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墩台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下载本文

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时不宜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在寒冷季节,若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宜拆模。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7.4.2 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

7.4.3 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它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7.4.4 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7.4.5 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7.4.6 拆模后的模板应摆放有序、及时清理,防止模板的变形、锈蚀和缺口损坏。

7.5混凝土养护控制要点

未拆模之前(带模养护)墩身砼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养护,顶面放置水箱渗水或洒水养护,养护最短时间根据气温及环境湿度确定。 保持芯部温度不高于50度。

在进行洒水养护的过程中,控制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差不大于15度。 洒水养护结束,进入自然养护时,为了保持环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平缓过渡,避免混凝土表面裂纹的形成,在塑料包裹薄膜拆除时,在气温较高时,晚上拆除;气温较低时,在中午拆除。

7.6混凝土观感质量 7.6.1表面裂纹宽度控制

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非受力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7.6.2结构外形尺寸

偏差和检验方法除相关专业技术条件、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16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项 目 轴线位置 基础 梁、柱、板、墙 允许偏差 20 mm 10 mm 8 mm ±30 mm ±10 mm 1/1000 +20,0 mm +5,-2 mm 15mm +10,0 mm 5 mm 检 验 方 法 每边尺量不少于2处 2 m靠尺、塞尺测量不少于3处 测量不少于2处 吊线尺量 尺量不少于3处 拉线尺量 尺 量 尺 量 表面平整度 高程 基础 梁、柱、板、墙 垂直度 截面尺寸 梁、桁架的拱度 预留孔洞 中心位置 尺寸 预埋件中心位置 7.7安全生产的监管 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前,施工单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

2.高处作业所需的安全防护用品及防护设施、标志、工具、仪表、电器设施,必须在施工前进行检查或试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牢固的物件上,严禁在一个物件上栓挂多根安全带或一根安全带上栓多个人。

4.现场作业人员登高走必须专用的通道或爬梯,严禁利用模板支撑和脚手架上下攀登。

5. 高处作业所用的物料、机具、工具等,必须堆平放稳,不得妨碍通行和装卸。对有可能坠落的物件必须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6.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暴雨、浓雾等恶劣天气,严禁进行室外攀登和悬空作业。 7.防护设施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派专人监护。拆除时应自上而下,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8.桥梁墩台身施工的脚手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

9.工地搭设脚手架、平台等,应视其载重选用材料,不准用腐蚀、虫蛀木料及

17

不合格材料搭设上述设施。且同一脚手架中,不同材质、规格的材料不得混用。

10.脚手架、工作平台应搭设支架临时加固,不得与模板及其支撑体系连接。平台、步梯应设围栏,周边应张挂密目安全网。

11. 脚手架搭设前应进行受力检算。脚手架的地基应坚实,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四周排水通畅。

12.搭设脚手架时,施工区域应设警戒标志。严禁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混凝土输送泵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或悬挂在塔吊设备上。

13.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松动或拆除任何受力杆件。作业平台上不得超载,四周设安全网,脚手板搁置必须牢固平整,不得有空头板。

14.脚手板必须按脚手架宽度铺满、铺稳,脚手板与脚手架之间必须绑扎牢固,不得虚搭。脚手板与模板或桥墩的间隙不应大于20cm,作业层脚手板的下发必须设置防护层。

15.模板的吊装需专人指挥,吊装作业时闲杂人员撤离现场。 16.模板、支架的拆除必须设立警戒区,非作业人员严禁入内。

17.模板、支架的拆除顺序应按施工方案执行。方案中未规定者,应执行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拆除的顺序和原则。

18.拆除人员使用稳固的登高工具,保持自身平衡,防止失稳坠落。严禁现场使用吊车吊拆未松动的模板。

八、监理工作目标、手段及方法 8.1监理工作目标

确保施工安全,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技术质量标准满足验标要求;满足设计要求;满足承包合同要求。 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100%。

监理工作满足监理规范和监理委托合同要求。 8.2监理工作手段 8.2.1事前控制

在开工前,根据合同和国家标准、规范,对工程各部位、各工序质量及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提出合理的标准要求,以确保工程最终质量达到合同和规范要求;

建立健全与质量控制有关的规章制度和质量控制作业程序;

18

督促承包商完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现场会议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和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

审查承包商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督促承包商完善工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纳入管理状态; 未经技术资质审查的承包商主要技术负责人员不得进入现场施工。在监理过程中如发现承包商工作不力,提出调换有关人员的建议并上报业主。

当现场出现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影响工程质量时,行使质量确认权和否决权,上报业主并经业主同意后下达停工令,责令有关单位、人员彻底整改,达到合同要求后才准许承包商继续施工。

审查承包人提交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依据可靠的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检查、督促承包商搞好施工技术交底,对重点分部工程提醒要进行试验、观测和技术复核。

8.2.2事中控制

坚持质量合格的工程才能计量计价;

严格工程变更的审查工作,因承包人原因导致质量不合格产生的返工,不得计量计价。把好开工关,在对现场各项施工准备进行检查,具备了开工条件及时报业主同意后发布开工令。已下达暂停令的工程,监理工程师未发布复工令,工程不得复工;

施工中出现质量异常情况,经提出后承包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仍不采取改进措施者;或者采取措施不力、未使质量状况发生好转,下达《监理通知书》或按程序下达停工令,责令整改。

8.2.3事后控制

加强检查验收,对有质量缺陷的工程,督促施工单位进行返修整改。 配合预验收和验收工作,当在验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整改。 8.3监理工作方法

质量控制强调“文字为凭、数字为据”,工程质量是由工各序质量组成的,因此,必须强化工序施工过程中跟踪检查,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开工复工前的检查及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检查,对重点和关键工序还要进行“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主要质量控制方法有:

8.3.1测量

19

测量是在质量监理中,对控制桩、结构物放样、几何尺寸控制和检查的重要手段。开工前监理人员要对施工放线进行检查、测量不合格不准开工。验收时,要对验收部位各项几何尺寸进行测量,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整修,无法整修的要进行返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要进行测量控制和检查。

8.3.2平行检验

平行检验是确认各种材料和工程部位的主要依据。强调以数据为准,用数据说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包括材料的性能,各种混合料的配比,成品的强度等都要有试验数据,没有试验数据的工程一律不予验收。

8.3.3巡视

巡视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某些重要工序和环节进行现场检查的一种方式,专业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所管辖区段的现场情况进行巡视检查。

8.3.4抽查

为保证重点工程和关键工程的质量,根据对各种报表、申请等分析结果,决定抽查密度。

8.3.5见证、旁站

见证是由监理人员在现场对某工序或作业过程完成情况进行监督的活动。 旁站是由监理人员在现场对关健部位或关健工序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的活动。 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在现场通过见证或旁站,检查施工过程,及早发现事故苗头,避免发生问题。这是驻地监理人员主要的现场检查形式。

见证、旁站主要工序和内容有:原材,配合比核查、混凝拌和计量,运输。入模方式、混凝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同养试件检查测试。

8.3.6指令文件

监理过程中,做到各种指令都有文件记载,并作为主要技术资料存档,使各种事情处理有根有据。如质量问题通知单、监理工程师通知、口头指令等,用以提出施工中各种问题,以达到控制质量之目的。

严格按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认真审核竣工图及其它技术文件资料。

九、具体旁站部位和工序

综合接地电阻率的测试、混凝土灌注全过程旁站、混凝土性能工地试验。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