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事故应急预案 下载本文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电气车间

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措施

编 写 : 审 核 : 审 批 : 批 准 :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1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目录

1.总则 ...................................................................... 3 1.1 编制目的 ............................................................. 3 1.2 编制依据 ............................................................. 3 1.3 适用范围 ............................................................. 3 1.4应急工作原则 ......................................................... 4 2.危险性分析................................................................. 4 2.1车间基本情况介绍分析 ................................................. 4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 4 2.3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性质? ..................................... 5 3.组织机构与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组织机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 8 5. 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 9 5.1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 9 5.2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 12 5.3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 15 5.4发生人员中毒现场处置措施 ............................................ 16 5.5发生高温烫伤、烧伤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 17 5.6发生高空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 18 5.7发生坍塌倒塌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 19 5.8 大风天气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 20 5.9 变电所电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 21 6.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 24 7.预案响应程序.............................................................. 30 8.应急培训计划.............................................................. 31 9.演习计划 ................................................................. 31 10. 适时修订改进 ............................................................ 31

2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生产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及时、有效地组织对本单位突发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采取应急救援行动,确保单位具备快速反应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社会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条例》 (6)《劳动保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车间人员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机械伤害、火灾、触电、中毒、烫伤、烧伤等危险,有害因素造成的事故。 1.4应急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3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把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1.4.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车间负责人负责统一协调、指导应急救援工作,各所属单位、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 1.4.3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与日常演练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工作。

2.危险性分析

2.1车间基本情况介绍分析

电气车间的工作环境内含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有H2、CO、CH4、H2S、氨水、煤粉、煤焦油等,根据本车间的工作特点,主要存在机械伤害、火灾、触电、中毒、烫伤、烧伤等有害因素造成的事故,另外还存在粉尘、高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主要危险源为触电、火灾、机械伤害、中毒等。 2.2.2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2.2.2.1触电事故危害分析

电气设备因维护、保养不当,安全管理不严,非电工作业人员装修电器设备和线路,违反操作规程,检修前不验电及悬挂标志牌制度

4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等极易发生触电事故。 2.2.2.2火灾爆炸事故危害分析

电器短路、机械碰撞、违章动火等均可引发火灾爆炸。塑料原材料是易燃品与火能燃烧并能发出有害气体,因此存放时必须远离火源。

2.2.2.3机械伤害事故危害分析

机械、输送传送带等设备的外露传动部分防护装臵不健全或有缺陷,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不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发生绞伤事故。

2.2.2.4中毒事故危害分析

中毒,是指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通过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作用,使机体组织器官产生功能、代谢紊乱或结构损伤,引起机体病变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工艺管道泄漏等造成的。 2.3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性质 H2S: 爆炸极限浓度4%-44%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 CO: 爆炸极限浓度12.5%-74%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CH4: 爆炸极限5%-15%,最小引燃能量为0.28mmL 煤尘:爆炸引燃温度610℃-1050℃

爆炸上限浓度1000-2000g/m3 爆炸下限浓度30-50g/m3

5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爆炸的最小点火能为4.5-40MJ

氨水: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焦油:黑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密度小于1, 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健康危害: 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

3.组织机构与职责

3.1组织机构 3.1.1指挥领导组 组 长(总指挥): 副组长(副总指挥): 成 员: 3.1.2物质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3.1.3事故处理组 组 长: 成 员: 3.1.4人员救援组

6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组 长: 成 员: 3.1.5事故调查组 组 长: 成 员: 3.2 职责 3.2.1 指挥领导组

3.2.1.1 负责本车间“方案”的制定、修订;

3.2.1.2 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培训和演练; 3.2.1.3 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3.2.1.4 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启动、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3.2.1.5 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2.1.6 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3.2.1.7 组织事故调查,现场恢复,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3.2.1.8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车间的应急救援工作;

3.2.1.9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2.2 物质保障组

负责组织救援所需物质的准备及供应工作; 3.2.3事故处置组

3.2.3.1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负责事故现场

7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

3.2.3.2负责在事故现场区域内配合消防员进行人员搜救; 3.2.3.3配合消防员对现场进行事故处理;

3.2.3.4负责所辖范围内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及事故发生的组织停车、隔离和恢复工作

3.2.3.5协助事故调查组进行危险区域的隔离和警戒 3.2.4 人员救助组

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负责事故现场的事故处理、人员救助、紧急疏散、撤离以及清理事故现场及其善后工作; 3.2.5 事故调查组

3.2.5.1负责事故原因的调查取证工作,并根据了解的情况准确写出事故经过;

3.2.5.2负责对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3.2.5.3负责事故危险区的隔离与警戒; 3.2.5.4提出对本次事故的处理意见。

4.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化工生产具有连续性,因此每天24小时都有监控人员,一旦发生事故,可采取以下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4.1发生事故现场人员接通中控电话或对讲机报警,讲清发生何种事故、何处发生、事故性质、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等;

4.2 值班长、中控人员接到报告后,及时通知车间主任、副主任、专

8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工,同时通知生产运行部;调度电话:

4.3 如发生大量跑煤气、着火、爆炸等无法控制的事故,立即通知调度并通知消防队。电话:

4.4 发生人员伤害事故拨打医院急救电话。电话: 注:危化品泄露现场严禁使用手机

5.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措施

5.1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5.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5.1.1.1定义:触电事故是电流通过人体或带电体与人体间发生放电而引起人体的病理、生理效应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5.1.1.2触电事故类型:触电事故类型可分为电击事故和电伤事故。 5.1.1.3 触电事故规律:触电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每年空气湿度较大的7、8、9 三个月。由于空气湿度大,人体由于出汗导致本身的电阻也在降低,当空气的绝缘强度小于电场强度时,空气击穿,极易发生触电事故,导致触电事故率比其它季节要高。 5.1.1.4触电伤害的危害程度:

当流经人体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仍至

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三分钟内就夺去人的生命。 当人体触电时,人体与带电体接触不良部分发生的电弧灼伤、电烙印,随着由于被电流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等侵入人体皮肤引起的皮肤金属化。这此伤害会给人体留下伤痕,严重时也可能致人于死命。

9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1.2预防措施。

5.1.2.1用电设备及用电装臵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安装及使用。

5.1.2.2非电工人员严禁安装、接拆电气用电设备及用电装臵。 5.1.2.3严格对不同的环境下的安全电压进行检查。

5.1.2.4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进行隔离防护。 5.1.2.5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设臵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 5.1.2.6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保护接地措施。

5.1.2.7供电系统正确采用接地系统,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开。 5.1.2.8用电线路设两级漏电保护。 5.1.2.9漏电保护装臵必须定期进行检查。 5.1.3处置措施 4.1.3.1脱离电源

5.1.3.1低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

5.1.3.1.1立即拉掉开关、拔出插肖,切断电源。

5.1.3.1.2如电源开关距离太远,用有绝缘把的钳子或用木柄的斧子断开电源线。

5.1.3.1.3用木板等绝缘物垫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 5.1.3.1.4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桥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及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5.1.3.2高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

10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1.3.2.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5.1.3.2.2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

5.1.3.2.3抛掷一端可靠接地的裸金属线使线路接地;迫使保护装臵动作,断开电源。 5.1.4注意事项

上述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办法,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加快为原则,选择采用。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下列注意事项:

5.1.4.1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属及潮湿的构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救护人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5.1.4.2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即使触电者在平地,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5.1.4.3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5.1.5现场急救

5.1.5.1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采取对症救护。

5.1.5.2触电者伤势不重,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往医院。

5.1.5.3触电者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触电者舒

11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适、安静地平卧,周围不要围人,使空气流通,解开他的衣服以利呼吸。同时,要速请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

5.1.5.4触电者呼吸困难、稀少,或发生痉挛,应立即作进一步的抢救。

5.1.5.5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及心脏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途中,不能终止急救。

5.2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5.2.1火情处置程序

5.2.1.1报警:所有员工应熟悉报警程序,发现事故征兆,如电源线产生火花,某个部位有烟气,异味等。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值班领导(负责人)按报警器报警,现场人员进行自救、灭火、防止火情扩大。

5.2.1.2接报:工段领导接报后,立即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组织人员进行自救灭火。并报告企业负责人或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好现场灭火处臵工作。

5.2.1.3火情已被扑灭,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待有关部门对事故情况调查后,经同意,做好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 5.2.2火灾处置程序

5.2.2.1事故现场继续蔓延扩大,现场指挥人员通知各救援小组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履行各自职责投入灭火行动。

5.2.2.2按指挥人员要求,通讯联络组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及向

12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有关部门报告,派人接应消防车辆,并随时与救援处臵领导小组联系。 5.2.2.3各灭火小组在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继续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加强冷却,撤离周围易燃可燃物品等办法控制火势。

5.2.2.4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火灾时,应佩戴隔绝式氧气呼吸器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救援灭火人员中毒,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听从指挥积极配合专业消防人员完成灭火任务。 5.2.2.5疏散组应通知引导各部位人员尽快疏散,尽量通知到应撤离火灾现场的所有人员。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掩鼻,低头弯腰逃离火场。

5.2.2.6火灾现场指挥人员随时保持与各小组的通讯联络,根据情况可互相调配人员。

5.2.2.7进行自救灭火,疏导人员、抢救物资、抢救伤员等,救援行动时,应注意自身安全,无能力自救时各组人员应尽快撤离火灾现场。 5.2.3电气设备着火处臵措施

5.2.3.1电线、电气设施着火,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 5.2.3.2电气设备着火,灭火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装备器材投入灭火战斗。

5.2.3.3及时疏散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及抢救疏散着火源周围的物资。 5.2.3.4着火事故现场由熟悉带电设备的技术人员负责灭火指挥或组织消防灭火组进行扑灭电气火灾。

5.2.3.5扑救电气火灾,可选用卤代烷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二氧化

13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碳灭火器,不得使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

5.2.3.6扑救电气设备着火时,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毒面具等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5.2.3.7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协同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抢险。 5.2.4现场抢救受伤人员的处置

5.2.4.1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裤、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5.2.4.2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5.2.4.3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5.2.4.4可拦截过往车辆,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救治。 5.2.4.5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5.2.5灭火结束

灭火结束后,注意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调查处理完毕后,经有关部门同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5.2.6灭火处置原则

5.2.6.1火势很小,可以用手提灭火器、消防水源进行扑救,员工接

14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受过灭火训练。

5.2.6.2切断火源、电源,撤离未着火物资。 5.2.6.3不能自行灭火时,立即报火警(119)。 5.3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5.3.1机械伤害危害程度分析

5.3.1.1定义: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 5.3.1.2机械伤害事故危害程度:机械伤害,易发生撞伤、碰伤、绞伤、咬伤、打击、切削等伤害,会造成人员手指绞伤、皮肤裂伤、骨折,严重的会使身体被卷入轧伤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飞出,打击致伤,甚至会造成死亡。 5.3.2预防与预警 5.3.2.1预防措施

5.3.2.1.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上岗。 5.3.2.1.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用工具操作的部位,不得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3.2.1.3机械传动、转动部位加装可靠,防护装臵不得任意拆除。 5.3.2.1.4机械不得带病运转。

5.3.2.1.5检修机械,必须切断电源,挂禁止合闸警示牌。 5.3.2.1.6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设备内人员撤离安全的地方,方可试车。 5.3.2.2预警行动

5.3.2.2.1发现易产生机械伤害的隐患,立即排除。

15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3.2.2,2制止非操作、检修人员进行操作,维修工作。 5.3.2.2.3人员受到机械伤害,立即切断电源,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 5.3.3处置措施

5.3.3.1发现有人受伤后,关闭设备电源,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电话通知领导或值班人员。

5.3.3.2值班领导接报后立即到达现场,实施现场处臵指挥工作,通知救护组人员到达事故现场。

5.3.3.3创伤出血者迅速包扎止血,送往医院救治。

5.3.3.4发生断指立即止血,尽可能做到将断指冲洗干净,用消毒敷料袋包好,放入装有冷饮的塑料袋内,将断指与伤者立即送往医院。 5.3.3.5肢体骨折,固定伤肢,避免不正确的抬运,送往医院。 5.3.3.6肢体卷入设备内,立即切断电源,如果肢体仍被卡在设备内,不可用倒转设备的方法取出肢体,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设备部件,无法拆除拨打119报警。

5.3.3.7受伤人员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5.3.3.8受伤者伤势较重或无法现场处臵,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

5.3.3.9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以便进行事故调查。 5.4发生人员中毒时的现场处置措施 5.4.1 事故原因

在设备密封不好,或因设备管道腐蚀造成泄漏,设备检修,操作

16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失误,发生事故等情况下,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焦油等并含有多种致癌性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便迅速外泄并污染作业环境,如防护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则很容易发生中毒和窒息;氨等气体在焦油氨水分离装置、储槽及放散等处易于泄漏散发,特别是氨水蒸馏设备在扫汽检修时,更易大量溢出,很易造成工人中毒;煤尘爆炸时产生的CO,在灾区气体中浓度可达2%~3%,甚至高达8%,爆炸事故中受害者大多数是由于CO中毒造成的。 5.4.2事故特点

导致现场人员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和直接的经济损失。 5.4.3处置措施

5.4.3.1 事故出现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救,讲清中毒人员症状、持续时间、人数、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5.4.3.2 应迅速将中毒伤员移至通风较好、新鲜空气充足的上风口,在救助的气防、医护人员没有到来之前应先进行现场人工急救,视中毒情况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挤压等急救措施;

5.4.3.3 立即清除患者口、鼻内中的污物,解开上衣扣子和腰带,脱掉鞋,并用衣被等物盖在伤员身上以保暖; 5.4.3.4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5.4.3.5 进入毒区的救护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5.4.3.6 因泄漏、爆炸等事故引起的中毒事故,在急救伤员的同时,破口泄漏的气体按泄漏事故处理。

5.5发生高温烫伤、烧伤事故的现场处置措施

17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5.1事故原因

管道中的水蒸汽、热水、系统中的热的物料外泄能造成灼烫事故;炭化炉操作温度过高,易造成耐火衬损坏 ,产生热辐射,或对操作工造成烫伤;设备、管道等保温,防烫不良;操作工未着防护服等都会引起烫伤、烧伤事故。 5.5.2处置措施

5.5.2.1 立足消灭热源、灭火、自救互救的原则; 5.5.2.2 尽快扑灭伤员身上的火,缩短烧伤时间;

5.5.2.3 烧伤发生时,最好的救治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伤员自己侵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对疮面一般不作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以保护表皮;

5.5.2.4 检查伤员呼吸和心跳情况,查是否合并有其它外伤、有害气体中毒、内脏损伤和呼吸道烧伤等;

5.5.2.5 把重伤员迅速送往医院。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稳。

5.6发生高空坠落事故的现场处置措施 5.6.1事故原因

各个操作平台、钢梯,若未设置扶梯、防护栏杆或扶梯、防护栏杆不符合规范要求;扶梯踏板和操作平台未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高处作业操作人员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违章作业;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5.6.2处置措施

18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6.2.1 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场地,移至安全地带;

5.6.2.2 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现窒息者,应及时解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机能障碍,应立即解开伤员衣领,消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块、分泌物、呕吐物等; 5.6.2.3 有效止血,包扎伤口;

5.6.2.4 视其伤情采取报警直接送往医院,或待简单处理后去医院检查;

5.6.2.5 伤员有骨折,关节伤、肢体挤压伤、大块软组织伤都要固定; 5.6.2.6 若伤员有断肢情况发生应尽量用干净的干布(灭菌敷料)包裹装入塑料袋内,随伤员一起转送; 5.6.2.7 伤员立即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5.7发生坍塌倒塌事故的现场处置措施 5.7.1事故原因

检修设备时脚手架坍塌,以及堆置物倒塌等,都可能会造成坍塌事故。 5.7.2处置措施

5.7.2.1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组; 5.7.2.2 挖掘被掩埋伤员及时脱离危险区;

5.7.2.3清除伤员口、鼻内杂物、凝血块、呕吐物等,将昏迷伤员舌头拉出,以防窒息;

5.7.2.4 进行简单包扎、止血或简单骨折固定; 5.7.2.5 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脏复苏;

19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7.2.6 若有骨折时应即使用夹板等简易固定后立即送医院; 5.7.2.7 受伤人员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5.7.2.8 在没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现场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补救措施,在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恢复正常生产; 5.8大风天气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5.8.1事故原因

大风天气原因导致高空坠物砸人、门窗不关紧致使门窗刮坏、人员高处作业发生坠落事故。 5.8.2 处置措施

5.8.2.1 密切保持、跟踪和掌握地方政府发放的大风预警通知,及时安排对装置设施的全面检查。

5.8.2.2 大风来临前对现场建构建筑、彩钢板墙、屋顶彩钢瓦、窗户等加强检查,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5.8.2.3 炭化五楼厂房采用人为一周一次煤尘清理和南北两侧窗户应全开保持通风对流,达到除尘效果,较少大风引起的煤尘飞扬造成转动设备煤尘侵入损耗。

5.8.2.4 大风时,操作人员不得在无遮挡防风以及临近高处有门窗或检修平台的区域逗留。

5.8.2.5 严禁高空作业,若发生坠落事故按照坠落事故处置措施处理 5.8.2.6 装置内的所有生产操作用工器具、清洁卫生用具需固定,且牢固可靠。

5.8.2.7 大风结束后,全面检查防风以及生产运行设施,及时修复遭

20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损坏的设施。

5.9变电所电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5.9.1事故特征 5.9.1.1危险性分析

变电站电气设施繁多,用电量大,极易发生电气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甚至造成大面积停电。

5.9.1.2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火灾初始阶段,附近地点往往能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继而可能看到烟气。一般地,突然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时,应引起可能要发生火灾的警觉;烟是最明显的火灾征兆,看见烟,意味着情况可能非常危险。

5.9.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9.2.1火灾发生的初期,现场人员应抓住灭火有利时机,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立即采取措施全力扑救,将火灾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住火势。 5.9.2.2断电灭火

电力线路或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如果没有及时切断电源,扑救人员身体或所持器械可能触及带电部分而造成触电事故。因此发生火灾后,应该沉着果断,设法切断电源,然后组织扑救。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在没有切断电源时千万不能用水冲浇,而要用砂子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21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9.2.3火灾扑救人员在扑救火灾时,应当加强自身防护,尽量穿戴好防护用品,现场有条件的尤其不可忘记戴防毒面具,防止再发生中毒事故。对于抢救出的中毒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在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5.9.2.4灭火扑救应按照“先控后灭”的程序,先采取措施控制火势漫延,然后扑灭、消除火源,防止事故扩大。

5.9.2.5当现场灭火条件不具备或灭火无效时,在救援人员未赶到现场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5.9.3注意事项

5.9.3.1现场断电注意事项:

5.9.3.1.1火灾发生后,由于受潮或烟熏,开关设备绝缘强度降低,因此拉闸时应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操作。 5.9.3.1.2先断开负载断路器,后拉开隔离开关。

5.9.3.1.3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恰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火灾的扑救。

5.9.3.1.4变压器油闪亮点大都在130~140℃之间,有较大的危害性。如果只是容器外面局部着火,而设备没有受到损坏时,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带电灭火。如果火势较大,应先切断起火设备和受威胁设备的电源,然后用水扑救。

5.9.3.1.5如果容器设备受到损坏,喷油燃烧,火势很大时,除切断电源外,有事故储油坑的应设法将油放进储油坑,坑内和地面上的油火应用泡沫灭火剂扑灭。

22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9.3.1.6要防止着火油料流入电缆沟内。如果燃烧的油流入电缆沟而顺沟蔓延时,沟内的油火只能用泡沫覆盖扑灭,不宜用水喷射,防止火势扩散。

5.9.3.1.7灭火时,灭火机和带电体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用四氯化碳灭火时,扑救人员应站在上风方向以防中毒,同时灭火后要注意通风。 5.9.3.2带电灭火

有时为了争取时间,防止火灾扩大蔓延,来不及切断电源;或因生产需要及其它原因无法断电,则需要带电灭火(主要指6KV及以下系统)。带电灭火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5.9.3.2.1选用适当的灭火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用不导电的灭火剂如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机进行灭火。应指出的是,泡沫灭火机的灭火剂(水溶液)有一定的导电性,而且对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有影响,不应用于带电灭火。

5.9.3.2.2在使用小型二氧化碳或干粉等灭火器灭火时,由于其射程较近,故人体、灭火器的机体及喷嘴与带电体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5.9.3.2.3对架空线路等空中设备灭火时,人体位置与带电体之间仰角不应超过45℃,以免导线断落伤人。

5.9.3.2.4如遇带电导线断落地面,应划出警戒区,防止跨入。扑救人员需要进入灭火时,必须穿上绝缘靴。

5.9.3.2.5没有穿戴保护用具的人员,不应接近燃烧区,防止地面水渍导电引起触电事故。

23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9.3.2.6火灾扑灭后,如设备仍有电压时,任何人员不得接近带电设备和水渍地区。 5.9.4预防措施

5.9.4.1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经常检查消防设施如消防栓、消防桶、灭火器等,确保设施有效。

5.9.4.2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经常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排除隐患。 5.9.4.3安全专职负责组织消防知识教育、消防反事故学习,确保各级人员熟悉消防知识,加强员工消防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6.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6.1 现场急救原则

6.1.1 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把患者从严重污染的场所救出时,救援人员必须加以预防,避免成为新的受害者;

6.1.2 应将受伤人员小心地从危险的环境转移到安全的地点; 6.1.3 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必须是防爆的;

6.1.4 急救处理程序化,可采取如下步骤:先除去伤病员污染衣物------然后冲洗------共性处理------个性处理------转送医院; 6.1.5 处理污染物,要注意对伤员污染衣物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6.2.现场急救方法

6.2.1 对中毒、窒息人员的急救

6.2.1.1 立即将伤员抢运到新鲜风流中,安置在安全、干燥和通风正常的地点;

6.2.1.2立即清除患者口、鼻内中的污物,解开上衣扣子和腰带,脱掉鞋,并用衣被等物盖在伤员身上以保暖;

24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6.2.1.3 根据心跳、呼吸、瞳孔、神志等方面,判断伤情的轻重。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80次、呼吸16~18次,两眼瞳孔是等大等圆的,遇光线后能迅速收缩变小,神志清醒。而休克伤员的两瞳孔不一样大,对光线反应迟钝。可根据下表所示情况判断休克程度。对呼吸困难或停止者,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当出现心跳停止现象时,除进行人工呼吸外,还应同时进行心脏挤压法急救; 表 休克程度分类表

休克分类 神志 脉搏 呼吸 四肢温度 皮肤 尿量 血压 轻度 清楚 稍快 略速 无变化 或稍发凉 发白 正常或减少 正常或偏低 中度 淡漠、嗜睡 快而弱 快而浅 湿而凉 苍白 或出现花纹斑 明显减少 下降显着 重度 迟钝或不清 摸不着 呼吸困难 冰凉 发紫 尿极少或无尿 测不到 6.2.1.4 人工呼吸持续的时间以伤员恢复自主性呼吸或真正死亡时为止。当救护队员到达现场后,应转由救护队用苏生器苏生。对重度CO中毒者只能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或用苏生器苏生,不能采用压胸或压背法的人工呼吸,以免加重伤情;

6.2.1.5 现场急救常用的人工呼吸和恢复心跳的方法: A 口对口吹气法

此法效果好、操作简单、适用性广。操作前使伤员仰卧,救护者跪在伤员头部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颌,并尽量使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紧,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救护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入,造成吸气(图),并观察伤员的胸部是否扩张,

25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确定吹气是否有效和适当;吹气完毕,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4~16次。

图 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法 a—紧贴吹气;b—放松呼气 B 仰卧压胸法

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伤员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上身重力压伤员的胸部,挤出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入肺内。如此有规律地进行,每分钟16~20次(见图)。

图 仰卧压胸法 C 俯卧压背法

让伤员俯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其操作方法与仰卧压胸法大致相同(图)。

26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图 俯卧压背法 D 心脏挤压法

体外心脏挤压是用于对各种原因造成心跳骤停的伤员进行抢救的一种有效方法。将伤员仰卧平放在硬板或地面上,救护者站着或跪在伤员一侧,两手相迭,掌根放在伤员胸骨下三分之一部位,中指放在颈部凹陷的下边缘,借自己的体重用力向下按压(图),使胸骨压下约3~4cm,每次下压后应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以利于心脏的舒张。按压次数,每分钟60~80次。

图 心脏挤压法

体外心脏挤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应同时进行,密切配合,心脏按压5次,吹气1次。按压时,加压不宜太大,以防肋骨骨折及内脏损伤。按压显效时,可摸到伤员颈总动脉、股动脉搏动,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口唇、面色转红润,血压复升。急救者应有耐心,除非确定伤员已真死,否则,不可中途停止。 6.2.2 对烧伤人员的急救

A 尽快扑灭伤员身上的火,缩短烧伤时间;

B 检查伤员呼吸和心跳情况,查是否合并有其它外伤、有害气体中毒、

27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内脏损伤和呼吸道烧伤等;

C 要防止休克、窒息和疮面污染。伤员发生休克或窒息时,可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

D 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感染。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外,对疮面一般不作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以保护表皮;

E. 把重伤员迅速送往医院。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稳。 6.2.3 对出血人员的急救

对出血伤员抢救不及时或不恰当,就可能使伤员流血过多而危及生命。出血的种类有:动脉出血,血液鲜红,随心跳频率从伤口向外喷射;静脉出血,血液暗红,血流缓慢均匀;毛细血管出血,表现为创面渗血,象水珠似地从伤口流出。出血较多者,一般表现为脸色苍白,出冷汗、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对这类伤员要尽快有效地止血,然后再进行其它急救处理。

止血的方法随出血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对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用纱布、绷带(无条件时,可用干净布条等)包扎伤口即可;大的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对于动脉出血应采用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或止血带止血法。常用的暂时性动脉止血方法有:

① 指压止血法。在伤口的上方(近心脏一端),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根据出血位置,采用不同的压迫部位,如图所示。采用此法,不宜过久。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应寻找材料,准备换用其它止血方法;

28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图 指压止血法的止血压点及其止血区域

1—手指;2—手掌;3—前臂;4—肱骨动脉;5—下肢股动脉; 6—前头部;7—后头部;8—面部;9—锁骨下动脉;10—颈动脉 ② 加压包扎止血法。如图所示,它是先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敷在伤口上,再用绷带(或布带、三角巾)紧紧包扎起来。对小臂和小腿的止血,也可在肘窝或膝窝内加垫,然后使关部分弯曲到最大限度,再用绷带(或布带)将其固定,以利用肘关部分或膝关部分的弯曲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

图 加压包扎止血法

③ 止血带止血法。用橡皮止血带(或三角巾、绷带、布胶带等)把血管压住,达到止血目的,如图。扎止血带的部位距出血点不宜过远,松紧要适宜。止血时间不宜过长,每30~60min放松一次,若仍然出血,可压迫伤口,过3~5min再缚好。

图 止血带止血法

6.2.4 对骨折人员的急救

对骨折人员首先用毛巾或衣服作衬垫,然后根据现场条件用木棍、木板、竹笆等材料做成临时夹板,对受伤的肢体临时固定后,送往医院。

6.2.5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送往医院救治。

6.2.6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

29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皮肤。

7.预案响应程序

7.1 事故发生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值班班长汇报,向生产运行部汇报,向车间主任汇报,夜间向车间值班领导汇报;如有人员受伤打急救电话;有着火、爆炸等无法控制的事故,通知消防队;

7.2 车间领导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召集指挥部其他人员组织协调事故处理,尽量减少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7.3 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泄漏部位和危害程度,及时切断事故源头,防止事故扩大,并做好个人防护;

7.4 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响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 救援队伍立即开展救援,并依据事故的大小作停车处置;

7.5 消防人员到达后,协助中毒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脱离现场,进行现场抢救,严重者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救护,对泄漏点或者着火点作相应处理;

7.6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同应急救援中心人员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疏散无关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7.7 如事故现场有伤员和中毒人员时,医疗救护人员对伤员现场急救,重伤人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7.8.抢救人员迅速进行设备抢修,控制事故以防事态扩大; 7.9 在副总指挥的指挥下,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30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并组织恢复生产;

7.10 对现场废物废水要做有效的清理,保证环境不受污染; 7.11 要及时对应急人员清点,保证没有一人受伤;

7.12 事态完结时,解除各种警戒,同时通知相邻单位解除警报; 7.13 应急响应结束后,应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7.14事故处理结束后由总指挥写事故报告并对车间人员进行反省教育。

8.应急培训计划

8.1 定时组织学习岗位责任制和岗位作业指导书,并每年考核两次; 8.2 定时组织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 8.3 组织员工学习学习一些应急救援的事故案例,提高应变能力; 8.4 定期组织救援培训,每年训练 一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

9.演习计划

9.1 首先要制定演习方案;

9.2 每季度组织班组进行一次内部演练; 9.3 每年组织与环保安全部联合进行一次演习; 9.4 对各项演习项目完结要有总结和评估。

10. 适时修订改进

在处理事故结束后或在每一次演练结束,都要组织对本预案进行评审和修订,检查各应急组织指挥人员及应急响应人员完成任务的能力,改进各项中不完善的问题,保证不会对人员生命安全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31

电气车间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