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优秀传统文化与写作开题报告 - 图文 下载本文

3.课题研究的意义 (1)现实的针对性。当今社会,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性格与精神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根基,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力量源泉。 (2)推进课程建设。《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从中“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并能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3)提升文化素养和写作水平。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 运用和语 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在写作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提升写作和表达的文化品味和思想底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才会更加正确对待优秀传统文化。 四、理论依据 杜工部尝自道经验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曾国藩在《家训》里说: 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

五、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通过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2.研究内容: (1)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可供写作利用的资源,选编可供系统使用的教学资源 (2)探索基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模式 划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阅读教学不同的侧重点,分类分级探索、整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重构语文阅读内容,制定相关的阅读专题,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课外延伸模式,以学生活动实践为载体,开展经典诵读、课本剧改编、辩论、哲理剧比赛、主题演讲、主题征文等活动。 通过课堂内外的合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写作素养。 (3)探索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写作教学策略 以高考写作需求和考查目标为依据,积极开设基于高考写作目标的教学实践,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考试及发展需要; (4)传统文化学习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评价 建立评价量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进行跟踪评价,以检测实践的效果。

六、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设计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筛选过滤,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并把其中一些新颖独特、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密切相关的观点,作为本课题的重要理论支撑。 (2)调查法 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了解高中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课题设施方案提供依据。在研究过程中适时发现问题,作出调整,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3)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因而特别适用于实践性强的本课题的研究。用实证研究法,可以更好地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对教学策略的成效作出检验和评价。 (4)行动研究法 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相关问题,把课题研究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2.研究步骤 1.前期探索阶段(2016年4月——2016年12月) ①问卷调查,制定方案。 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对我校三个年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兴趣方向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教学现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②收集材料,初步探索。 2016年4月至7月,依托第一届国际儒学辩论,购置大量以儒学经典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组织参赛师生阅读讨论; 2016年7月至8月,参加第一届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赛后对所有备赛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行初步的实践探索。 2016年9月,我校组织开展了济宁市第三届国学达人决赛,赛后对本次比赛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和分析。 ③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可供写作利用的资源,初步选编可供系统使用的教学资源。 2.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9年5月) 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并形成评价体系。 ①2017年1月至9月 高一年级结合必修教材,开展各类阅读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如国学经典诵读大赛,读《论语》征文大赛、优秀传统文化诵读比赛、弘扬传统文化书法大赛等。

②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 高二年级结合《先秦诸子选读》,适当扩大经典作品的范围,如《孟子》、《庄子》、《墨子》等,结合学生学习和写作实际,进行有针对的实践,从而提升学生认识水平、丰富学生文章内涵、提高学生行文技巧等。具体方法如要求学生一篇文章引用五句以上的儒家经典名句。 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写作教学中具体实施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 如,以高考作文题目剖析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经典名言表述立意,在行文中融入经典作品内容,引用经典增加文彩,学习经典中的行文技巧(论辩技巧)等。 在这一阶段,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汇总,定期举办成果展,编写“走进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教材; 建立“走进传统文化”学生成绩档案,将学生学习内容及心得、参加活动的次数、成绩表现等记入档案; 定期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让学生吸收经典营养;济宁是儒学发源地,开展“寻找传统文化”的研究性实践活动,例如了解调查家乡传统文化,考察家乡历史名人古迹和传统习俗等。 3.课题结题阶段(2019年5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汇总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为下一轮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主要工作:汇编课题研究成果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七、 研究成果预设 1.论文若干 研究中期 2.研究报告 研究结束 3.课程建设成果集1-2册 研究中期、结束各一。 4.校本教材、课堂教学案例集、调查报告、语文活动方案集、学生成果(习作、小论文等)、课件、图片、视频等。 八、研究保障 1.人员保证:学校为课题的研究专门组建了一支教学和科研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主持人郭金丽老师,近五年来参与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两项(均已结题),主持开发校本课程二项;课题组总策划人房晓辉老师,现任济宁一中教科研主任,在课程建设方面颇有建树,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参与课题研究的几位老师中,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为课题的实施奠定基础。 2.制度保证: 学校正在进行为期3年的各学科课程建设工程,该课题研究同时也是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基本任务。学校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经费、时间、人员、场地、技术支持等。 3.内容保障: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充分。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探索,并设计了很多优秀课例,也尝试开展了很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