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一) 下载本文

6.(2015·北京文综·37)(36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8分) 【考点】(1)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拉丁语

【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由材料一两段话的第一句可知,两种语言都历史悠久,经历了变迁;“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可见它们是文明的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化教育中;“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说明它们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第二小问不同,“罗

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说明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而汉语一直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

【答案】(1)同: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历经变迁。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圈,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6分)

异: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而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2分)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7.(2015·天津文综·12)(22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4世纪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前201年~公元192年)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④公元3世纪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⑤公元4世纪 东晋南迁(317~42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⑥公元5~6世纪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7分)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分)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7分)

【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解析】(1)由材料①中古代中国商鞅变法和古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可以看出该时期的历史特征为两者都制定法律;由材料②阶段关键词“统一”可以看出,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由材料③中关键词“强盛”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进入强盛时期;由材料④中两个阶段“混乱”到“统一”,“危机”到“中兴”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由材料⑤中“南下”“十六国”“入侵”“分裂”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

(2)第一小问现象,对第一设问的特征概括可以看出两者非常相似;第二小问发现,从纵向来看两者的变化轨迹类似,都呈现出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的轨迹;第三小问认识,由本题前两问可以得出认识,即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

(3)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⑥中“对峙”到“统一”,“灭亡”到“小国林立”总结出其不同;第二小问原因,从主要政治制度角度考虑,即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1)特征: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③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④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7分)

(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2分)

发现: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4分)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2分)

(3)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4分)

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分)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

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解析】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未完全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A项错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某些名义权力,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5·山东文综·40)(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 1500—1763年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一)优势的基础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第十章 科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