿体中同化为有机物质,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是在时间上分隔开的。
5. 答:作物产量的本质是通过植物生产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有机物质的主要途径,光合产物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产量;再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提供有机营养和能量,若光合作用较低,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于植物不能生存,也就谈不上进一步为人类提供有机物质。因此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答:B点为光补偿点,F点为光饱和点,OA线段为暗呼吸强度,AC线段为光强-光合曲线的比例阶段,DE线段为光强-光合曲线的饱和阶段,CD曲线为比例阶段向饱和阶段的过渡阶段,AC斜率即为光强-光合曲线的比例阶段斜率,可衡量光合量子产量。 6. 请分析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效率高的原因
7. 答:①改良半夜法主要测定但为时间单位面积叶片干重的增加。②红外二氧化碳分析法:原理是二氧化碳对特定波长的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浓度与红外辐射能量降低呈线性关系。③氧电极法:氧电极由铂和银构成,其外套有聚乙烯薄膜,外加激化电压时,溶氧透过薄膜在阴极上还原,同时产生扩散电流,溶氧量越高,电流越强。
8. 答:化学渗透学说认为:ATP的合成是由质子动力(或质子电化学势差)推动形成的,类
+
囊体膜对质子具有选择透过性,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随着类囊体膜上的电子传递会将H从基
++
质向类囊体膜腔内,加之水在类囊体膜强光解产生H,可以形成跨过类囊体膜的H梯度形成,它具有做功的本领,称之为质子动力势,当质子通过返回叶绿体基质中时,由质子动力势推动ATP合酶催化ADP和Pi合成ATP。 9. 答:①光通过光反应对CO2同化提供同化力。
②调节着光合酶的活性。C3循环中的Rubisco、PGAK、GAPDH、FBPase,SBPase,Ru5PK都是光调节酶。光下这些酶活性提高,暗中活性降低或丧失。光对酶活性的调节大体可分为
+
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改变微环境调节,即光驱动的电子传递使H向类囊体腔转移,Mg2++
则从类囊体腔转移至基质,引起叶绿体基质的pH从7上升到8,Mg2浓度增加。较高的
+
pH与Mg2浓度使Rubisco等光合酶活化。另一种是通过产生效应物调节,即通过Fd-Td(铁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系统调节。FBPase、GAPDH、Ru5PK等酶中含有二硫键(-S-S-),当被还原为2个巯基(-SH)时表现活性。光驱动的电子传递能使基质中Fd还原,进而使Td还原,被还原的Td又使FBPase和Ru5PK等酶的相邻半胱氨酸上的二硫键打开变成2个巯基,酶被活化。在暗中则相反,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酶失活。 10. 答:叶色深浅与光合作用关系是
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与叶色深浅呈正比。
②当叶色超过一定的范围,光合作用速率与叶色深浅不呈正比。 ③因为叶片颜色深浅反映了叶绿体色素含量的高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中起吸收、传递光能和光能的转化。在一定范围内,叶绿体色素含量越多,吸收、传递转化的光能越多,光合速率就快;当含量过多,会受到光合机构的限制和暗反应速率的限制以及环境因素的限制,不能继续提高光合速率。
11. 答:引起光合“午睡”的主要因素是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在干热的中午,叶片蒸腾失水加剧,如此时土壤水分也亏缺,使植株的失水大于吸水,就会引起萎蔫与气孔导性降低,进而使CO2吸收减少。另外,中午及午后的强光、高温、低CO2浓度等条件都会使光呼吸激增,光抑制产生,这些也都会使光合速率在中午或午后降低。 12. 答:光呼吸在生理上的意义推测如下:
① 回收碳素。通过C2碳氧化环可回收乙醇酸中3/4的碳(2个乙醇酸转化1个PGA,释放1个CO2)。
② 维持C3光合碳还原循环的运转。在叶片气孔关闭或外界CO2浓度低时,光呼吸释放的CO2能被C3途径再利用,以维持光合碳还原环的运转。
③ 防止强光对光合机构的破坏作用。在强光下,光反应中形成的同化力会超过CO2同化的需要,从而使叶绿体中NADPH/NADP、ATP/ADP的比值增高。同时由光激发的高能电子会传递给O2,形成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会对光合膜、光合器有伤害作用,而光呼吸可消耗同化力与高能电子,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形成,从而保护叶绿体,免除或减少强光对光合机构的破坏。
13. 答:①一年中没m2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质的所包含的能量为: (1200+500)÷0.5×(1-12%)×1000÷667=4485.75千卡/m2 ②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的光合产物包含的能量÷单位面积的辐射能×100% =4485.75千卡/ m2÷(1120千卡/cm2×100)×100% =4.005%
14. 答:光合速率(mg CO2·dm-2·h-1)= (0.528-0.468)×1.2×60÷20×100=21.6 15. 答: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可证实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来自水。
①尼尔(C.B.Van Niel)假说 尼尔将细菌光合作用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式加以比较,提出了以下光合作用的通式: 光,自养生物
CO2 + 2H2A-----------→(CH2O)+2A+H2O
这里的H2A代表还原剂,可以是H2S、有机酸等,对绿色植物而言,H2A就是H2O,2A就是O2。
②希尔反应 希尔(Robert.Hill)发现在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当的电子受体(如草酸铁),照光时可使水分解而释放氧气: 光,破碎叶绿体
+++
4Fe3+2H2O-----------→4Fe2+4H+O2
这个反应称为希尔反应。此反应证明了氧的释放与CO2还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O2的释放来自于水。
③18O的标记研究 用氧的稳定同位素18O标记H2O或CO2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发现当标记物为H218O时,释放的是18O2,而标记物为C18O2时,在短期内释放的则是O2。 光,光合细胞
CO2+ 2H218O-----------→(CH2O)+18O2 + H2O
16. 答:① C4植物叶片具有特殊的有利于光合的结构和光合途径。
② 维管束鞘细胞中有高的CO2浓度,促进了Rubisco的羧化反应,抑制了Rubisco的加氧反应。
③ PEPC对CO2的亲和力高。由于C4植物叶肉细胞中的PEPC对CO2的亲和力高,即使BSC中有光呼吸的CO2释放,CO2在未跑出叶片前也会被叶肉细胞中的PEPC再固定。 17. 答:叶绿体有两层被膜,分别称为外膜和内膜,具有选择性。叶绿体膜以内的基础物质为基质。基质成分主要是可溶性蛋白质和其他代谢活跃物质。在基质里可固定CO2形成淀粉。在基质中分布有绿色的基粒,它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光合色素主要集中在基粒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是在基粒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
18. 答:C3途径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羧化阶段。CO2被固定,生成了3-磷酸甘油酸,为最初产物。②还原阶段。利用同化力(NADPH、ATP)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3—磷酸甘油醛—光合作用中的第一个三碳糖。③更新阶段。光合碳循环中形成了3—磷酸甘油醛,经
过一系列的转变,再重新形成RuBP的过程。
19. 答:响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① 光合器官捕获光能的面积,作物生长初期植株小,叶面积不足,日光的大部分直射于地面而损失。
② 光合有效幅射能占整个辐射能的比例只有53%,其余的47%不能用于光合作用。 ③ 光合器官上的光不能被光合器官全部吸收,要扣除反射、透射及非叶绿体组织吸收的部分。
④ 吸收的光能在传递到光合反应中心色素过程中会损失,如发热、发光的损耗。 ⑤ 光合器将光能转化为同化力,进而转化为稳定化学能过程中的损耗。 ⑥ 光、暗呼吸消耗以及在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中的消耗。
⑦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作物在生长期间,经常会遇到不适于作物生长与进行光合的逆境,如干旱、水涝、低温、高温、阴雨、缺CO2、缺肥、盐渍、病虫草害等。在逆境条件下,作物的光合生产率要比顺境下低得多,这些也会使光能利用率大为降低。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
① 提高净同化率 如选择高光效的品种、增施CO2、控制温湿度、合理施肥等。 ② 增加光合面积 通过合理密植或改变株型等措施,可增大光合面积。 ③ 延长光合时间 如提高复种指数、适当延长生育期,补充人工光源等。
20.答:①酶活化调节:通过改变叶的内部环境,间接地影响酶的活性。如间质中pH的升高,Mg2+浓度升高,可激活RuBPCase和Ru5P激酶。
②质量作用的调节,代谢物的浓度可以影响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③转运作用的调节,叶绿体内的光合最初产物--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运到细胞质的数量,受细胞质里的Pi数量所控制。Pi充足,进入叶绿体内多,就有利于叶绿体内磷酸丙糖的输出,光合速率就会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