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 思考题 - 图文 下载本文

1.试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包含产生的时期,基础,产生条件及评价标准)。 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的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城市逐渐产生。

2.我国最早的城市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并阐述书中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夫,市朝一夫”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的实例中,表现明显。

3.促使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试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特点: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

原因: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

5.试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措施及其对当时及以后的深远影响。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采用整齐划一的行政方式,统治全国各地,成为后世郡县政区沿革起始的基点。

6.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特点。

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5.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7.试述秦咸阳规划布局的主要特点。

1.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2.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3.重视城市分区4.继承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8.绘图说明西汉长安城建设的特点。

9.唐代扬州为什么能空前繁荣发达并能发展成为我国重点的海外贸易大港?

1.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2.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从而促进了扬州经济的繁荣;3.交通发达。大运河的开凿,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10.阐述曹魏邺城规划布局的特点及其意义。

1.曹魏邺城平面呈横长方形,城市有明确的分区,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集成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不同点是,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那样宫城被闾里包围或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

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

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11.试述隋唐长安的规模及其规划布局特点。

1.布局严整、规模宏大; 2.宫城为主、分区明确; 3.街道系统级别分明;4.坊里完整、相对独立,它是城市居住的基本单位;5.东西市市场集中、位置适当;6.寺观林立、园林昌盛。

12.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有哪些特点?并扼要阐述各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特点:1.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的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2.宫城由多宫制演变成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移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3.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则的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4.市场位置从城北迁移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5.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建筑尤其是佛寺建筑大量增加。

原因:(暂缺)

13.综述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特点,并阐明众多小城镇得到兴起的原因。 发展特点:1.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2.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特点;3.众多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兴起;4.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5.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6.沿海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城市兴起与发展;7.北京最终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的位置。

建设特点:1.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2.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在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建筑显著增多;3.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设施防御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4.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

原因:(暂缺)

14.北京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

1.政治上可以控制广大地区;2.经济上可称繁庶地区;3.军事上有限可守;4.交通上往来便利;5.接近统治王朝的根据地。

15.明代永乐迁都北京对北京城进行了哪些营造工程?并阐明在紫禁城北面堆筑景山的用意。

改造:1.营建紫禁城;2.开拓南城;3.开辟天安门前宫廷广场;4.在紫禁城北面堆筑景山;5.在城北原元代中心阁的位置上,分别建造了鼓楼和钟楼。

用意:它既是全城的制高点,又处在宫城的中轴线上,登临其上,足以俯瞰全城;而五峰中正中主峰所在处,又正是元朝后宫延春阁的位置,以山镇之,含有压胜前朝之意,所以又叫“镇山”,其寓意十分深刻,诚谓匠心独具。

16.明代九大边防重镇指什么。

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

17.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和建设有哪些规律。

1.政治、军事是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后期城市功能趋向于多元化;2.城市的发展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呈波浪型曲线向前发展的轨迹;3.城市发展和分布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逐渐分离(呈分离状态);4.城市数量众多、规模宏大;5.大一统体系中城市的有限变化。

18.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早期的耕作制度;2.传统的营建技法;3.特有的文化观念——天圆地方说和天人感应的思想,五行、阴阳思想和易学说,相土、形胜与风水说;4.封建政治制度;5.社会经济形态。

19.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模式可以分为哪几类?各举一例说明。

可以分为:规范型,次规范型和非规范型。

规范型城市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平原地区,规范型系列传统城市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最为典型的一类——城郭方正,街衢井然,轴线清晰,礼制建筑居中等等,以唐长安、明清北京等为代表。

次规范型城市是中国传统规范型建设模式在不断适应不同地理环境、文化风俗、历史条件和城市某些特定功能的要求中,有所变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形成背景总体上的

一致性,其空间结构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异,但基本模式中追求方正的传统却一直贯彻其中,如斜方正型(榆林)、外曲内方型(海州)、方正错落型(太原、合肥)、叠合型(南京、广州)等。

非规范型城市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这一系列的城市,可根据其主导影响因素和空间结构特征的不同,主要分为工商经济主导影响型(樊城)、山水条件主导影响型(重庆)、少数民族文化主导影响型(拉萨)等。

20.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存在什么缺陷?

在中国,城市规划的思想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基本形成,而后的演变只能说是其的补充和改良,这好像和中国的哲学发展史是一致的。而在西方,规划思想随着时空的不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和更新。这种现象在工业革命后越发的明显,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即中国的古代城市建设的缺陷为没有过多的创新,更多的是继承和补充以及改善。

21. 和古代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1.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2.工业、矿业发展,近代工矿业城市出现;3.铁路、公路建设,近代交通型城市兴起;4.城市规模上大城市与小城镇两极化发展;5.城市地域分布上沿海与内地不平衡发展加剧;6.城市物质要素增多,功能结构复杂化;7.城市空间结构由过去的“开”而不“放”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多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特有的“多区拼贴”的空间结构特征;8.城市型行政区得以诞生和确立,城市行政管理由过去的城乡合治到城乡分治。

22. 我国近代城市在职能、功能、结构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职能方面:工业矿业发展,近代工矿业城市出现;铁路,公路建设,近代交通型城市兴起;城市型行政区得以诞生和确立,城市行政管理由过去的城乡合治到城乡分治。

功能结构方面:工业区和交通站的出现;公共设施内容增多;市政公用设施发展;资本主义商业区和新的市中心出现。

地域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由过去的\开”而不“放”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多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特有的“多区拼贴”的空间结构特征。

23. 近代南京“首都计划”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几个功能区?并阐述中央政治区和商业区选址考虑的因素。

共分为六大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及住宅区。

中央政治区:理由主要是:“盖其地处于山谷之间,在二陵之南,北峻而南广,有顺序开展之观,形胜天然,具神圣尊严之象”;“北部地面居高临下,俯瞰可尽全城,气象尊严,无逾此者”;“于国民思想上则有除旧更新之影响,查世界各国新建国都,多在城外荒郊之地??有鼎新革故之意”。 军事上的理由:“紫金山峙立境北,形势险要,一建炮台,实具建瓴之势,军用工厂、机场实在其南,兵营又相接近,调遣灵活。”

商业区:拟布置在明故宫旧址。理由是符合城市向东发展方向,面积广大且地点适合,位于中央政治区和居民区之间,更重要的是“该地现价甚低,大半又属官有,一成为商业区域,地价必倍增加,政府收入因亦大进”。这实际含有土地投机的成分。

24. 1946年完成的上海都市计划运用了哪些新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其规划结构如何。 “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有机疏散”、“快速干道”等最新的城市规划理论。

一稿内容包括了新旧城区在内的大上海区域计划及上海市土地使用与干道系统规划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