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制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在分析图象时,一定要注意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比值是否始终相等,如果一旦不相等,说明它有可能超过了弹性限度; 在施加相同拉力的情况下,伸长越明显的弹簧,测量会越精确,伸长越不明显的弹簧,一般量程会更大,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选择. 解答: 解:
(1)从图象甲可以看出,钩码的重力每增加2N,弹簧伸长1cm,而当拉力超过8N后,弹簧的伸长与拉力不再成正比,说明此时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因此可以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2)读图象可知,在拉力相同时,弹簧甲的伸长更明显,因此它适合制作精确度较高的测力计,弹簧乙的伸长更不明显,而且能承受较大的拉力,因此它适合制作量程较大的测力计. 故答案为: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乙;甲.
点评: 自制弹簧测力计一定要找准拉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这样才能准确标出刻度,同时测定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也很重要,这样才能保证在使用时不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17.(4分)(2015春?南京期末)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液体密度”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22.2g;
3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液体如图甲,液体的体积V1= 42 cm;
(3)将量筒中液体全部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总质量m2,称量的结果如图乙所示,则
3
m2= 68.4 g;液体密度ρ= 1.1 g/cm;此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 小 .
考点: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2)在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分度值,视线应与液面的凹底相平.
(3)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将液体的质量和体积代入公式ρ=便可求出其密度.根据公式,分别分析质量和体积的偏差,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2)由图甲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所以液体的体积为42ml,即42cm. (3)由图乙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50g+10g+5g+3.4g=68.4g. 则液体的质量m=68.4g﹣22.2g=46.2g ρ==
=1.1g/cm,
3
3
当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中,会有液体沾在量筒壁上,而倒不干净,因此所测的质量会偏小,根据公式ρ=得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小.
故答案为:(2)42;(3)68.4;1.1;小.
点评: 此题通过测量液体的密度,考查了有关天平的使用和读数.特别是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要归零,这也是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18.(4分)(2015春?南京期末)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直线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研究摩擦力大小,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木块运动情况 静止 越来越快 匀速运动 越来越慢 静止 弹簧测力计读数/N 2.0 3.5 2.5 1 1.5
(1)第一次实验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1= 2.0 N; (2)第二次实验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2= 2.5 N;
(3)五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有 3 次大小是相等的; (4)五次实验中,第 5 次实验,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最小.
考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均为平衡状态,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据此对题干中的问题做出解答. 解答: 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中,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1=2.0N;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三次实验中,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摩擦力为2.5N;第二次实验中,木块做加速运动,拉力与摩擦力不平衡,但此时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与第三次相比,压力和接触面均不变,所以摩擦力也不变,故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2=2.5N; (3)在这五次实验中,第二、三、四次为滑动摩擦力,压力和接触面均不变,所以摩擦力相同,故木块所受摩擦力有3次大小是相等的;
而第一、五次为静摩擦力,大小与第二、三、四次不同.
(4)五次实验中,第5次实验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最小为1.5N.
故答案为:(1)2.0; (2)2.5; (3)3; (4)5.
点评: 在本实验中,既要能根据平衡状态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同时也要注意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不同,知道滑动摩擦力取决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9.(3分)(2015春?南京期末)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1)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 > ρ乙;
(2)小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F甲 = F乙; (3)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 > p乙.(均选填“>”、“<”或“=”)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 应用题;压强、液体的压强;浮沉的应用.
分析: (1)根据漂浮和悬浮时液体密度和球的密度关系,找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2)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漂浮和悬浮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由此可知两小球受浮力大小关系;
(3)知道两容器液面等高(深度h相同),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1)因为甲球漂浮,所以ρ甲>ρ球,因为乙球悬浮,所以ρ乙=ρ球, 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甲>ρ乙;
(2)由图可知,甲球漂浮,乙球悬浮,所以两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各自的重力,而两个小球是相同的,重力相等,所以F甲=F乙=G.
(3)因为两容器液面等高,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p乙. 故选A.(1)>(2)=(3)>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公式和浮力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影响浮力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本题影响因素是液体的密度. 20.(3分)(2015春?南京期末)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某研究小组对同体积同材质的不同球形物体(制成空心状)的收尾速度进行研究,得到了如下的一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 1 2 3 4
甲
小球质量m(×10kg) 5 10 20 50 小球的收尾速度v(m/s) 4 8 16 40
(1)编号为1、2的小球在达到收尾速度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为 1:2 ;
(2)球形物体的收尾速度v与其所受的空气阻力f在数值上的定量关系为v= 80f ; (3)对于3号小球,当速度为10m/s时,所受空气阻力f 小于 0.2N(大于/小于/等于).
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
﹣3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当收尾速度相同时,小球做匀速运动,重力等于阻力,所以编号为1、2的小球在达到收尾速度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等于它们的重力之比.
(2)要求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与球的收尾速度V的关系先保证小球的半径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编号为1、2两个小球的数据分析,在半径r相同的情况下,收尾速度之比已知,再求出阻力之比,阻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从而得出结论.
(3)在半径r相同的情况下,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与球的收尾速度v成正比,分析3号球的速度与收尾速度的大小关系就会得出结论. 解答: 解:(1)编号为1、2的小球在达到收尾速度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 f1:f2=m1g:m2g=5:10=1:2.
(2)对于1号球来说:收尾速度v1=4m/s,
﹣3﹣2
空气阻力f1=G1=m1g=5×10kg×10N/kg=5×10N, 可见v1=80f1;
﹣3
对于2球来说:收尾速度v2=8m/s,空气阻力f2=G2=m2g=10×10kg×10N/kg=0.1N,可见v2=80f2; 因此可以得出球形物体的收尾速度v与其所受的空气阻力f在数值上的定量关系为v=80f. (3)对于3号球来说,只有它的速度等于16m/s时,受到的阻力才等于自身的重力,
即f=G=mg=20×10kg×10N/kg=0.2N;
空气阻力f与球的收尾速度v成正比,因此当速度为10m/s时,空气阻力小于0.2N. 故答案为:(1)1:2;(2)80f;(3)小于.
点评: 本题考查收尾速度、小球半径以及阻力的关系,关键知道物体达到收尾速度时重力等于阻力,要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解题,还要学会分析数据.
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50分) 21.(6分)(2015春?南京期末)按要求作图
﹣3
(1)悬挂的小球摆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请画出这时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将乒乓球浸没在水中由A位置释放,最终静止在B位置,请在图乙中画出乒乓球在A位置受力示意图.
(3)将两个铅块紧压后,由于分子间有引力,即使在下面挂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请在图丙中画出下面的铅块所受引力的示意图(将作用点放在重心上).
考点: 力的示意图.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先确定小球的重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