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学习方法研究(邓映花) 下载本文

学生语言文字学习方法的研究

邓映花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而文字的应用却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阅读理解中,教师应该把教学的触角更多的指向语言文字应用成眠。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准,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探寻语言文字的精妙,增长学生语言文字的智慧。在这前提下我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一, 借助诵读,感受文本内容,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 诵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一篇新课文,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让其感受课文的整体美。其次,整体个体朗读,学生可以掌握语言,节奏,情感,气势等。一定程度上,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整片文章的遣词用法和巧妙布局。

课文《小草之歌》是一首现代诗歌。全文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用小草的口吻,长处自己虽然是一颗弱小的小草,但是它是非常自豪的。全文语言优美,用词生动,御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及其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让学生在一遍遍诵读中领略语文中蕴藏的奥秘,用形象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

联想和想象

运用准确的语言文字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在课堂中对课文进行小结,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一味的自己单方面传授。其实,教师要训练学生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文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中心意思。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可详可略,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二, 抓关键词句,体会字词作用,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的奇妙

在《小兵张嘎夺枪记》中,文章篇幅较长,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标题“夺枪二字以及怎样夺枪”这一系列的 问题可以围绕全文理解,以点纵观全文,把鬼子丑恶嘴脸与嘎子的聪明机智形象做对比。在独特的词语句式,段落中获得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 剖析课文,体会表达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艺术美

语言的优美可以从作者的表达方法看出,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到文章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到积累,规范言语的范式上,以此总结语言文字应用的规律,领悟语言应用的奇妙。 四, 学以致用,鼓励创新,体会语言文字的戏剧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领悟和挖掘出语言表达方法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

机,合理创新。努力为孩子们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鼓励孩子勇于实践,大胆实践,在创新中成长。《蒲公英的梦》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一个短句。让学生当小演员,以此激发学会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表达欲望,将书本无声的语言文字巧妙的转化成有声有动作有画面又有情景的语言文字运用。

五, 通关全文,把握写作方法,学习语言文字的结构美

阅读教学应该结合课文内的理解,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手法,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的。

总之,语言素养的形成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知识积累,思想内容的把握,也不是一味追求语言文字的形式,而是,一个人知,情,意,能的 心智活动和语文修养的有机统一并逐步丰盈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训练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升华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这既有利于对课文人文精神的感悟,提高其应用语文文字的表达能力,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