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资料 下载本文

精品文档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河南省桐柏县幼儿园

内容提要: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许多民间游戏被教师和家长所忽视,导致了民间游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为此,我们对民间游戏进行了开发、创编,挖掘它的教育娱乐潜能,让它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但是,随着社会发展,高科技的电子玩具的出现,使许多民间的乡土游戏随之悄然流逝。许多生动有趣的民间游戏逐渐退出了孩子的生活,不再为幼儿所熟悉,如“老鹰抓小鸡”、“跳竹竿”、“石头剪子布”和“金锁和银锁”等。这些游戏,往往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贴近幼儿,非常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许多民间游戏被教师和家长所忽视,导致了民间游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对幼儿游戏提出了新的要求,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发展幼儿的多种功能,寓教于乐。但广大幼儿教师由于时间、精力和水平的限制苦于编游戏难,而现有的游戏又大多内容单调不能适应现代幼儿发展的需要。而经济实惠、简便易行的民间游戏正是这一空白的填补者,并有以下的突出优点:一是民间游戏具有易学、易会、易传的特点;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轻松活泼、节奏明快、语言朗朗上口;三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简便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四是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十分简便,便于老师制作,甚至不花钱也能开展幼儿民间游戏。为此,研究它就是要对民间游戏进行开发、改编、挖掘它的教育娱乐潜能,让它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的搜集、开发、改编、创新及实验研究,从而达到培养幼儿乐于参加游戏的习惯,锻炼幼儿体质,增强各器官功能,开发智力,增进友谊的目的,使更多完整的民间游戏可供幼儿园教师参考使用。 三、课题的界定

所谓“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就是以民间游戏调查、收集的游戏理论为基础,将民间游戏改变或创编成适合当今幼儿发展的游戏。 四、研究的内容

1.对民间游戏的搜集、整理、分类的研究; 2.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的研究; 3.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 五、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采用“求新与求活”的策略,把留存在民间的乡土游戏引入到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让民间游戏的价值得到很好的拓展。补充和丰富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本课题将在理论和专家的指导下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民间游戏的搜集、整理与分类;民间游戏的改编与创新;民间游戏的运用。 六、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园大二班、大三班、中一班、中二班、中三班、小二班三个年龄段共六个班级全体幼儿及家长。

2.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采用访谈法等对民间游戏的种类进行调查。

②文献法:本研究将搜集大量的有关民间游戏的书刊来丰富民间游戏的种类。

③行动研究法: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诊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反思幼儿行为的产生及背后原因,不断调整指导策略解决问题。

④观察法: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3.研究步骤:

课题实施周期:2008年1月——2009年6月

(1)准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4月)

①理论学习、召开座谈会、更新教育观念,使本课题组成员明确教研意义。 ②本地区民间游戏开展情况的调查、座谈、收集分析相关资料。 ③收集、制作民间游戏所需的器械、材料等。 (2)实施阶段(2008年5月——2009年4月)

①把收集、筛选、整理得到的民间游戏,充实到课程的内容和一日活动中去。 ②对民间游戏进行设计、改编、创新和运用。 (3)总结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 ①汇编《桐柏县幼儿园民间游戏集》。

②整理民间游戏开展过程中典型游戏方案、案例,形成专集。 ③撰写研究报告。

七、民间游戏研究的成果 (一)民间游戏的搜集与运用 1.收集民间游戏。课题组成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和县城,对民间游戏进行社会调查,对家长发放民间游戏家长问卷。此项工作,得到了广大社区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收回社会调查140份、问卷调查130份。我们还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不断来搜集一些优秀的民间游戏,不断充实和丰富我们的民间游戏内容。

2.创编民间游戏。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和初步的设想,将这些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了初步的各年龄段游戏方案,并结合本园实际,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搜集,大胆进行创编,使民间游戏充分发挥了其教育价值。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运用民间游戏。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收集来的民间游戏,一定要经过大家的实践操作,才能知道是否符合幼儿,是否对幼儿的成长对教师的发展有帮助。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重点做好这一环节,将初步形成的各年龄班民间游戏内容在各年龄班推广使用,融合到了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①各班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考虑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和季节等因素,制定本班民间游戏活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实践资料的收集,如:开展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案例分析、谈体会和反思等等。这些材料的收集,既为教师研究经验总结提供了实践依据,又为形成我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游戏活动方案提供了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原有的各年龄班民间游戏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不足,通过一阶段的实施后,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商讨,现正在进一步的实施研究中。为了更好的组织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我们教师亲自参加民间游戏,和幼儿一起玩、体会游戏的乐趣,也为指导幼儿开展游戏奠定了基础。②在研究内容“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民间游戏的研究”这方面,为了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我们利用自然资源创设活动室,如:稻草绳、稻草、山野草造型,民间工艺,鞋垫、壁挂、鱼、旧草帽、布、麻绳等使活动室充满了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另外,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游戏器材,各班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加以改造、创新,并很好的运用到一日的游戏活动中;利用集体游戏和分组游戏等活动,丰富幼儿的游戏器材,从而使教师形成了一些自制游戏器材的经验。③结合研究内容,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课题组成员开展了有关课题内容的方案设计和研讨,初步形成了一些适合年龄班推广的比较成熟的游戏方案。

(二)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除了我们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感知能力,活泼开朗的性格等,更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协调组织合作竞争等素能。课题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在全园的推广和实践,对幼儿诸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幼儿的协调发展,对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对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良好的性格,对幼儿形成友爱、和谐、合作的社会性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现实作用。

(三)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强 教师研究积极性得到提高。通过对课题《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的实践,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大家认为此课题操作性强。课题的操作思路立足于本园实际,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健康发展出发,把课题研究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们感觉有着手,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都能进行

大胆尝试和探索,课题研究的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民间游戏的选编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由于民间游戏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因而必然反映着该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土习俗都在发生着变化,使得原有的民间游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可能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有的甚至夹杂着一些不健康、不安全的内容,因此需要对搜集来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时代要求,并对幼儿具有教育意义。例如,游戏《砍白菜》,原游戏中的动作是用手掌“砍”在幼儿头颈处,这种动作不利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于幼儿身体的健康,我们的“砍”的动作改在幼儿的脚跟处,这样更贴近生活实际,也比较完全。又如“捉鬼”游戏,其中的“鬼”不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我们就把“鬼”改为“影”,这样既科学又不会影响游戏的趣味性。

2.娱乐性原则

娱乐是游戏的生命,任何游戏失去了娱乐性,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最终将被幼儿所抛充。因此,在选编民间游戏时必须把其是否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作为重要的因素考虑,使游戏的内容、玩法、规则等都具有娱身、娱心的功能。具有较强娱乐功能的民间儿童游戏一般应是: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动轻松,并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具有娱乐功能的游戏也必然是幼儿能积极参与到其中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最能满足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如“过家家”的游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行动,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始终处于积极的愉快情绪之中。有些传统的民间游戏对于现代要求娱乐性较高的幼儿来说,玩起来并不那么有趣,需要教师在内容、形式和玩法等方面进行改编,以重新焕发起它们的生命活力。如“踩高跷”游戏,幼儿拽着绳子,踩着高跷走来走去,时间长了可能会觉得单调,我们进行了改编,增加走法和儿歌,使游戏的趣味性和活跃气氛增加。

3.时代性原则

有的教师把民间游戏误以为传统游戏,认为其内容、玩法都是“过去的”。其实,民间游戏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它要不断反映时代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发展有一层含义,一是要求不断增加反映时代内容的新的游戏,如“接龙歌”游戏,就是要把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游戏中表现出来。二是要求不断赋予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以新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更适合现代孩子的需求和实际。如玩“跳格子”的游戏,按常规、小石块所放的那一格必须空着,不能跳,现在经老师改动后,幼儿采用了新的玩法。

(五)民间儿童游戏的组织策略 1.游戏开展的随机性

民间游戏的开展应体现其随机性的特点。这种随机性体现在它的开展一般应不受时间、空间、材料及组织等条件的限制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及灵活性。民间儿童游戏的开展不要求有整段的时间,无论何时,只要幼儿愿意都可以自由玩耍。根据我们的经验,下面四个时间段较有利于幼儿玩民间游戏,一是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穿插玩民间游戏,如玩“开火车”、“丢手绢”、“转圈”等以巩固动作为主要目的游戏。二是自由活动中玩“剪刀、石头、布”、“打弹子”、“捉老鼠”等以训练小肌肉动作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游戏。三是在区域活动中玩“翻图片”、“接龙皮影戏”、“东西南北”等以发展幼儿智力、语言的游戏。四是在过渡环节的零散时间玩“翻绳”、“点豆豆”、“猜拳”等简单有趣、便于收拢的游戏。总之,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只要时间允许,都可以玩民间游戏。民间儿童游戏的开展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房前屋后、活动室、走廊、操场、楼梯转角,只要是安全的地方都可以组织幼儿玩耍。民间儿童游戏所需要的材料是较为容易采集的东西,如香烟盒、木棒、酒瓶盖等。在开展的时候应引导幼儿就地取材料,到日常生活中去选取。民间游戏的组织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时需要教师统一的组织,有时则是几个孩子自由地凑在一起商量好游戏玩法,便自如地玩起来,无需成人的指导。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