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课程说课稿(3) 下载本文

兴趣,将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如我们将学生在景点讲解的录像放给学生看,把教师在行业实践搜集的来到案例在课堂播放,让学生进行点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加强对知识和信息的搜索和学习,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设计等鼓励学生掌握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此外我们还拥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学校图书馆的互联网信息和电子图书资源,另外还有本课程的网络教学网页,内容主要有课程说明、教师介绍、课程特色、网络教学、教学效果、教学大纲、试题库、辅导资料、考核说明、提问解答,相关网站链接等。

第四点时教师队伍。本课程组以雄厚的师资力量,确保了学生拥有良好的师资配置,为高效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每15名学生配备一名实践指导教师,有效地保障了实操的质量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全程跟踪指导,为做好导游员和旅行社前台接待工作奠定了基础。培养的毕业生中有优秀导游员和前台接待。课程组教师在每年的年终考核中都以优秀的教研成绩获得同事和学生的好评。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数量充裕,课程组共有4位主讲教师,每个教师负责1-3个班的教学任务,另外有校内实践指导教师2名和行业兼职实践指导教师6名参与对学生的实践和实训指导工作。教学队伍以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和朝气;学历与职称结构优良, 兼顾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具较高的旅游英语教育和旅行社管理实操能力。教学队伍人员毕业于多所不同的院校,其中10人具有海外工作与学习的经历,熟悉国内外旅游英语教学研究领域及旅行社管理研究领域前沿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形成了合理互补的学缘结构。

本课程组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课程组教师的培养工作。 1. 长期坚持“导师制”,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的资深教师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资深教师和年轻教师结对开课,共同备课,共同学习职业教育新理念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承担科研课题。具体的做法是由邓秋萍副教授指导沙鹏飞、张家珍老师;蒋清凤教授指导王济华、牛宁老师;通过指导,张家珍老师晋升讲师,牛宁老师率学生一起与中国旅行社、惠粤旅行社承接导游业务达50余次,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做出突出贡献。

2.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锻造课程组教师的旅游英语教学与实践技能。2007年选派王济华讲师到英国访学,进修旅游英语,带回大量资料,引进国际教学理念。课程组成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集体加入广东省导游工作者协会,参与导游资格证监考,成为英文导游考官。课

程负责人邓秋萍经常参加各级各类旅游学术会议及讲座。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名师,积极培养省级和院级“教学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蒋清凤教授、邓秋萍副教授当选为专业带头人,王济华讲师当选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科研骨干;邓秋萍副教授屡次获得学院“教学评教优秀奖”。旅游英语课程被评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

3. 课程组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均能开出两到三门与旅游英语相关的课程。例如,蒋清凤教授开设了“旅游英语视听说”,邓秋萍副教授开设了 “旅游英语”,张家珍开设了 “导游基础知识” 王济华开设了“旅游学概论”,牛宁开设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沙鹏飞“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学院的专业与课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点是实践条件。本课程实践教学基础已具有很好的规模,配备有专门的“商务旅游中心”及“旅游实训室”,其中商务旅游中心是由广东省中国旅行社入境游分公司、广东省中国旅行社导游分公司、广东省中国旅行社职业培训学校、汇粤假期国际旅行社与我院国际商务系共同建立的具有仿真性质的校内实训基地。这两个旅游实训基地能够满足课程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实训基地设备先进,拥有数字语言教室、多媒体自主学习课室、英语在线辅助教学系统等设施,能满足课程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具有仿真职业氛围。实训基地创设了真实的职业氛围,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课程,自主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旅游英语技能。此外,合作企业管理层以及专业人士定期到商旅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业务培训,效果显著,获得学院和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学院一贯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专业特点,注重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国商系与广东省中国旅行社入境游分公司、广东省中国旅行社导游分公司、广东省中国旅行社职业培训学校、汇粤假期国际旅行社等行业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适合本课程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活动。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为规范校外实习基地管理,落实加强实践教学的各项措施,学院制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签订协议保障双方利益。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专业每月都分派学生到基地进行顶岗实习,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被企业派往外地进行工作;还有部分学生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实习,实际工作能力受到企业的肯定,被企业提前录用。这些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提高的有效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六是教学效果。本课程受到校内师生,校外专家和社会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学院平洪院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莫爱屏副院长、广东省中国旅行

社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综合总经理郑文丽、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中国区域协会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导游协会高级顾问陈文君、我院教学督导、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英语专业带头人刘保安教授对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讲课质量和实践教学条件给与了较高的评价。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中国区域协会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导游协会高级顾问陈文君对本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旅游英语这门课程不仅师资良好、在教学中注重英语语言能的培养,还能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注重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贴近社会、实践于旅游第一线,使学生获得实践操作的经验,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行业素质达到双过硬的目的。” 我院教学督导、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英语专业带头人刘保安教授说:“该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师生互动,案例研究,更加重视学生观察和体验旅游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和动态,通过校内外实训,提升了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旅游服务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学效果很好”。

我院05、06级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座谈中表明,学生们通过学习旅游英语课程,不但掌握了旅游词汇、术语和旅游知识,还了解了相关的常识、礼仪及沟通和谈判等技巧。这些知识和技能增强了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的能力。并且该课程的学习帮助他们在全国导游员考试和博思职业英语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通过率分别达到61.8%和93%以上。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对课程组教师的评价也体现出学生对本课程和本课程的任课老师的认可。学生实践能力强,能够体现生产性实训的价值;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本课程学生在课程教师指导下,承担在汇粤国际旅行社和广之旅的导游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带团能力和英语水平,受到旅行社的好评。

第七点是课程特色与创新。《旅游英语》的教学根据高职学生的现状,针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创设实际翻译场景对应翻译过程组织教学,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色:

1. 在教学队伍建设方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集理论教学、模拟实践指导、实习指导三结合的教师队伍。

2.探索出“教学实践+勤工助学”的道路,对外承接旅游接待业务,使学生实践体验旅游英语服务、了解职业岗位需求、提供在学期间生活保障。

3. 改革教学方法:主讲教师依据本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实施以教师为主导的“3s教学模式”,即:student-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subjected-centered(主题为中心)society-centered(社会需要

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以英语语言为工具,(既有英语语言输入,又有语言加工处理,消化吸收和语言输出),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导游工作的每个环节为主题,各环节教学实训自成一体,同时,通过直接参与对话、模拟、影音资料观摩和导游工作实务演示等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能力,形成了较完整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本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是:

1.进一步扩大学生承接旅行社、酒店英语培训及礼仪培训任务的范围、数量和种类; 2.进一步优化校外实训基地布点; 3.编写更多的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工学教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