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介绍 - 图片 下载本文

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介绍

“自然之城:生活在天与地之间”,或许,只有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和开阔的原野景观的新西兰,才能如此自豪的称自己,生活在天地之间。

新西兰人坚信,只有对自然美景和环境的保护,才能成就有品质的现代都市生活。同时自然的美景也赋予了新西兰人热情与好客。设计师们希望,能够通过上海世博会的平台,把新西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展示展示给世界。

世博会期间,“自然之城”将安排能够讲流利中文、性格活泼的新西兰年轻人接待参观者,而新西兰原住居民所表演的毛利舞“Kapa Haka”也会每天在展馆内上演,参观者们在原始的自然风景中,欣赏着异域风情的原始舞蹈,别有一番滋味.

爱尔兰国家馆

2008年10月21日,爱尔兰共和国政府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正式签署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并公布展馆方案。在上海世博会上,爱尔兰国家馆将着重展现其经济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空间及人民都市生活的演变,体现爱尔兰在城市化进程中对空间有效利用以及都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爱尔兰国家馆效果图

第 25 页 共 28 页

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介绍

爱尔兰国家馆由5个长方体展示区组成,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于不同层面,并通过倾斜的过道相连,展现爱尔兰不同时代国家和城市的生活特色。

进入展馆,参观者们将沿着美丽的“利菲河畔”开始一段城市之旅。旅途中,参观者们能看到由军事建筑改建重修的各式美术馆,以及爱尔兰城市交通的演变。参观者们还将踏上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第一主干“道欧康纳儿大街”,感受爱尔兰城市的变迁。

通过历史的长廊,参观者们能看到爱尔兰城市、空间及人民都市生活的演变,以及爱尔兰人在有效利用城市空间以及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做出的努力。

卢森堡国家馆

2007年11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卢森堡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主题:“亦小亦美”

造型亮点:“袖珍”的森林和堡垒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上海世博会卢森堡馆规划效果图

第 26 页 共 28 页

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介绍

卢森堡展馆的建筑结构就像一座壁垒,并把中世纪的塔楼包围其中。考虑到参观者的舒适,这座壁垒设计了众多出入口,可以不需排队等待,随时根据自己的喜好停留、参观。开放的翼楼上,有为孩子们设计的游戏娱乐场。

在中文中,“卢森堡”其实就是“森林和堡垒”,受到了中文翻译的启发,设计师们设想出了一种几乎只用独块巨石的雕刻方法。而整个卢森堡展馆也被比喻成一个周围绿树环绕的开放式森林。

作为欧洲的“绿色心脏”,卢森堡向来十分重视环保问题。整个展馆的建筑材料都是钢、木头和玻璃等可回收材料,能源的回收再利用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个典范。尽管只有约13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不过卢森堡展馆把“亦小亦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参观者们可以一边品尝当地特色的腌肉和啤酒,一边体会卢森堡人民的智慧和创新。

中国馆:

四根巨柱撑起东方之冠

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

第 27 页 共 28 页

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介绍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张拉桁架国内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第 28 页 共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