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口的社会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的社会构成的变动即人口的阶级构成、民族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构成和宗教构成等方面的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会导致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一定会导致人口的社会变动。
七、社会流动与人才流动
人才流动和社会流动至少在两个方面存在差别: 一是流动的主体不同。社会流动的主体是所有的社会成员,而人才流动的主体只是部分社会成员即能够称为人才的社会成员。
二是流动的向度不同。社会流动的方向可能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是水平流动;而人才流动的方向至少是水平流动,更多的是向上流动,否则,人才流动也就失去了意义。 八、中国中产阶级五大类型
一是白领阶层。包括经理;外资企业白领雇员;国有和其他形式企业的中下层管理人员;特殊垄断行业(金融保险、电信等)的中下层管理人员和雇员。 二是中、小规模企业的商业精英阶层(企业家)。是经济资本相对雄厚的群体。包括中、小型私营企业主;国有、合资等企业的承包经营者。 三是一定层次的政府官员(政治精英),行政职位大概是分属于局级、处级、科级。政治资本相对雄厚的群体。经过几次的机构改革和大幅度提高公务员薪水,中国目前政府职员的收入水平已在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之上。据中国社科院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官员已成为中产阶层。 四是专业人士(智力精英)。文化资本相对雄厚的群体。这部分群体涉及的领域很杂,包括教授、研究员等高级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大、中学教师;建筑师;律师;会计师;精算师;科技人才。
五是新型文化人。影视制作人;编辑;记者;专业撰稿人等。大都工作在朝阳型的文化产业,并能从资讯中接触到大量的消费品位、潮流等信息,被布迪厄等称之为提供符号产品与服务的新型小资者的文化媒介人(1984,359)。中国的情况与欧洲相仿,由于处于社会空间的上升轨迹,人数在不断的增。 九、新富阶级的构成: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主;拥有一定权利的干部; 部分国有(集体)企业老总; 某些特殊行业的职员、经纪人、各类明星; 靠非正当生意起家的“暴发户” 。
第十一章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越轨行为
一、越轨的含义:社会越轨行为就是社会成员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因此,越轨行为是和社会失范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规范是人们在在社会生活的长期实践中累积形成的,用以调节其成员与成员、成员与社会的行为标准、准则或规则。社会规范一方面是对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另一方面是通过某种习俗、传统方式固定下来或由国家及社会组织认可,构成一定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 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社会规范无处不在…… 因此,社会越轨行为也无处不在……
1、越轨是人的某种行为存在(行为)2、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价值判断(评判者)3、越轨以社会规范为前提和基础(评判标准)所以,越轨行为是一个相对概念,具有不确定性,因时、因地、因情况、因文化、因人而异。
二、越轨的类型
(一)犯罪行为:它是一种违反刑事法规而应受到刑事处罚的特殊的越轨行为。 (二)反社会行为:指对他人与社会造成损害以至造成严重破坏的行为。 (三)异常行为:指由于情境因素的刺激所引起的人们心理上的不平衡和生理上的障碍或混乱所表现的行为,包括因精神疾病、心理变态导致的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四)不道德行为:指违反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行为,如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 (五)自毁行为:指违反社会规范的自我毁灭或自我毁坏的行为,如吸毒、酗酒、自杀等。
(六)不适当行为:指违反特定场合的特定管理规则但对社会无重要损害的行为。如衣着不当等。 创造性越轨: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消极性越轨:不合社会发展潮流
25
1、违规行为2、违警行为3、违法行为 三、越轨的解释
(一)生物学解释:生物学根据对犯罪分子的临床研究,发现犯罪分子在生物学的意义上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
(二)心理学解释:如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按照快乐的原则行事,一切以自己的需要满足为中心。自我:在外界环境和教育者的引导下发展出来的一种人格结构,以现实的原则行事,代表理智和机智,协调本我和外加环境的关系,让本我得到合理的满足。超我:代表良心、道义等高级社会规则,按照完美的原则行事。自我和超我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本我,人就会有越轨犯罪的倾向和可能。 (三)社会学解释
1、涂尔干的失范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社会各部分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社会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下相互适应过着正常的生活。但在社会迅速变动的时代,当文化价值和社会结构以不同的速度变化时,原来某些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就可能失效,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们就会手足无措,处于无所遵循的迷茫状态,生活变得没有目的,从而引发自杀等越轨行为,而另一些人则趁乱而为所欲为。 2、默顿的“目标——手段”说:(1)社会作为一个文化体系提出了值得奋斗的合法目标(2)同时也限定了实现合法目标的合法手段(如努力工作、读书求学)(3)但社会在结构的安排上却并没有为每一个人提供实现合法目标的合法手段。(4)有些人具备了通过合法手段实现合法目标的能力与条件,而有些人则不具备这种能力和条件。(5)在后面一种情况下,人们要么认命,即遵从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要么就会违背社会所认可的手段来实现社会倡导的目标,如此就产生了越轨行为。
3、标签论:社会创造了越轨行为。标签理论认为:越轨与非越轨的区别不在于越轨行为本身的特质,在于人们对越轨行为贴上了越轨的标签。所以越轨是社会定义的产物,是别人对此行为反应的产物。 越轨者如何成为越轨者的过程:最初的越轨往往是偶然的、轻微的、一念之差,但是一旦一个人因此被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他就可能真的以越轨者的方式来行为,从而进一步表现出那些被认为是越轨的行为,并成为一种习惯。*初级越轨、次级越轨
4、亚文化群理论:越轨行为并不是越轨者自己有意违背社会规范,实际上他们也在遵循规范,只是他们所遵循的规范在主文化看来属于越轨亚文化。
5、社会学习论:对于越轨者而言,越轨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来的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了有关越轨的信息之后逐渐学习而获得的。(例如孩子们在电视中看到暴力场面,就会在和游戏中就会加以模仿。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承担社会化的机制比如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影视媒体等都应该为越轨行为承担责任。
6、差异交往论:所有的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如何社会化取决于他们与谁交往。一个人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了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他与越轨群体的交往越密切,对犯罪的认同感就越强,学到的犯罪手段和犯罪的动机越高,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近墨者黑、孟母三迁 )
(四)环境学解释:天体运动、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因素都被当作影响甚至决定人类活动的特别重要的因素。
四、越轨的作用
负功能: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过多的越轨行为会使人形成焦虑和不安全感,往往对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形成威胁。 正功能:(1)过多的越轨行为会使得我们进一步认识和反思规范是否存在问题,从而有助于规范的调整和完善。
(2)越轨是相对于现存的价值体系而言的,对规范的偏离和违背有时候就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一些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越轨行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3)社会的预警和安全阀。如果在某一个时期内越轨者增多,能够预警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够及时调整结构中的问题,那么就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
1、价值中立作用2、推动社会发展作用3、阻碍社会发展作用
26
五、创新行为
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
第二节 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加以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
1、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制度控制:有明文规定(如法律法规)的控制。非制度控制:通过舆论、
风俗、习惯、教化、伦理道德的力量,来影响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约束人们的行为。
2、硬控制(政权、法律和纪律)政权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用国家机器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形式。政权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控制手段。政权的社会控制以法律为基础,它除了运用惩罚性、威慑性或暴力手段进行控制外,还运用教育等方式,通过向国民灌输统治阶级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倡导政府所提倡的行为方式来教化国民??
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并依靠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规范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法律具有阶级性、广泛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为其成员规定的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软控制(习俗、道德、信仰、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俗。习俗的社会控制功能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指导和约束。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道德是一定社会用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根据调整关系的范围,道德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部分内容。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来控制人们的思想、行为及相互关系,从而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非现实力量或某种价值体系无限信服和崇尚,甘愿受其支配甚至为之献身。信仰的典型形式是宗教信仰和主义信仰。
群体意识是一定的人群所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家庭意识、行业意识、阶层意识、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等,是处于不同层次的群体意识。对社会群体来说,群体意识是重要的控制手段。 舆论是公众对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舆论的范围有全国性的、地方性的、社区性的和行业群体性的等多种。从起源看,舆论可分为民间舆论和权力者制造的舆论。社会舆论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
舆论通过公布真相,实现社会控制。(黑砖窑事件、瓮安事件)舆论通过批评建议,保持社会控制。(三鹿奶粉事件)舆论通过重塑共识,强化社会控制。(哈尔滨六警察事件、华南虎事件) 3、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
内在控制:出于内心的自觉意识,其控制的直接动力来自于行动者本身。符合规范的自觉意识源于前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文化、规范的内化。外在控制:社会监控、社会惩罚。
4、积极控制与消极控制:积极控制:用奖励的方式来引导。消极控制:用惩罚的方式来约束 5、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 三、社会控制的意义 四、社会控制的功能
正功能:实现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持社会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发展
负功能:控制过度会压制创新,导致僵化;片面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会扩大社会矛盾
附:社会调查方法 一、访谈法
访谈法,就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直接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情况或探讨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 一、标准化访谈与非标准化访谈
1、标准化访问,也称结构性访问,就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访谈表所进行的访问。 这种访问的特点是:选择访问对象的标准和方法,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以及对被访问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都是统一设计的,甚至连访谈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等外部条件,也
27
力求保持基本一致。 1、附记
被访家庭编号: 被访家庭地址: 市 区 居委会访问日期: 年 月 日访问时间: 午 时 分至 时 分访问意见:访问过程中除被访者和你以外,有无他人在场?(A)有 (B)没有 2、访前语:“我是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的学生(同时递上有关证件),我们正在参加南京市政府关于文明卫生城市创建的调查活动,想找您了解一些情况,征求一些意见和看法,问题很简单,很容易回答。需要花费您一定的时间,谢谢!”
3、表头:基本情况:性别: 年龄: 学历: 职业: .家庭成员构成: . 4、正题
5、结束语(1)我们的访谈就要结束了。我很想知道访谈有没有使您产生兴趣? . A、很有兴趣 B、有些兴趣 C、没有兴趣
(2)非常感谢您对我们调查工作的支持!您的意见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帮助,请问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2、非标准化访谈:非标准化访问,也称非结构性访问,就是按照一定调查目的和一个粗线条调查提纲进行的访问。这种访问方法,对访问对象的选择和访谈中所要询问的问题有一个基本要求,但可根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作必要调整。非标准化访问,有利于充分发挥访问者和被访问者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适应千变万化的客观情况,有利于调查原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利于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但是,这种方法对访问者的要求较高,对访问调查的结果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单层次访谈提纲: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 双层次访谈提纲
关于农村致富后社会关系有何改变 致富后社会交往有何改变:(1)亲属之间有何改变(2)邻里之间有何改变(3)与村干部的关系有何改变
致富后交往方式有何改变:(1)亲属之间有何改变(2)邻里之间有何改变(3)与村干部的关系有何改变
二、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
(一)个别访谈:一对一的单独访谈方式。实施过程1、做好访问前的准备2、建立良好的访谈氛围3、重视访谈技巧,灵活控制访谈全过程4、做好访问记录
(二)集体访谈法:集体访谈法即开调查会,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的方式了解社会情况或研究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 二、访谈技巧
一、如何接近被访问者 :访问的第一个环节是接近被访问者。接近被访问者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称呼的问题。称呼恰当,就为接近被访问者开了一个好头;称呼搞错了,就会闹笑话,甚至引起对方反感,影响访问的正常进行。
对被访问者的称呼,应注意几个问题:1)要入乡随俗、亲切自然。2)要符合双方的亲密程度和心理距离。3)既要尊重恭敬,又要恰如其分。4)要注意称呼习俗的发展和变化。
二、功能性问题:是指在访谈过程中为了对被访问者施加某种影响而提出的问题。 1)接触性问题。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不是了解这些问题本身,而是为了比较自然地接触被访问者。 2)试探性问题。提出这些问题是为了试探一下,看访谈对象和时间的选择是否恰当,以便决定访谈是否进行和如何进行。
3)过渡性问题。有了过度性问题,访谈过程就会显得比较连贯和自然。
4)检验性问题。提出一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真实、可靠。 三、听的技巧
听的三个层次:1)表面的听,即半听半不听,耳朵在听别人讲话,脑子在想别的事,结果大部分内容没有听进去。2)消极的听,即在被动地以耳听音,但没有开动脑筋去理解、记忆,因而听的内容很快就忘的差不多了。3)有效的听,即积极、专心地听,不仅以耳“察言“、以眼“观色”,而且积极开动脑筋,理解讲的观点,推测言外之意,并反复记忆和考虑如何做出反应。 四、引导的运用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