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习题集--定稿 下载本文

电路理论习题集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

2011年6月

目 录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 1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 3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 5 第四章 电路定理 ............................................................................................................................. 7 第五章 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 11 第六章 相量法 ............................................................................................................................... 15 第七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 20 第八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 23 第九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 25 第十章 三相电路 ........................................................................................................................... 26 第十一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 31 第十二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 33 第十三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 37 第十四章 二端口网络 ................................................................................................................... 38 附录 习题答案 ............................................................................................................................... 41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答案) ....................................................................................... 41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答案) ....................................................................................... 41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答案) ....................................................................................... 43 第四章 电路定理(答案) ........................................................................................................... 46 第五章 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答案) ....................................................................................... 52 第六章 相量法(答案) ............................................................................................................... 53 第七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答案) ....................................................................................... 54 第八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答案) ....................................................................................... 59 第九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答案) ............................................................................................... 59 第十章 三相电路(答案) ........................................................................................................... 59 第十一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答案) ................................................................................... 65 第十二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答案) ....................................................................... 66 第十三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答案) ................................................................................... 74 第十四章 二端口网络(答案) ................................................................................................... 74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一、判断题

1、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参考方向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 ( ) 2、电压U和电流I的实际方向相反,电流从“+”端流出,发出功率,此元件是电源。( ) 3、电路中某点电位与参考点选择有关,两点之间电压与参考点选择无关。 ( ) 4、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U>0,I<0,原件实际吸收功率。 ( ) 5、电压U和电流I的实际方向相同,电流从“+”端流入,取用功率,此元件是负载。( ) 6、基尔霍夫定律仅适用于线性电路。 ( ) 7、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假定,指定的方向不同,不会影响最后结论。 ( ) 8、一个实际电压源,外接负载电阻越小,则电流越大,负载吸收的功率也必越大。 ( ) 9、任何集总参数电路的电压电流都要受KCL、KVL和VCR方程的约束。 ( ) 10、同一电路中,当选择的参考点不同时,对任一节点的电位和任两点间的电压均有影响。

( )

11、元件上电流与电压取关联参考方向,已知I>0,U<0,则该元件是吸收功率的。 ( ) 12、一个实际电压源外接电阻越小,其端电压也越小。 ( ) 13、根据KCL,与某节点相连的各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不可能同时流出该节点。 ( ) 14、任何集总参数电路的电压电流都要受KCL、KVL和VCR方程的约束。 ( ) 15、含受控源电路中各电阻消耗的功率都由独立电源提供,受控源不消耗也不提供功率。( ) 16、理想电流源输出恒定的电流,其输出端电压由内电阻决定。 ( ) 二、选择题

1、图1-1中A点电位( )V。

A.-14.3 B.5 C.-10 D.2

2、图1-2所示电路,Is=4A,当Is和Us共同作用时U=12V,当Us单独作用时,U为( )。

A. 12V B. 8V C. 6V D. 无法确定

+50V10?A5?20?-50V

图1-1 图1-2 图1-3

3、图1-3所示电路中, 正确的电压方程是( )。

A. US1-R1I1+R3IS=0 B. US2-R2I2+R3IS=0

C. US1-R1I1-US2-R2I2=0 D. US1+R1I1-US2+R2I2=0

1

4、一个实际直流电压源,其开路电压Uoc=24V,短路电流Isc=30A,则当外接1.2Ω电阻时,其电流为( )。

A. 12 A B. 20 A C.10 A D. 15 A

5、图1-4中B点电位( )V。

A.1 B.15 C.-3 D.2

图1-4 图1-5 图1-6 6、电路如图1-5所示,电路元件A( )。

A. 发出功率4W B. 发出功率16W C. 吸收功率4W D.吸收功率16W 7、图1-6示电路中,正确的电压方程是( )

A.U=Us-R*I B. U=Us+R*I C.U=-Us-R*I D.U= -Us+R*I 8、有“220V、100W”“220V、25W”白炽灯两盏,串联后介入220V交流电源,其亮度情况是( )。

A.100W灯泡最亮 B.25W灯泡最亮 C.两只灯泡一样亮 D.都不亮 9、图1-7所示电路中,9 V电压源发出的功率是( )

A.54W B.27W C.0W D.18W 10、电路中两点间电压的大小是( )的量

A.绝对 B.相对 C. 常量

11、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 )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

A. 电流 B. 电压 C.电流和电压 12、已知1-8图中的 I=3A,I2=1A,R1=2Ω,则R2=( )Ω。

A. 4 B.5 C.6 D.8

II2 R1 R2 图1-7 图1-8

2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一、判断题

1、电阻R1,R2,R3并联时的等效电阻为R1R2R3/(R1+R2+R3)。 ( ) 2、对称Υ形和对称Δ形网络等效变换的公式为RΥ=3RΔ。 ( ) 3、对称Υ形和对称Δ形网络等效变换的公式为RΔ=3RΥ。 ( ) 4、在电路等效的过程中,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电流源不起作用。 ( ) 5、并联的负载电阻越多,每个负载的电流和功率越大。 ( ) 二、选择题

1、在负载的额定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情况下,通常需要与负载( )联一个电阻,以降落一部分电压。

A. 串 B.并 C.混 2、并联的负载电阻越多(负载增加),则总电阻越( )。

A.大 B.小 C.不定 3、如图2-1所示电路中电流I为( )。

A.5A B.-2A C.-1A D.1A

150?A150?150?150?150?图2-1 图2-2

B

4、对称的星形和三角形联结的电阻等效变换为( )。

A.RΥ =RΔ B. RΔ=3RΥ C.RΔ= RΥ D.RΔ=3RΥ 5、图2-2示AB端口的输入电阻R( )欧姆

A.150 B.50 C.100 D.300 三、计算题

1、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图2-3电流I。

2Ω++3Ω1A3Ω+3V- 4VU --

图2-3 图2-4

2、电路如图2-4所示,求图中的电压U。

3

3、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图2-5中电流I。

图2-5 图2-6

4、求图2-6电路的输入电阻Rin。 5、求图2-7所示电桥电路中电流I 。

图2-7 图2-8

6、已知图2-8中

uab?2 V ,求R??

7、求图2-9电路的输入电阻Rin。

图2-7

4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一、判断题

1、在节点电压方程中,与电流源串联的电阻仍在方程中出现 ( ) 2、回路电流法适用于支路数较多但网孔数较少的复杂电路。 ( ) 3、节点电压法适用于支路数较多但节点数较少的复杂电路。 ( ) 二、计算题

1、以节点4为参考节点,列图3-1节点电压方程。

is6R6R4R5①②③R3is1R1R2+_④us3

图3-1 图3-2

2、列出图3-2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3、列出图3-3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

R6 - us6 + Ⅰ R2 R4 R5 R1 Ⅱ R3 Ⅲ + us2 — 图3-3 图3-4

4、列写图3-4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

图3-5 图3-6

5、列图3-5电路支路电流方程

6、用网孔分析法求解图3-6各支路电流。

7、试列写图3-7中所示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并求解图中未知量。

5

图3-7 图3-8

8、试用网孔法求图3-8所示电路中受控源电流IX 9、列出图3-9的结点电压方程。

图3-9 图3-10

10、试列出图3-10所示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11、试用网孔法求图3-11所示电路中受控源电流IX。

图3-11 图3-12

12、列图3-12节点电压方程。

13、试为图3-13所示含受控电流源电路(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列写结点电压方程。

图3-13

6

第四章 电路定理

一、判断题

1、在线性电路中,两个电源在某个支路上共同作用产生的电压、电流、功率为每个电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压、电流、功率的代数和。 ( ) 2、在线性电路中,两个电源在某个支路上共同作用产生的电压、电流为每个电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压、电流的代数和。 ( ) 3、戴维宁定理要求外电路是线性的。 ( ) 4、应用叠加定理时,某一独立源作用,则不作用的电压源开路处理,不作用的电流源用短路处理。 ( ) 5、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都只适合线性电路。 ( ) 6、用戴维南定理求R0时,直接求法中电源必须为0,则电压源开路,电流源短路。( ) 7、用戴维南定理求R0时,直接求法中电源置零,则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 ( ) 8、伏安关系是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 ) 9、应用KCL定律解题事先标出的是结点电流的实际方向。 ( ) 二、选择题

1、戴维南定理所描述的等效电路仅( )。

A.对外电路等效还是对内电路等效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B.对内电路等效 C.对内、外电路都等效 D.对外电路等效

2、将图4-1化简为一个电流源IS与电阻R并联的最简形式,其中IS和R分别为 ( )。 A.IS=1A,R=2Ω B.IS=1A,R=1Ω C.IS=2A,R=1Ω D.IS=2A,R=2Ω

图4-1 图4-2

3、在图4-2示电路中,已知:E=9V,Ik=6mA,当电压源E单独作用时,通过RL的电流是1mA,那么当电压源E和电流源Ik共同作用时,通过电阻RL的电流IL是( )。 A.3mA B.4mA C.-3mA D.-4mA 三、计算题

1、图4-3电路中,当R取多大时能从电路中获得最大功率,并求此最大功率。

7

图4-3 图4-4

2、图4-4电路中: 求:(一)R=?Ω时,其吸取功率最大? (二)PRLMax=?W 3、图4-5电路中可变电阻R为多大时,获得最大功率,并求出最大功率值。

图4-5 图4-6

4、用叠加定理求解图4-6电路中电压u。 5、用叠加定理求图4-7电路中的电流I。

图4-7 图4-8

6、求下图4-8中R为何值时能从电路中获得最大功率? 7、电路如图4-9所示,求电压 u3 。

图4-9 图4-10

8、求图4-10所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8

图4-11

10、求图4-12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0.5ii+10V_1kΩ1kΩba

图4-12 图4-13

11、试求图4-13中12k电阻的电流I 。

12、求图4-14中R为何值时能从电路中获得最大功率?

图4-14

13、 试用戴维南定理求图4-15中RL 的电流I 。

图4-15 图4-16

14、用诺顿定理求图4-16所示电路中3Ω 电阻的电流I 。

9

15、求图4-17所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一端口内部有电流控制电流源,ic=0.75 i1 。

图4-17

16、用戴维宁定理求图4-18中1?电阻中的电流I

图4-18

17、用戴维宁定理求解图4-19中Rl电阻中的电流I

8?R5+U-16V1AR420?R23?

R34?ILIRL3?°a?ì2.7.8í?图4-19

10

第五章 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一、判断题

1、同一电路的时间常数相同。 ( ) 2、动态电路换路前后瞬间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不能跃变。 ( ) 3、短路元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定为零。 ( ) 4、在一阶RL电路中,若L不变,R越大,则换路后过渡时间越短。 ( ) 二、选择题

1、如图5-1所示电路中,t=0时开关断开,则8Ω电阻初始电流i(0+)为( )。

A.2A B.-2A C.-4A D.4A

S5?i10V5?1H

图5-1 图5-2

2、图5-2电路中,开关打开前电路已达到稳态,t=0时开关S打开,i(0+)等于( )。 A.-2A B.2.5A C.2A D.3A 三、计算题

1、已知 t=0时合上开关K,求图5-3换路后的电容电压

uc(t)KR0。 SIs1A2?uc3F1?RsCucUs

图5-3 图5-4

2、图5-4电路中,已知

Us=24V,

Is=2A,

R0=2?,

Rs?6?,C=2uF,开关S在t=0时

合上,求电容两端电压uc(t)。

3、在图5-5电路中,已知已知Us=10V,Is=11A,R=2 ?,L=1H,开关S在t=0时合上,闭合前电路处于稳态,求电感电流

iL(t)

11

SiL(t)RLUsIs

图5-5 图5-6

4、图5-6电路中,开关闭合前处于稳态,t=0时将开关闭合,试用三要素法求开关闭合后的iL(t)。

5、图5-7电路原已稳定,已知:R1=6?,R2=3?,C=0.5F,IS=2A,t=0时将开关S闭合。求S闭合后的uc(t)。

2?S6?4?IsSR1CucR236ViL(t)2H8?

图5-7 图5-8

6、如图5-8所示电路中,t=0时开关断开,求t?0时电感电流iL(t)。 7、图5-9电路,电路原处于稳态,t=0时刻,开关由1打向2,求

S124?8V4?iL(t)

2?4?i1(t)4?iL(t)iL(t)2H10A4?2HK

图5-9 图5-10

8、如图5-10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前处于稳态,t=0时将开关闭合,试用三要素法求开关闭合后的iL(t)及i1(t)。

9、图5-11中,E=10v,R1=R2=10kΩ,c=200pF。开关原在位置1,处于稳态;在t=0时,S切换到位置2,求电容元件两端电压uc。

12

图5-11 图5-12

10、图5-12电路中,开关打开以前已达稳态,us=12v,R1= R2= R3=1KΩ,C=0.5uF t=0时开关打开,求uc(t)。

11、图5-13电路中开关k在位置1已久,t=0时开关合向位置2,求换路后响应uc(t),i(t)。

25k?1?12Ki1S21HuL4?i5V100k?10V4?100k?10uFuc

图5-13 图5-14

12、图5-14电路中开关S在位置1已久,t=0时合向位置2,求换路后的

i(t)和

uL(t)。

13、图5-15电路中,已知Us=10V,R1=3k ?,R2?2k?,L=10mH,在t=0时开关S闭合,闭合前电路已达稳态。求开关闭合后电感电iL(t)和电压uL(t)。

SSic(t)R1UsR2LiLuLR1Us

R2CR3uc

图5-15 图5-16

14、图5-16电路,已知Us=12V,R1= R2=2k?,R3?3k?,C=1 uF,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t=0时开关闭合,求开关闭合后电容电压

uc(t)和电流

ic(t)。

15、图5-17电路原已稳定,t?0闭合开关,求t?0的电容电压uc(t) 。

2?+1F+ -uc6V_t?04?3A

13

图5-17 图5-18

16、电路如图5-18所示,t=0时开关S闭合,换路前电路处于稳定状态,用三要素法求换路后的iL(t)。

17、含受控源电路如图所示,电路原处于稳定状态,电感初始电流

iL(0)?0,在t=0时开关

i闭合,求t?0时的L(t)。

3i1i15?5?20V2HiL(t)

图5-19 图5-20

u?2Vu(t)18、电路如图5-20开关S在t?0时闭合,c(0?),试求C。

19、电路如图5-21路原处于稳定状态,t=0时开关S打开,求t?0时响应i(t)。

2R1Us11Cuc(t)3SR2Us2图5-21 图5-22

20、电路如图5-22知Us1= Us2=10V,R1=10k?,R2=5k?,C=0.1 uF,在t?0时开关S处于位置1,电容无初始储能。当t=0时,S与2接通。经过1ms以后S又突然与3接通。用三要素法求t?0时uc(t)表达式。

14

第六章 相量法

一、判断题

1、如图6-1所示电路中, 若U?U?0V, 则I?5?0A。 ( )

??V2LV1

图6-1 图6-2

Zx

2. 正弦电压(或电流)与其相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IM表示取虚部)

u?2Usin(?t?60)?IM[2Uej60ej?t]?IM[2Uej?t] ( )

?3. 二支路电流

?i1=62sin100tA,i2=82sin(200t+90)A,电流相量分量分别是

?I1?6?0A, I2?8?90A,二支路并联的总电流I?I1?I2 ( )

???4. 电感元件电压相位超前于电流π/2rad,所以电路中总是先有电压后有电流。 ( ) 5. 正弦电流电路中,频率越高则电感越大,而电容则越小。 ( ) 6. 正弦电流通过电感或电容元件时,若电流为零则电压绝对值最大,若电流最大则电压为零。 ( )

7. 采用非关联参考方向时,电感电流比电压超前π/2rad,电容电流比电压滞后π/2rad。 ( )

V,8. 若电路的电压为u?UMsin(?t?30)9. 若电路的电流i?IMsin(?t?30)A,

电流为i1?IMsin(?t?45)A,则 i

滞后u的相位角为75°。 ( )

u?UMsin(?t?60),则该电路是电

感性。 ( ) 10. 如图6-2所示电路中, 若电压表的读数U2>U1则ZX必为容性。 ( ) 11.已知: 复阻抗Z=(10+j10)Ω, 它的复导纳Y=(0.1+j0.1)S。 ( ) 12. 当Z=(4+j4)Ω上加电压 u= 20 sin(ωt+135°)V时,电流 i?20sin(?t?135)A?2.52sin(?t?45)A ( )

4?j4( )

13在频率f1时,对R、L串联电路求出的阻抗与在频率 f2时求出的阻抗相同。

14. 额定电压为110V,阻值 为1000Ω的灯泡, 为了接于220V电源,分别串1000Ω电阻

和1735Ω感抗使用,如图所示. 图6-3(a)的效率和图图6-3(b)的效率一样。 ( )

15

+220∠0V+1000Ω1000Ωj1735Ω1000Ω220∠0V

图(B)图(A) 图6-3(a) 图6-3(b)

- -

15. 在R、L、C串联电路中,当L>C时电路呈电感性,即电流滞后于总电压。 ( )

16.R、L串联电路中,元件两端的电压分别为3V和4V,则电路总电压为5V。 ( ) 17.R、L并联电路中,支路电流均为4A,则电路总电流I=IR

+IL = 8A。 ( )

18. 两个无源元件串联在正弦电流电路中,若总电压小于其中一个元件的电压值,则其中必

有一个为电感性元件,另一个为电容性元件。 ( ) 19. 在正弦电流电路中,两元件串联后的总电压必大于分电压.两元件并联后的总电流必大于分电流。 ( ) π220、e是旋转因子,+j, –j, -1 都可以看成旋转因子。 ( )

j21、正弦量可以用相量表示,所以相量就是正弦量。 ( )

i(t)?100cos(103t?22、电流

4π4π?)3的初相位是3,频率是1000HZ,最大值是100。( )

23、工程上说的正弦电压、电流一般指有效值,如设备铭牌额定值、电网的电压等级等。( ) 24、所有交流量的最大值都是有效值的2倍。 ( )

oou?311.1cos(314t?60)V的相量形式为U?311.1??160V ( )25、电压

26、正弦稳态电路中,电感L的复阻抗为j?L,电容的复阻抗的j?C ( ) 27、正弦稳态电路中,电感电压的相位超前电流90度。 ( ) 28、正弦稳态电路中,电容容抗随频率增大而增大,电感感抗随频率增大而减小。 ( ) 29、已知L、C串联,电压分别为3V和4V则总电压U=7V。 ( ) 30、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均守恒。 ( )

二、选择题

1、电感电压相位滞后其电流90°, 电容电流相位滞后其电压90°,这个结论( )成立。

A. 根本不可能; B. 电容、电感为非线性元件时;

C. 电感电流和电压,电容电流和电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 2. 若i1?10sin(?t?30)A,i2?20sin(?t?10)A,则i1的相位比i2超前( )。

A.20° B.-20° C.40° D.-40° E.不能确定 3、 图6-4示电路中R与ωL串联接到u?10sin(?t?180)V,的电源上,则电感电压

u1=( )V。

A. 6sin(ωt-143.1°) B. 6sin(ωt-126.9°) C. 6sin(ωt+36.9°) D. 8sin(ωt-53.1°)

16

4ΩωL=3ΩuL--

+ui+N

u

-+图6-4 图6-5

4. 若含R、L的线圈接到直流电压 12V 时电流为 2A,接到正弦电压12V 时电流为1.2A,

则X为( )Ω。

A. 4 B. 8 C. 10 D. 不能确定 5. 正弦电流通过电容元件时,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I?j?CU B. IM?j?CUM C. u??Li D. I=UC

E. i??Cu F.P=UCI G.QC=0 H.I=C6. 图6-5示二端网络 N 中,u 与i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dU I.XC??j?C dtφ=Ψu -Ψi可以决定网络 N 的性质。下

A.当φ在0--π/2 时为感性网络 B. φ在0 ̄-π/2时为容性网络 C.│φ│> 90°时为有源网络 D. φ= 0 时网络中只有电阻 7. 如图6-6所示的RLC并联电路Im=5A,IRm=3A,ICm=3A,则 ILm=( )。

A. -1A B. 1A C.4A D. 7/

IRILICIA E. 7A

+U1HRLC1μF10Ω

-V

图6-6 图6-7

8. 在R、L、C并联电路中,若XL>│XC│,则总电流相位比电压( )。

A.滞后 B. 超前 C.同相 D.不能确定 9. 图示6-7电路中,电源电压的有效值U=1V保持不变,但改变电源频率使电阻两端所接电压表的读数也为1V,则此时角频率ω=( )rad/s. A.500 B.1000 C. 1 D.10

E. 1000/(2π)

10. 电路如图6-8所示,若IR=0则( )。

A.IC与IS同相 B. IC与IS反相 C. IC与IS正交

17

+RIsICICA8ΩS8ΩL1L2Uj8Ω-j8Ω

- 图6-8 图6-9

11. 图6-9正弦电流电路中U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读数将 ( )。 A. 增加 B. 不变 C. 有些减少 D. 减至零 12. 图6-10电路中, 电压有效值 UAB=50V, UAC=78V 则 XL =( )Ω。

A. 28 B. 32 C. 39.2 D. 60

ABR=30ΩXL1=40ΩXL+MuiN

CD- 图6-10 图6-11

13. 图6-11二端网络 N 与 M 相联且φ= -135°,则可以看出( )。

A.M为无源感性网络,N为有源网络 B.M为无源容性网络,N为有源网络

C.M为有源网络,N为无源感性网络 D.M为有源网络,N为无源容性网络 14.电路如图6-12所示,ui(t)?2202 COS ? t V,且?CR?1,则u0(t)为 ( )

图6-12 图6-13

A.220 cos (? t?45?) V; B.1102 cos (? t?45?) V; C.220 cos (? t?45?) V; D.1102 cos (? t?45?) V。

15、电路如图6-13(a)所示,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相量图如图(b)所示,则阻抗Z1,Z2和该电路的等效阻抗Z的性质分别为( )。

A.感性、容性、容性; B.感性、感性、容性; C.容性、感性、感性; D.感性、容性、感性。

16、图6-14示RLC串联电路,若(复)阻抗Z?10?0?,则正弦信号源u的角频率为( )

o 18

图6-14 图6-15

6

A.100rad/s B.1000rad/s C.10000rad/s D.10rad/s 17、正弦电流通过电阻元件时,下列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U2u2uUA.I? B.i? C.P? D.P?

RRRR18、图6-15无源二端网络N的平均功率P=20W,功率因数??cos??0.8(滞后),则其无功功率Q等于( )

A.12var B.15var C.-12var D.-15var 19、图6-16正弦交流电路中,若u1?Umcos?tV,则( )

图6-16 图6-17

o

o

A.u2与u1同相 B.u2与u1反相 C.u2超前u190 D.u2滞后u190 20、图6-17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功率Q等于( )

A.500var B.433va C.-433var D.-250var

,则其无功

19

第七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一、计算题

0001、若已知i1??5cos314t?60A,i2?10cos314t?60A,i3?4cos314t?60A。(1)

??????写出上述电流的相量,并绘出他们的相量图;(2)i2和i1,i3和i1的相位差;(3)绘出i1的波形图;(4)若将i1表达式中的负号去掉将意味着什么?(5)求i1的周期T和频率f 2、已知图7-1所示电路中,

求:(1)电流表读数;(2)功率表读数

图7-1

3、下图所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A1:5A;A2:20A;A3:25A。

求:(1)图中电流表A的读数;(2)如果维持A1的读数不变,而把电源的频率提高一倍,再求电流表A的读数。

图7-2

??4、图7-3电路中I1?I2?10A。求I和Us。

图7-3 图7-4 图7-5

??

5、图7-4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U?10?0V,??2000rad/s,求电流I1。

06、图7-5所示电路中,已知负载两端电压u?2202sin314t?143.1V,电流

0??i??222sin?314t?A,求:

20

(a)负载阻抗Z,并指明性质。

(b)负载的功率因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7、两组负载并联,一组S1?1000KVA,功率因数为0.6,另一组S2?500KVA,功率因数为1,求总视在功率和总有功功率。

IS8、如图7-6, 已知:?4?90oA , Z1?Z2??j30 Ω, Z3?30 Ω , Z?45 Ω, 求电流 I.

图7-6 图7-7

9、电路如图7-7所示,试求负载获得最大功率时的(复)阻抗ZL,并求所获得的功率P。 10、图7-8示正弦交流电路,求负载ZL获得最大功率时ZL,并求获得的最大功率。

图7-8

11、正弦交流电路如图7-9所示,问负载ZL为何值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并求此最大功率。

图7-9

?。 12、正弦稳态电路如图7-10所示,试求图中电流I

图7-10

13、如图7-11所示电路为日光灯和白炽灯并联的电路,图中R1为灯管电阻,XL为整流器电抗,R2为白炽灯电阻。已知U?220V,整流管电阻不计,灯管功率为40W,功率因数为

21

0.5,白炽灯功率为60W,求I1,I2,I及总功率因数。

图7-11

14、如图7-12,已知:R=15?, L=0.3mH, C=0.2?F, u?52cos(?t?60),f?3?104Hz .求I ,UR , UL , UC

图7-12

?。 15、用节点电压法求图7-13电路中的U

图7-13

22

第八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一、判断题

1、耦合系数k是表征2个耦合线圈的耦合紧疏程度,k的变化范围是k?1。 ( ) 2、当耦合线圈全耦合时,耦合系数取得最大值1。 ( ) 3、一个电压比为220V/110V的降压变压器,如果次级线圈接上55Ω的负载,则初级输入电阻应为220Ω。 ( ) 二、选择题

1、含耦合电感电路同向串联时等效电感为24H,反向串联时等效电感为12H,则互感M为( )。

A.12H B.3H C.6H D.4H 2、电路如图8-1所示,若 i1?2cos50t A, u2?1502cos(50t?90?) V,则互感

系数M为( )。

A. 1H B. 1.5H C. 2H D. 3H

图8-1 图8-2

3、含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8-2所示,欲使负载电阻RL获得最大功率,则n和RL所获得的最大功率Pmax值应为 ( ) 。

A. C.

n?4,Pmax?4W B.

n?2,Pmax?2Wn?1,Pmax?1W

n?3,Pmax?3W D.

4、耦合线圈的自感L1和L2分别为2 H和8 H,则互感M至多只能为( )。

A. 8 H B. 4 H C. 16 H D. 6 H

5、两互感线圈同向串联总电感为10H,反向串联总电感为6H,则互感是多少。( ) A、1H B、8H C、4H D、16H 6、耦合电感电路如图8-3所示,a、b两端开路,

uab(t)应为( )。

?t?t?t?tA.4e V B.?4e V C.?10e V D.10e V

图8-3

7、一个信号源的电压US=40V,内阻R0=1kΩ,通过理想变压器接RL=10Ω的负载。为使负

23

载电阻获得最大功率,则变压器的变比n应为( )。 A. 1 B. 10 C. 4 D. 40

8、电路如图8-4所示,U?122?0?V,则理想变压器原边电流I1为( )。 A.1??45?A B.1?45?A C.2??90?A D.2?90?A

??

图8-4

9、图8-5示电路中,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 u1?R1i??L1?M?didi B.u1?R1i??L1?M? dtdtdidi D. u2?R2i??L2?M? dtdtC. u2??R2i??L2?M?

图8-5

?10、已知如图8-6Us?10?0?V,电阻R1?1k?,R2?10?,当R2上获得最大功率,此时R2上电压U2为( )。

A.5?0?V B.10?0?V C.0.5?0?V D.1?0?V

?

图8-6

24

第九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一、判断题

1. 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电路中阻抗最小,电流达到最大,且与电压同相位。 ( ) 2. 品质因数Q值越高,电路的选择性越好,但电路的通频带会因此变宽。 ( ) 3. 电路发生并联谐振时,电路呈高阻抗,因此电路两端电压一定时,电路总电流最小。( ) 4. 串联谐振电路中在储能元件两端有过电压现象,因此称为电压谐振。 ( ) 5. 并联谐振电路在储能元件支路中出现过电流现象,的以也称为电流谐振。 ( ) 6. 品质因数高的电路对非谐振频率电流具有较强的抵制能力。 ( ) 7. 感性电路,若保持电源电压不变而增大电源的频率,则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将减少。 ( ) 8. 正弦电流电路中频率越高,则感抗越小,容抗越大。 ( ) 二、选择题

1. 发生串联谐振的电路条件是( ) A.?0?L B.f0?C1LC C.?0?1LC D.f0?L C2. 发生RLC并联谐振的电路条件是( ) A.?0?L B.f0?C1LC C.?0?1LC D.f0?L C3. 电路如图9-1所示的正弦交流电路,已知us=200cosωt V,为使电路谐振,则电压源us

的角频率ω为( )。

A.500 rad/S B.5000 rad/S C.2000 rad/S D. 1000 rad/S

图9-1

4. 一个线圈与电容串联后加1V的正弦交流电压,当电容为100pF时,电容两端的电压为

100V且最大,此时信号源的频率为100kHz,线圈的品质因数为( ) A. 100 B. 1000 C. 50 D. 500 5. 一个串联谐振电路,品质因数为10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容两端电压大小是电阻两端电压大小100倍 B. 电阻两端电压大小是电容两端电压大小100倍 C. 电感两端电压大小是电容两端电压大小100倍 D. 电容两端电压大小是电感两端电压大小100倍

25

第十章 三相电路

一、判断题

1. 三个最大值相等,角频率相同,在相位上互差120°的三个单相交流电的组合,称为对

称三相交流电。 ( ) 2. 三相电路中,中线的作用是使每相负载的相电压对称。 ( ) 3. 并联一个合适的电容可以提高感性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 ( ) 4. 三相电路的总有功功率

P?3UlIlcos?。 ( )

5. 对称三相Y接电路中,线电压超前与其相对应的相电压30°电角。 ( ) 6. 三相电路只要作Y形连接,则线电压在数值上是相电压的3倍。 ( ) 7. 三相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线电流在数值上是相电流的3倍。 ( ) 8. 三相四相制电路中中线上可以装保险丝,但不能装开关。 ( ) 9. 二瓦计法为什么只能用于三相三线制电路的测量而不能用于三相四线制电路的测量。

( )

10. 在三相负载不对称情况下,三相电路总有功功率等于单独计算出各相的有功功率后再进行叠加。 ( ) 11. 对称的Δ形连接电路中,线电流在数值上是相电流的3倍,线电流在相位上滞后与其

相对应的相电流30°。 ( ) 12. 负载Y联结时,线电流等于相电流。 ( ) 13. 负载Δ联结时,线电流等于相电流。 ( ) 14. 无论负载为 Y 或△联结,每相有功功率都应为Pp = Up Ip cos?p。 ( ) 15. 三相总视在功率等于总有功功率和总无功功率之和。 ( ) 16. 无论是瞬时值还是相量值,对称三相电源三个相电压的和,恒等于零,所以接上负载不

会产生电流。 ( ) 17. 电源和负载都为星形联接的三相四线制电路,负载必须是对称的。 ( ) 二、选择题

1. 某对称三相电源绕组为Y接,已知UAB?380?15?V,当t =10s时,三个线电压之和

为( )

A.380V B.0V C.3803V D.220V

2. 三相四线制电路,已知IA?10?20?A,IB?10??100?A,IC?10?140?A,则中

线电流IN为( )

A.10A B.0A C.30A D.17A 3. 三相对称电路是指( )

26

?????A.电源对称的电路 B.负载对称的电路 C.电源和负载均对称的电路 4. 某三相四线制供电电路中,相电压为220V,则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为( ) A.220V B.311V C.380V D.440V

5. 在电源对称的三相四线制电路中,若三相负载不对称,则该负载各相电压( ) A.不对称 B.仍然对称 C.不一定对称

6. 在对称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上,每相负载连接相同的灯泡(正常发光)。当中性线断开

时,将会出现( )。

A.三个灯泡都变暗 B.三个灯泡都变亮 C.仍然能正常发光 D.不能确定 7. 一台三相电动机绕组星形联结,接到U1=380V的三相电源上,测得线电流I1=10A,则

电动机每组绕组的阻抗为( )。

A.38Ω B.22Ω C.66Ω D.11Ω

8. 三相电源线电压为380V,对称负载为星形联结,未接中性线。如果某相突然断掉,其

余两相负载的电压均为( )。

A.380 V B.220 V C.190 V D.无法确定

9. 对称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电源线电压UUV=220∠0°,如不考虑输电线上的阻抗,则

负载相电压UUV= ( )。

A.220∠-120°V B.220∠0°V C.220∠120°V D.220∠150°V

10. 下列三相对称电路功率的计算公式中,不正确的是( )。

A.S?3UPIP B.P?3UPIPcos?

C.Q?3UlIlsin? D.S?SA?SB?SC

11. 下列三相对称电路功率的计算公式中,不正确的是( )。

A.C.S?3UlIl B.S?P2?Q2 D.P?3UPIPcos?

Q?3UpIpsin?

、B、C的对称三相电源上,已知相电压12. 星形接法的对称三相负载接至相序为AuA?10sin?tV,则线电压uAB?( )V。 A.C.103sin(?t?30) B.10/3sin(?t?30) D.103sin(?t?30) 10/3sin(?t?30)

13. 三角形接法的对称三相负载接至相序为A、B、C的对称三相电源上,已知相电流

IAB?10?0A,则线电流IA?( ) A。

A. C.???103?30 B.10/3?30 D.103??30 10/3??30

27

三、计算题 1. 线电压为

Ul?380V的三相电源上接有一对称三角形联结的负载,每相负载阻抗为

Z?36.3?37?,试求相电流、线电流、三相功率。

2. 对称三相感性负载接在对称线电压380V上,测得输入线电流为12.1A,输入功率为5.5KW,求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

3. 有一三相电动机,每相阻抗为Z?29?j21.8,绕组为星形联结接于线电压为

Ul?380V的三相电源上。试求电动机的相电流、线电流以及电源的输入功率。

4. 电源线电压为380V,对称负载Y接,Z=3+j4Ω,求:各相负载中的电流及中线电流。 5. 有一三相电动机,其绕组接成三角形,接在Ul?380V的电源上,从电源所取用的功率为P1?11.43kW,功率因数为cos??0.87,试求电动机的相电流和线电流。

6. 如图10-1所示,对称Y-Y三相电路,电源相电压为220V,负载阻抗Z=(30+j20)Ω,求: (1)图中电流表的读数; (2)三相负载吸收的功率;

(3)如果A相的负载阻抗等于零(其它不变),再求(1)、(2);

A B C IAIB'IC1j?C1j?C1j?C???R R R

图10-1 图10-2

7. 如图10-2所示为对称三相电路,线电压为380V,R=200Ω,负载吸收的无功功率为

15203var。试求:

(1)各线电流;

(2)电源发出的复功率。

8. 电路如图10-3所示,R?7Ω,L?30,Ul?380V,f?50Hz。求相电流、线电流和总功率。

图10-3

28

9. 在RLC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电阻R=15Ω,感抗XL=80Ω,容抗XC=60Ω,电阻上电压有效值UR=30V,试求:

(1)电流有效值I;(2)总电压有效值U;(3)总有功功率P (4)总无功功率Q;(5)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

010. 对称 Y- Y电路中,uAB?3802cos?t?30 V,Z1?1?j2? ,Z?5?j6?,求负载

??中各电流相量。

11. 对称三相电路如图10-4所示,已知:Zl?(1?j2)?,Z?(5?j6)?,

uAB?3802cos(wt?30o)V。求负载中各电流相量。

图10-4

12. 已知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电压为380V(电源端),三角形负载阻抗Z=(4.5+j14)Ω,端线阻抗Z=(1.5+j2)Ω。求线电流和负载的相电流。

13. 对称三相电路如图所示,已知Z?(19.2?j14.4)?,Zl?(3?j4)?,对称线电压

UAB?380V。求负载端的线电压和线电流。

14. 三相相等的复阻抗Z=40+j30Ω,Y形连接,其中点与电源中点通过阻抗ZN相连接。已知对称电源的线电压为380V,求负载的线电流、相电流、线电压、相电压和功率。设(1)ZN=0,(2)ZN=∞,(3)ZN=1+j0.9Ω。

15. 已知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电压Ul?380V(电源端),三角形负载阻抗Z?(4.5?j14)?,端线阻抗Zl?(1.5?j2)?。求线电流和负载的相电流。

16. 将对称三相负载接到三相电源,试比较作Y接和△接两种情况下负载的总功率。 17. 如图10-5所示的三相对称负载,每相负载的电阻R=6Ω,感抗XL?8?,接入380V三相三线制电源。试比较ㄚ形和△形联结时三相负载总的有功功率。

图10-5

29

18. 如图10-6所示为接成三角形的三相对称负载,已知电源电压UL=220V,电流表读数都是IL=17.3A,三相电路总有功功率P=4500W,试求每相负载的电阻和感抗。 19. 接成星型的对称负载,接在一对称的三相电源上,线电压为380V,负载每相阻抗Z=8+j6Ω, 试求:

(1)各相电流及线电流; (2)三相总功率P、Q、S。

图10-6

20. 图10-7示为三相对称的Y-△三相电路,UAB=380V,Z=27.5+j47.64Ω,求(1)图中功率表的读数及其代数和有无意义?(2)若开关S打开,再求(1)。

图10-7

30

第十一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一、判断题

1、在非正弦周期性电路中,对次数越高的谐波,电感的感抗越小,而电容的容抗越大。( ) 2、在非正弦周期性电路中,对次数越高的谐波,电感的感抗越大,而电容的容抗越小。( ) ??3?0??2?60? V。3、电压u(t)=32sinωt+22sin(3ωt+60o)V的相量表达式为U( )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电流表达式的波形中属于非正弦波的是( )。

A. i=(10sinωt+3sinωt)A B. i=(10sinωt+3cosωt)A

C. i=(10sinωt+3sin3ωt)A D. i=(10sinωt-5sinωt)A

2、某一端口网络的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其电压为:

u?t??16?252sin?t?42sin3?t?30??6sin5?t?50?????( ) ??V,则端口电压有效值为:

A. 30V B. 20V C. 35V D. 25V

3、某一端口网络的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其电流为:

( ) i?t????????sin??t???????sin???t????????sin???t??????A,则端口电流有效值为:

A. 19A B. 11A C. 20A D. 22A

4、某一端口网络的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其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u?t??16?252sin?t?42sin3?t?30??6sin5?t?50?i?t???????sin?t??????sin??t???????sin??t??????????V,

( ) ??A,则网络的平均功率为:

??????A. 190W B. 200W C. 173W D. 240W

5、已知一电源电压为u=302sinωt+802sin(3ωt+2π/3)+302sin5ωt V,则电源电压的有效值为( )

A. 140V B. 100V C. 80V D. 90.55V

6、感抗ωL=2Ω的端电压u=[10sin(ωt+30o)+6sin(3ωt+60o)]V时,其中电流为( )A。 A. 5sin(ωt+30o)+3sin(3ωt+60o) B. 5sin(ωt-60o)+3sin(3ωt-30o) C. 5sin(ωt-60o)+sin(3ωt-210o) D. 5sin(ωt-60o)+sin(3ωt-30o)

7、容抗1/ωc=5Ω中电流i=[4sin(ωt+20o)-3sin(3ωt-90o)]A时,其端电压为( )V。 A. 20sin(ωt+20o)-15sin(3ωt-90o) B. 20sin(ωt-70o)+15sin(3ωt) C. 20sin(ωt-70o)+5sin(3ωt) D. 20sin(ωt-70o)-5sin(3ωt-90o) 8、感抗ωL=3Ω与容抗1/ωc=27Ω串联后接到电流源[3sinωt-2cos3ωt]A上,其端电压为( )V。

A. 72sinωt-48cos3ωt B. -72cosωt

C. -72sinωt D. -72sinωt-48sin3ωt

31

9、当R=3Ω与ωL=4Ω串联后外加电压为[45+30sin(ωt-30o)]V时,电流为( )A。

A. 15+6sin(ωt-83.1o) B. 6sin(ωt-83.1o)

C. 15+6sin(ωt-66.9o) D. [15+6sin(ωt-83.1o)]/2 10、当R=4Ω与1/ωc=3Ω串联后外加电压为[60-25sin(ωt+30o)]V时,电流为( )A。

A. 5cos(ωt-23.1o) B. 5sin(ωt-113.1o) C. 15-5sin(ωt+66.9o) D. 5sin(ωt+66.9o)

11、当ωL=4Ω与1/ωc=36Ω并联后外加电压(18sinωt+3cos3ωt)V时,总电流为( )A。

A. 4sin(ωt-90o)+2/3cos3ωt B. -4cosωt C. 4sin(ωt+90o) D. 4sinωt+2/3cos3ωt

12、当R=4Ω与1/ωc=3Ω并联后的总电流为[2+3sin(ωt+30o)]A时,其端电压为( )V。

A. 9sin(ωt-60o) B. 8+9sin(ωt-60o) C. 8+7.2sin(ωt-23.1o) D. 8+15sin(ωt-6.9o)

13、若电压u=[302sinωt+402cos(3ωt-2π/3)+402cos(3ωt+2π/3)]V,其中ω=103rad/s,则电压u的有效值为( )V。

A. 110 B.302?402?402 C. 70 D. 50 14、若电流i=[3+6sin(ωt+30o)+2sin5ωt]A,则该电流的有效值为( )A。

A. 11 B.29 C. 7 D. 7/2

15、若电路的电压u=[10+20sin(ωt-30o)+8sin(3ωt-60o)]V,电流 i=[3+6sin(ωt+30o)+2sin5ωt]A,则该电路的平均功率为( )W。 A. 60 B. 90 C. 64 D. 98

16、当R=10Ω与ωL=10Ω串联后外加电压为[10+20sinωt]V时,电流的有效值为( )A。

A. 2 B. 1.5 C. 2 D. 3

17、当R=10Ω与ωL=10Ω串联后外加电压为[10+20sinωt]V时,电阻R吸取的有功功率P为( )W。

A. 10 B. 20 C. 30 D. 40

32

第十二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一、计算题

1、电路如图12-1所示,要求用拉普拉斯变换法求uC(t)。

图12-1 图12-2

2、图12-2电路中,R =500kΩ,C=1μF ,电流源电流 is(t)=2e-tμA,设电容上原无电压,用复频域分析法求uc(t)。

3、电路如图12-3所示,已知US=10V,L1=0.1H,L2=0.5H,R1=10Ω,R2=20Ω。开关S打开前电路已达稳态。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求iL1(t)和iL2(t)。

图12-3 图12-4

4、电路如图12-4所示,t=0时打开开关K ,试用复频域分析法求电流i1 。

5、电路如图12-5所示,电路激励为i(t)=ε(t),响应为u1(t)、u2(t),用复频域分析法求阶跃响应u1(t)、u2(t)。

图12-5 图12-6

6、图12-6电路中两电容原来未充电,在t=0时将开关S闭合,已知US=10V,R=5Ω,C1=2F,C2=3F,求t≥0 时的i、i1、i2。

7、电路如图12-7所示,开关S原’合的,电路处于稳态。若S在t=0 时打开,已知US=2V,L1=L2=1H,R1=R2=1Ω。试求t?0时的i1(t)和UL1(t)。

33

图12-7 图12-8

8、图12-8电路中uS(t)为直流电压源,开关S闭合已达稳定状态。t=0时开关断开,求开关断开后总电流i和电容上电压uC1和uC2。已知uS(t)=30V,C1=0.2μF,C2=0.1μF,R1=100Ω,R2=200Ω。

9、如图12-9所示,稳态时闭合S。求 t≥0时的 uL(t),要求利用运算法求解。

图12-9 图12-10

10、动态电路如图12-10所示,开关S在a时电路已达稳态,t=0时将开关S合向b。试用拉氏变换法求电感的电流iL和电容的电压

uc。

11、图12-11中电路原处于稳态,t=0时刻,开关合上,用运算法求iL。。

图12-11 图12-12

12、在图12-12中,电路原处于稳态,t=0时开关S闭合,试用运算法求解电流I1(S)。

图12-13 图12-14

13、图12-13电路中,R1=2Ω,R2=2Ω,L1=2H,L2=3H,开关S在t = 0时闭合,画出运算

34

电路图,用运算法求i2 。

14、电路如图12-14,设电容上原有电压100V,电源电压US=200V, R1=30Ω,R2=10Ω,L=0.1H,C=1000μF。求S合上后电感中的电流 iL(t)。

15、图12-15示电路在t=0时合上开关S,用运算法求i(t)。

图12-15 图12-16

16、图12-16电路在t=0时合上开关S,用运算法求i(t)及uC(t)。

17、图12-17电路中的电感原无磁场能量,t=0时合上开关S,用运算法求电感中的电流iL1、iL2。

图12-17 图12-18

18、图12-18电路中R1?10?,R2?10?,L?0.15H,C?250?F,u?150V, S闭合前电路已达稳态。用运算法求合上S 后的电感电压uL。 19、图12-19电路中

is?2e?t?(t)A, 用运算法求U2(s)。

图12-19

20、电路如图12-20所示,已知US1(t)=?(t)V,US2(t)=?(t)V,C1=C2=1F且没有初始储能,R1=R2=R3=1Ω。求:

(1)画出图示电路的运算电路。

(2)以结点0为参考结点列写运算电路结点电压方程,并求u1(t)和u2(t)。

35

图12-20

21、电路如图12-21所示,已知iL(0-)=0A,t=0时将开关S闭合,求t>0时的uL(t)。

图12-21

22、图12-22电路中,I1?1H,L2?4H,M?2H,R1?R2?1?,Us?1V。电感中原无磁场能。t?0时合上开关S,用运算法求i1、i2。

图12-22

36

第十三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一、选择题

1、关联矩阵A描述的是( )的关联性质。

A. 结点与支路

B. 割集与支路

C. 回路与支路

D. 结点与回路

2、回路矩阵B描述的是( )的关联性质。

A. 结点与支路

B. 割集与支路

C. 回路与支路

3、割集矩阵Q描述的是( )的关联性质。

A. 结点与支路

B. 割集与支路

C. 回路与支路

37

D. 结点与回路

D. 结点与回路

第十四章 二端口网络

一 判断题

1、两个无源二端口并联,等效二端口的Y参数矩阵等于原来两个二端口Y参数矩阵相乘。( ) 2、两个无源二端口串联,等效二端口的Z参数矩阵等于原来两个二端口Z参数矩阵相加。( ) 3、两个无源二端口级联,等效二端口的T参数矩阵等于原来两个二端口T参数矩阵相乘。( ) 4、二端口网络一定是四端网络,但四端网络不一定是二端口网络。( ) 5、对称线性二端口网络一定是互易的,互易二端口网络也必然是对称的。( ) 6、不含受控源的线性二端口网络都是互易的。( )

7、当Y12=Y21时,必然有Z12=Z21,H12= -H21,AD-BC=1。( )

8、在Y、Z、H、T四种参数中,只要知道其中一种参数,就可以求出其它三种参数。( ) 二 选择题

1、对于互易的二端口网络,其Z参数满足的条件是:( )

A. Z12=Z21 B. Z12= -Z21 C. Z11=Z22 D. Z11= -Z22 2、对于互易的二端口网络,其Y参数满足的条件是:( )

A. Y12=Y21 B. Y12= -Y21 C. Y11=Y22 D. Y11= -Y22 3、对于互易的二端口网络,其T参数满足的条件是:( )

A. AD-BC=1 B. AD=BC C. B=C D. A=D 4、对于互易二端口网络,下列关系中( )是错误的。

A. AD-BC=1 B. Y12=Y21 C. H12= H21 D. Z12=Z21

5、对于任何一个不含受控源的线性二端口网络,只要( )个独立参数就足以表征它的性能。 A.1

B.2

C.3

D. 4

6、如图14-1所示直流二端口网络中,已知R=2Ω,则Y参数Y11,Y12,Y21,Y22依次为( )。

A. 2S,0.5S,0.5S,2S B. 2S,-2S,-2S,2S C. 0.5S,-0.5S,-0.5S,0.5S D. 不能确定

图14-1 图14-2 图14-3

7、如图14-1所示直流二端口网络中,已知R=4Ω,则Y参数Y11,Y12,Y21,Y22依次为( )。

A. 4S,0.25S,0.25S,4S B. 4S,-4S,-4S,4S C. 0.25S,-0.25S,-0.25S,0.25S D. 不能确定

38

8、图14-2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Z11,Z12,Z21,Z22依次为( )Ω。

A. 1/3,1/3,1/3,1/3 B. 1/3,-1/3,-1/3,1/3 C. 3, 3, 3,3 D. 3, -3, -3,3

9、图14-3二端口网络的T参数A,B,C,D依次为( )。

A. 1,1,0,1 B. 1,0,0,1 C. 1,0,1,1 D. 0,1,1,0 10、直流二端口网络中,已知U1=10V,U2=5V,I1=2A,I2=4A,则Y参数Y11,Y12,Y21,Y22依次为( )。

A. 0.2S,0.4S,0.4S,0.8S B. 0.8S,0.4S,0.4S,0.2S C. 不能确定 11、图14-4二端口网络中,已知R=8Ω,则T参数A,B,C,D依次为( )。

(A) 1,0,0,16 (B) 1,8,0,1 (C) 2,1,1,8 (D) 不能确定

图14-4 图14-5 图14-6

12、图14-5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Y11,Y12,Y21,Y22依次为( )S。

A. 1/6,1/12,1/12,1/6 B. 6,-12,-12,6 C. 1/12,-1/6,-1/6,1/12 D. 1/6,-1/12,-1/12,1/6

13、图14-6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为( )。

A、Z11=20Ω Z12=15Ω Z21=25Ω Z22=20Ω B、Z11=10Ω Z12=7.5Ω Z21=7.5Ω Z22=9.375Ω C、Z11=9.375Ω Z12=10Ω Z21=10Ω Z22=7.5Ω D、Z11=10Ω Z12=7.5Ω Z21=15Ω Z22=25Ω

14、图14-7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为( )。

A、Y11=1/4S Y12= -1/5S Y21= -1/5S Y22=4/15S B、Y11=4/15S Y12=1/4S Y21=1/4S Y22= -1/5S C、Y11=1/20S Y12=1/15S Y21=1/25S Y22=1/20S D、Y11=1/4S Y12= -1/5S Y21=1/15S Y22=1/25S

图14-7 图14-8 图14-9

15、图14-8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Y11,Y12,Y21,Y22依次为( )S。

A. 5/3,4/3,4/3,5/3 B. 1,-4/3,-4/3,1

39

C. 5/3,-2,-2,5/3 D. 5/3,-4/3,-4/3,5/3

16、图14-9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Z11,Z12,Z21,Z22依次为( )Ω。

A. 5/3,4/3,4/3,5/3 B. 1,4/3,4/3,1 C. 5/3,-2,-2,5/3 D. 5/3,-4/3,-4/3,5/3

17、图14-10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Y11,Y12,Y21,Y22依次为( )S。

A. 0.1,-0.01,-0.01,0.9 B. 0.1,-0.01,1,0.9 C. 10,-1,1,10 D. 0.1,1,1,0.2

图14-10 图14-11 图14-12

18、图14-11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Z11,Z12,Z21,Z22依次为( )Ω。

A. R,6R,R,6R B. R,-4R,-4R, R C. R,-4R,R,-4R D. 5,R,-5,6R

19、图14-12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Y11,Y12,Y21,Y22依次为( )S。

A. -1/R,1/R,1/R,-1/R B. 1/R,1/R,-1/R,-1/R C. -1/R,-1/R,-1/R,-1/R D. -1/R,-1/R,1/R,1/R

20、图14-13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Z11,Z12,Z21,Z22依次为( )Ω。

A. Z2,Z2/n,Z2/n,(Z1+Z2)/n B. Z2,nZ2,nZ2,(Z1+Z2)/n C. Z1,Z1/n,Z1/n,(Z1+Z2)/n D. Z2,Z2/n,Z2/n,n(Z1+Z2)

22

图14-13 图14-14

21、图14-14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Y11,Y12,Y21,Y22依次为( )S。 A. 1/R0,n/R0,n/R0,n/R0 B. 1/R0,-n/R0,-n/R0,n/R0 C. 1/R0,-n/R0,-n/R0,n/R0 D. -n/R0,n/R0,n/R0,1/R0

2

2

40

附录 习题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9、√ 10、× 11、× 12、√ 13、× 14、√ 二、选择题

1、A 2、B 3、C 4、A 5、A 6、D 78、B 9、A 10、A 11、B 12、A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A 2、B 3、C 4、B 5、A 三、计算题 1、解:I=2A。

41

7、√ 8、×15、× 16、×、B

aaI2A4?1A4?1?I3A2?1?b2、解:

b

根据戴维南定理,可先将3欧与3V的电压源进行等效代换,将两电流源合并后进行化减,化减后可计算得:UOC=4.8V

RO=2∥3=1.2Ω

故所求电压U?3.43V 3、解:

(1)将图中电压源与电阻串联转换成电流源与电阻并联,如下图所示,其值为:

IS=6/2=3(V) R=2?

(2)将两个并联的电流源等效成一个电流源,并联的电阻等效成一个电阻,其值为 IS=9A ,R=1? (3)分别将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等效成成电压源与电阻串联形式,其值为: US1=9V,R=1?

US2=4V,R=2?

i?9?4?0.5A 104、解:可列KVL方程

?2I?6I1?US? ?2I?2(I?I1)?2I?US5、解:利用Y? I1?

UI6I?IRin?S??5 ?II2

??等效变换公式可得最后等效电路如右上图,则

103.570?? A3.5//5.5?0.253.5?5.543

I? 42

6、解:列KVL方程

?uab?2 u1?u1?3 u12??u? V1u?R(1?u/2)ab1?3 ?R?3 ?

7、解:可列KVL方程

?2I?6I1?US? ?2I?2(I?I1)?2I?US

? I 1?I2

Rin?US6I?I??5 ?II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二、计算题

1、解:

(1/R1+1/R4+1/R6)Un1-1/R4 Un2-1/R6 Un3=is1-is6 -1/R4 Un1+(1/R2+1/R4+1/R5) Un2-1/R5 Un3=0 -1/R6 Un1-1/R5 Un2+(1/R3+1/R5+1/R6)=is6+us3/R3 2、解:

(0. 5+0. 25+1)UA-UB= 6 即: 1.75UA-UB= 6 -UA+(1+0. 5+0. 25)UB=-6 -UA+1.75UB=-6

3、解

(R1+R2)Ia-R2Ib = US1- US2 -R2Ia + (R2+R3)Ib - R3Ic = US2

43

-R3Ib + (R3+R4)Ic = -US4

4、解: 网孔Ⅰ:?R2?R3?R4?im1?R2im2?R4im3?us6

网孔Ⅱ:?R2im1??R1?R2?R3?im2?R3im3?0 网孔Ⅲ:?R4im1?R3im2??R3?R4?R5?im3??us2 5、列图示电路支路电流方程:

??i1?i2?i6?0?KCL ??i2?i3?i4?0 (1) ??i?i?i?0?456 ?u1?u2?u3?0

?R?1i1?R2i2?R3i3?uS1KVL ???u3?u4?u5?0 ? ??R3i3?R4i4?R5i5??R5iS5 ??u?u?u?046?2 ??Ri?Ri2244?R6i6?0?6、解:网孔电流方程为

?(5?30) im1?30 im2?20? ??30 im1?(10?30) im2??10 ?35 im1?30 im2?20? ???30 im1?40 im2??10

利用行列式法可求出

?im1?1 A? ?im2?0.5 A

? i1?im1?1 A ; i2??im2?? 0.5 A ; i3?im2?im1?? 0.5 A7、解:因电流源两端有电压,假设为U,则

?3Im1?Im2?2Im3?U?7???Im1?6Im2?3Im3?0??2I?3I?6I?U?0m1m2m3 ?

补充:Im1?Im3?7

?Im1?9 A , Im2?2.5 A , Im3?2.0 A , U??13.5 V

44

8、解:列网孔电流方程时先将受控电源等同于独立电源,写出网孔电流方程后,再将受控源控制量用网孔电流表示。

?12Im1?2Im2??8IX?6? ??2Im1?6Im2??4?8IX

又 IX?Im2

?12Im1?6Im2?6? ???2Im1?2Im2??4

?Im1??1 A , Im2?3 A , IX?3 A 9、解:结点编号如图所示,则有

?(1?1?1) u?1 u?120?20k40k10kn110kn220k???1 un1?(1?1?1) un2??9020k10k40k40k ?10k un1?40 V, un2?10 V ?10、解:列结点电压方程时,电压源跨接在两个结点之间,先设一个未知电流I

?(G1?G2) un1?G1 un2??I???G1 un1?(G1?G3?G4) un2?G4 un3?0??G u?(G?G) u?I4n245n3?

un1?un3?US, 补充:11、解:列网孔电流方程时先将受控电源等同于独立电源,写出网孔电流方程后,再将受控源控制量用网孔电流表示。

?12Im1?2Im2??8IX?6? ??2Im1?6Im2??4?8IX

又 IX?Im2

?12Im1?6Im2?6? ???2Im1?2Im2??4

45

?Im1??1 A , Im2?3 A , IX?3 A 12、解:

?(G1?G5) un1?G1 un2?G5 un3?iS???G1 un1?(G1?G2?G3) un2?G3 un3?0??G u?G u?(G?G?G) u?05n13n2345n3?

13、解:出现受控源时,暂将其看作独立电源列方程,然后把受控源的控制量用结点电压表示,代回原方程进行整理。

??(G1?G2) un1?G2 un2?is??G2 un1?(G2?G3) u?n2?g ux

?G4 un3??g ux

补充: ux?un1?un2

??(G1?G2) un1?G2 un2?is??(G2?g) un1?(G2?G3?g) un2?0?

?g un1?g un2?G4 un3?0

R4 对 un1, un2 无影响!

第四章 电路定理(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二、选择题

1、D 2、C 3、A 三、计算题

1、解:

U500C?85?35?30?50?80V R0?30?535?4.29Ω R = 4.29?获最大功率。

P?802max4?4.29?373W 2、解:戴维南等效电路: Uoc=20v (2分) Ro=5Ω

46

、× 9、×

R=5Ω时,其吸取功率最大 PRLMax= Uoc * Uoc/4 Ro

=20W

3、解:

R=2?时获得最大功率 UOC=0.5

0.521?瓦 Pmax=

4?2324、解:

10V电压源单独作用u'=4V 4A电流源单独作用u\?2.4= -9.6V 共同作用u=u'+u\5、解:

2V电压源单独作用,1A电流源断路I1=0, 1A电流源作用,2V电压源短路

I2=2/3A,共同作用电流I=2/3 6、解:可求出:uoc=4V, Req=20k, 故 R = Req=20k, 可获得最大功率

pmax2uoc??0.2 mW4Req

7、解:应用叠加定理,作10V、4A单独作用的等效电路,则有

?1?i1?1??i2?10?1??1??1A,u3??10i1?1??4i2??6V6?4

i1?2???4?2??2??2??4??1.6A,i2?4?i1?2??2.4A,u3??10i1?2??4i2?25.6V6?4

(1)(2)?u?u?u?19.6V333

47

8、解:该网络的VAR可表示为

u?uoc?Req i

S1: 求uoc

'\'%uoc?uoc?uoc?uoc

?is1

S2: 求Req

R1R1?R2R1?R2?R3?is2?R3?Us3R1?(R2?R3)(R1?R2)?R3R1?R2?R3 RRi?(R1?R2)R3is2?(R1?R2)Us3 ?13s1R1?R2?R3

Req?Rab?(R1?R2)//R3?(R1?R2)R3R1?R2?R3

9、解: uoc?(i?0.5 i)R2?R1i?10?10?(R1?0.5R2) i?10

isc?10?1 AR1?0.5R2150uoc?10?1500?isc1/150

Req?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