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1、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如:?2abc的系数为?2,次数为4,单独的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如:a?2ab?x?1,项有a、?2ab、x、1,二次项为a、?2ab,一次项为x,常数项为1,各项次数分别为2,2,1,0,系数分别为1,-2,1,1,叫二次四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注意:凡分母含有字母代数式都不是整式。也不是单项式和多项式。 4、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a?a?amnm?n2222(m,n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注意:底数可以是多项式或单项式。 如:(a?b)?(a?b)?(a?b) 5、幂的乘方法则:(a)?amnmn235(m,n都是正整数)
5210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如:(?3)?3 幂的乘方法则可以逆用:即a如:4?(4)?(4) 6、积的乘方法则:
62332mn?(am)n?(an)m
(ab)n?anbn(n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如:(?2xyz)=(?2)?(x)?(y)?z??32xyz 7、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a?a?amnm?n32553525515105(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4333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如:(ab)?(ab)?(ab)?ab 8、零指数和负指数;
a0?1,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方等于1。
1(a?0,p是正整数),即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方等于这个数的p次方的倒数。 ap131?3如:2?()?
28a?p?
- 1 -
9、科学记数法:如:0.00000721=7.21?10(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零的个数)
10、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注意: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的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如:?2xyz?3xy?
11、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m(a?b?c)?ma?mb?mc(m,a,b,c都是单项式)
注意:
①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如:2x(2x?3y)?3y(x?y)
1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的的积相加。
23?6(3a?2b)(a?3b)如:
(x?5)(x?6)13、平方差公式:(a?b)(a?b)?a?b注意:平方差公式展开只有两项(应用与解释)
公式特征: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如:(x?y?z)(x?y?z)
14、完全平方公式:(a?b)?a?2ab?b(应用与解释)
15、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注意:首先确定结果的系数(即系数相除),然后同底数幂相除,如果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如:?7abm?49ab
16、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在把所的的商相加。 即:(am?bm?cm)?m?am?m?bm?m?cm?m?a?b?c
- 2 -
24222222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表示符号“∥”)
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 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
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对顶角:我们把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0
3、余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C 0
4、补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了解邻补角)
B A O 5、垂线
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D 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表示符号“⊥”。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
⑵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P ⑶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7、垂线的画法: B A O 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垂线的画法(以线段外过一点做线段的垂线,垂足不在线段上为例)
用直角三角板画垂线,可简单地说成:“一落”、“二过”、“三画”、“四标”.
如图1,线段BC,过点A作线段BC的垂线,垂足为点D.
图1
“一落”: 将三角板一条直角边紧贴已知直线上.
我们要过点A作线段BC的垂线,获得垂线段AD,可先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BC重合在一起,另一条直角边落在点A的同一侧;不盖住点A.(如图2)
“二过”: 使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
用铅笔尖点住A点,使三角板保持与BC重合,沿线段BC慢慢移动,到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刚好靠近点A(铅笔尖)时停下来。(如图3)
图2 图3 图4
“三画”: 沿已知点所在直角边画直线.
- 3 -
按紧平移后的三角板,用铅笔从A点开始沿这条直角边画直线,很明显这条直线不与线段BC相交,于是我们只需把BC延长(或反向延长)与这条直线相交.(如图4)
“四标”:标出直角标号“┓”
由画出的延长线与作的直线相交而获得了垂足,我们可在交点处标上垂直符号“┓”,并标上字母符号“D“.(如图4)到此,垂线段AD便作出了. 8、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图,PO⊥AB,同P到直线AB的距离是PO的长。PO是垂线段。PO是点P到直线AB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注意: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 二、两只线平行的条件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是“A”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三线八角)
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2、平行线的判定:注意:几何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都与某种“数量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平行线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E 几何符号语言:
A 3 B ∵∠3=∠2
1 4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2 C D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2=180°
F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然后写平行。
3、平行线的画法:
利用三角板的平移画平行线,其画法可以总结为:“一落”、“二靠”、“三移”、“四画”. 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
二靠:靠紧三角板的另一边放上另一块三角板;
三移:使第一块三角板沿着第二块三角板移动,使其经过原直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 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一边画出直线.这时所画直线就一定与已知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与垂直公理相比较记) 5、平行线的性质: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