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TDD-1型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实训指导书(电工部分) 下载本文

实训二十二 互感电路观测

一、实训目的

1、观察两个线圈互感耦合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2、判别两个线圈的同名端。

3、学会互感系数以及耦合系数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判断互感线圈同名端的方法。

(1) 直流法:略 (2) 交流法

如图22-1所示,将两个绕组N1和N2的任意两端(如2、4端)联在一起,在其中的一个绕组(如N1)两端加一个低电压,另一绕组(如N2)开路,用交流电压表分别测出端电压U13、U12和U34。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差,则1、3是同名端;若U13是两绕组端电压之和,则1、4是同名端。

2. 两线圈互感系数M的测定。

在图22-1的N1侧施加低压交流电压U1,测出I1及U2。根据互感电势 E2M≈U20=ωMI1,可算得互感系数为M= U2/ωI1 3. 耦合系数k的测定。

两个互感线圈耦合松紧的程度可用耦合系数k来表示 k=M/

L1L2

u12i1A1V3N1N24u2图 22-1

如图22-1,先在N1侧加低压交流电压U1,测出N2侧开路时的电流I1;然后再在N2

侧加电压U2,测出N1侧开路时的电流I2,求出各自的自感L1和L2,即可算得k值。 三、实训设备 序号 名 称 1 2 3 4 5 6 7 8 9

数字直流电压表 数字直流电流表 交流电压表 交流电流表 空心互感线圈 自耦调压器 直流稳压电源 粗、细铁棒、铝棒 变压器 型号与规格 0~200V 0~2000mA 0~500V 0~5A N1为大线圈、N2为小线圈 0~30V 36V/220V 42

数量 1 1 1 1 1对 1 1 各1 1 备注 DDZ-20 四、实训内容

本实训需利用DDZ-20实训箱上的部件,按照图22-2连接实训电路。

1. 用交流法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湍。

本方法中,由于加在N1上的电压较低,直接用屏内调压器很难调节,因此采用图22-2的线路来扩展调压器的调节范围。将N2放入N1中,并插入铁棒。A为2.5A以上量程的电流表,N2侧开路。

接通电源前,应首先检查自耦调压器是否调至零位,确认后方可接通交流电源,令自耦调压器输出一个很低的电压(约12V左右),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小于1.4A,然后用交流电压表测量U13,U12,U34,判定同名端。

拆去2、4联线,并将2、3相接,重复上述步骤,判定同名端。 2. 拆除2、3连线,测U1,I1,U2,计算出M。

3. 将低压交流加在N2侧,使流过N2侧电流小于1A,N1侧开路, 按步骤2测出U2、I2、U1。

4. 用万用表的R×1档分别测出N1和N2线圈的电阻值R1和R2,计算k值。 5. 观察互感现象

在图22-2的N2侧接入交流电压表。

(1) 将铁棒慢慢地从两线圈中抽出和插入,观察交流电压表的变化,记录现象。 (2) 将两线圈改为并排放置,并改变其间距,以及分别或同时插入铁棒,观察交流电压表的变化及仪表读数。

(3) 改用铝棒替代铁棒,重复(1)、(2)的步骤,观察交流电压表变化,记录现象。 五、实训注意事项

1. 测定同名端及其它测量数据的实训中,都应将小线圈N2套在大线圈N1中,并插入铁芯。

2. 作交流试验前,首先要检查自耦调压器, 要保证手柄置在零位。因实训时加在N1

上的电压只有2~3V左右,因此调节时要特别仔细、小心, 要随时观察电流表的读数,不得超过规定值。调压时边观察电表边调压,不得超过电表规定的数值。 六、预习思考题

1. 如何用直流法判断两线圈的同名端。简单设计出实训原理图。 2. 判断同名端有何作用? 七、实训报告

1. 从实训观察所知,两线圈间的互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 2. 自拟测试数据表格,完成计算任务。 3. 解释实训中观察到的互感现象。

4. 心得体会及其它。

43

NWVBii1(36V)A13N12N24U2LED510Ω图 22-2

实训二十三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实训目的

1. 学习用实训方法绘制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值)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二、原理说明

1.在图23-1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当正弦 交流信号源Ui的频率 f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 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而变。 取电阻R上的电压

图 23-1

iLCRoUO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i的幅值维持不变时, 在不同频率的信号激励下,测出UO之值,然后以f为横坐标,以UO/Ui为纵坐标(因Ui不变,故也可直接以UO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即为幅频特性曲线,亦称谐振曲线,如图23-2所示。

1. 在f=fo=

2?1LC处,即幅频特性曲线尖

峰所在的频率点称为谐振频率。此时XL=Xc,电 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 Ui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 电压Ui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 Ui=UR=UO,

UL=Uc=QUi,式中的Q 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图 23-2

3. 电路品质因数Q值的两种测量方法 一是根据公式Q=

ULUo?UCUo测定,Uc与UL分别为谐振时电容器C和电感线圈L上

的电压;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f=f2-f1,再根据Q=

fOf2?f1求

出Q值。式中fo为谐振频率,f2和f1是失谐时, 亦即输出电压的幅度下降到最大值的1/2

(=0.707)倍时的上、下频率点。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 三、实训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注

44

1 2 3 4 5 函数信号发生器 交流毫伏表 双踪示波器 频率计 实训元件 R=200Ω,1kΩ C=0.01μF,0.1μF, L=约30mH 1 1 1 1 1 自备 自备 DDZ-11 四、实训内容

1. 按图23-3组成监视、测量电路。选C=0.01μF。用交流电压表测电压,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令信号源输出电压Ui=3V,并保持不变。

图 23-3

2. 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其方法是,将电压表接在R(200Ω)两端,令信号源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o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计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并测量UC与UL之值(注意及时更换电压表的量限)。

3. 在谐振点两侧,按频率递增或递减500Hz或1kHz,依次各取8 个测量点,逐点测出UO,UL,UC之值,记入数据表格。 f(kHz) UO(V) UL(V) UC(V) uiiN1LCN2RuO+N1或N2Ui=3V, C=0.01μF, R=200Ω, fo= , f2-f1= , Q= 4.选C=0.01μF,R=1kΩ,重复步骤2,3的测量过程 f(kHz) UO(V) UL(V)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