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预应力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下载本文

箱梁施工所采用的支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支架基础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正式浇注箱梁砼之前应对支架进行不小于箱梁自重的1.2倍荷载的预压,取得支架的各项参数,同时应测量其弹性变形量和非弹性变形量,以便在箱梁立模时调整标高和预留变形值。

施工缝构造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处理。混凝土初凝前应对箱梁顶板顶面进行拉毛。

因0号块结构及受力均较为复杂,加之纵向及竖向预应力管道集中,钢筋密集,混凝土方量大,为了确保结构强度并防止有害裂缝出现。浇筑时需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采用分层浇筑时,应注意合理确定分层的位置。采用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案时,各层混凝土龄期差应尽可能的小,避免因各层混凝土收缩的差异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另外在顶板浇筑后,应切实注意0号块件内、外的浇水养生,加强块件内的通风降温,以避免内外温度造成混凝土的开裂。

箱梁逐段浇注过程中,梁段混凝土的浇注、钢束的张拉等,均应遵循对称、均衡、同步进行的原则。平常梁面上应尽量少堆放材料和施工机具,并注意对称堆放。

所有预应力施工都应在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90%且混凝土龄期不少于7天后方能张拉钢束,张拉钢束采用控制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在箱梁横截面应保持对称张拉,同一根纵向钢束张拉时两端应保持同步。

精轧螺纹钢筋竖向预应力施加的准确与否,对腹板斜截面主应力的影响极大,要求采取可靠的施工方法确保竖向预应力施加的准确性。建议通过试验确定正确的施加方法:选取若干根长短不一的精轧螺纹钢筋,在锚下设压力盒,用扭力扳手张拉钢筋至设计张拉力的95%,测得扳手据矩,经换算后作为其它精轧螺纹钢筋张拉的依据。竖向预应力施加一段时间后,用可靠机具(例如扭力扳手)或可靠试验方法检查竖向预应力数值。施工时应切实注意严禁水泥砂浆进入竖向预应力钢筋的管道。

所有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按设计图的位置定位准确、牢固,管道顺直,锚垫板必须保证与钢束端部垂直。本桥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金属波纹管,真空辅助压浆工艺。

预应力钢束锚固齿板应与箱梁同时浇筑,以保证齿板与主梁的良好结合。对齿板上的锚具,压浆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封锚。

2.2、其它注意事项

锚具(包括螺旋筋)要成套定货,不得用承包商自制的任何构件取代成套锚具的一部分,锚具的所有构件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

- 4 -

桥面防水层,施工步骤和方法请参照厂家说明办理。

主桥箱梁混凝土现浇时,注意人行道板及伸缩缝等预埋件的设置。

为方便桥梁健康检查和后期养护维修,在墩顶主箱底板设置直径80cm的过人洞,在主墩设置爬梯,相关工作人员可由此进行养护、检测及维修。

其它未尽事宜,请详细阅读相关设计图,并按交通部颁布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办理。

第三章、自然条件及施工环境

3.1、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地处江汉平原,属长江二级阶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各岩土层主要特征自上至下为:耕土、粘土、细砂、圆砾层、强风化岩、极软质岩石。

3.2、地质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桥区地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层耕土(Q4pr):黄灰色,土质松散,均匀性差,主要为粘性土,富含植物根系,该层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厚0.50~0.80分布。

②层粘土(Q4al):属冲积成因,褐黄色,黄褐色,硬塑至坚硬,局部呈可塑状,光泽反应为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土质较均匀,含铁锰质结核及灰白色高岭土,顶板埋深为0.5~0.8m,顶板标高为30.71~38.46m,此层全区均有分布,该层厚度为34.30~58.20米。

③层粉砂(Q3al):灰黄色,湿,中密状态,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及粘土矿物组成,此层勘察范围内只有K3、K4有分布,顶板埋深为51.8m,顶板标高为-15.9~15.6m,层厚4.2米。

④层卵石层(Q3al):杂色,湿,稍密状态,成分多为石英砂岩岩屑,粒径多在2~7cm,磨圆度较好,分选性差,多呈亚圆状,浑圆状,充填物为粉细砂及粘性土。此层勘察范围内只有K3、K4、K6有分布,层厚11.80~13.00,除K1、K2、K6外,其它均已揭穿。

⑤强风化泥质砂岩(K):灰白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已破坏,岩芯多呈土夹碎块状,局部夹中风化原岩碎块,此次勘察未曾揭穿此层。

⑤层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质岩石,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于Ⅴ类。

- 5 -

3.3、基本水文资料

引江济汉工程穿越的主要河流有太湖港、拾河桥、广平港、上西荆河、殷家河等。

场地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承压水,上层滞水赋存于①、②层中,无统一的地下水位,水量较小,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孔隙承压水赋存于场区③、④、⑤层中,其补给和排泄受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据引江济汉工程区沿线的水化学分析成果,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3.4、地震

桥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加速度为依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主要工程数量

本桥三跨一联,跨度40+70+40m。主桥现浇箱梁C50砼:1219.7立方;Φ15.2钢绞线:45413kg;Φ32精轧螺纹钢:11697.2kg;R235钢筋Φ16:2382.7kg,Φ12:2109.1kg,Φ10:6524kg;HRB335钢筋B25:1729.42kg,B20:44629.3kg,B16:186681.96kg,B12:99654.1kg,B10:564.2kg;D90金属波纹管3051.5m;D42金属波纹管1613.9m;M15-15锚具16套;M15-12锚具92套;YGM锚具1256套;GJZ150×250×35支座48个,GJZF150×250×37支座48个,GPZ(Ⅱ)2.5DX支座2个,GPZ(Ⅱ)2.5SX支座2个,GPZ(Ⅱ)12.5DX支座2个,GPZ(Ⅱ)12.5SX支座1个,GPZ(Ⅱ)12.5GD支座1个。Q235A(δ25)钢板3709.4kg,Q235A(δ40)钢板2352.4kg。支座钢筋4755.1kg。

第五章、主要施工工艺

5.1、地基处理

箱梁施工采用分段满堂支架浇筑施工,主墩两侧梁段同时施工。支架基底浇筑C20的砼20cm厚,其下为含石量在60%以上的砂砾石填筑50cm。

支架搭设高度在10米以内,基坑先用土方回填,分层压实,土方压实度达到90%以上,基坑土方填筑达到标高位置时用压路机先静压一遍,再开振动压四至五遍。

- 6 -

等到雨天后,再用压路机复压三遍,如果当时没有雨水,在土上洒水,晒干后复压三遍。

5.2、支架的架设

根据对施工图纸的了解及施工支架的组织情况,确定采用碗扣式多功能钢管支架,支架设计腹板在0、1、2、3节段为30cm*60cm,立杆在横桥向0.3m、顺桥向的间距为0.6m,腹板在4~10节段为60cm*60cm,立杆在横桥向0.6m、顺桥向的间距为0.6m,冀板为60cm*60cm,横杆的步距均为1.5m,在顶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密。另外在施工支架的纵、横向每隔4.8m架设一道剪刀撑,剪刀撑采用普通脚手架钢管。

每根立杆上下分别安装一个天托和一个地托,在水泥砼顶面根据立杆的位置摆放2~5cm厚的通长木条,宽度为15~20cm,地托均架设在木条上,天托上部为[10槽钢作为纵肋(或8*8cm木方),横肋为8*8cm木方,箱梁底模板为木模,侧模为木模,通过立杆、横杆、剪刀撑、天托、地托、槽钢、脚手架钢管等构件的连接尽量保证支架体系的整体性。

5.3、支架的预压和预拱度的设置 (1)预压目的

为验证支架的稳定,刚度及强度;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确保梁体不因支架沉降而产生开裂,需采用支架预压措施。

(2)支架预压荷载及范围

支架预压范围将底板正下方部分支架作为重点部位考虑,翼板部分支架由于自重小可不考虑。支架预压荷载按该部分箱梁自重的1.2倍计算(模板、人群荷载、砼施工中对支架的冲击力及结构物自重),预压荷载在支架沉降稳定后拆除。

(3)预压材料及加载重量

预压荷载的选用材料,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编织袋装砂或土作为预压荷载材料。

(4)加载方法

每一跨的预压荷载采用箱梁自重的1.2倍分级均匀加载,按三级进行,即50%、100%和120%的加载总重,每级加载后均静载2小时后分别测设支架和地基的沉降量,做好记录。加载全部完成后,每12小时观测一次,等到支架及地基沉降稳定后,即二次沉降观测相差小于1mm,24小时累计沉降不大于1.5mm,方可进行卸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