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跟踪训练 10.1常见的酸碱盐 下载本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跟踪训练 10.1常见的酸碱盐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是消石灰,故选B. 【分析】根据已有的氢氧化钙的俗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答案】 D

【解析】【解答】浓盐酸敞口放置会挥发出氯化氢,溶质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吸收水分,溶剂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硫酸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3.【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没有盐,故符合题意; D、C6H12O6属于有机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物质的类别,利用酸、碱、盐、单质的概念来判断物质的所属类别即可. 4.【答案】 A

【解析】【解答】A、由于Mg+2HCl=MgCl2+H2↑,每24份质量的镁参与反应就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说明溶液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在逐渐的增多至不再发生变化,但溶液本来就有不是从0开始,故A正确; B、稀盐酸是反应物,因此它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在逐渐的减小至不再发生变化,故B错误; C、氯化镁为生成物,质量从0开始,随着反应进行,质量逐渐增加至不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由于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即氢气,质量是从零开始,随着反应进行,质量逐渐增加至不再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镁粉与盐酸反应时,镁粉的质量逐渐减少,盐酸的质量逐渐降低;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2,所以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产生的氯化镁和氢气质量逐渐增多,无论是增大还是减少都不同无限制的大或小下去,反应完全后,不再变化. 5.【答案】B

【解析】【解答】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和CuCl2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会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CaCO3会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气体,则蓝色溶液B中有硝酸铜、硝酸钙,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CuCl2和Ca(NO3)2无法确定NaNO3 和NaCl。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只能够一定有硝酸钙,则溶液中必有OH。由于有NaOH和CuCl2和Cl,之后的步骤无法确定氯化钠。

【分析】根据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和CuCl2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会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CaCO3会与稀硝酸反应等进行分析。

-- ,

所以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Na

+

5 / 9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跟踪训练 10.1常见的酸碱盐

6.【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KNO3属于盐,其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说法正确; B、酸具有通性,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H+ , 说法正确; C、石墨用做电极,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导电性,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不产生大量的白烟,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盐和复合肥的概念进行分析;B、根据酸的通性进行分析分析;C、根据石墨的性质进行分析;D、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学肥料的分类,并能灵活进行判断. 7.【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和氧气中都能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故选B.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8.【答案】 D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稀释过程中,pH不可能小于7,故A错误; B、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B错误;

C、恒温蒸发饱和硝酸钾溶液时,溶液一直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不变,故C错误;

D、过量镁和锌分别与相同的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镁比锌活泼,所以镁的反应速率比锌的大,在坐标中镁对应的速率斜线比锌陡,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与溶液的pH大小存在一定的关系.生成物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有关.恒温蒸发饱和溶液时有固体析出.如果镁和锌过量时,生成的氢气的量取决于硫酸的质量. 9.【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和醋酸溶液中,苯甲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比醋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大,酸性强,PH小.故选项错误; B、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故选项正确;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选项正确. 故选A.

【分析】A、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 B、苯甲酸溶液显酸性,它的pH小于7; C、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显酸性的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10.【答案】A

6 / 9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跟踪训练 10.1常见的酸碱盐

【解析】【解答】解:A、过量铜粉能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MgCl2溶液和盐酸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二、填空题

11.【答案】A;D;C;B;E

【解析】【解答】解:碳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氢氧化钙电离时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

硫酸电离时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 四氧化三铁是由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根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特点分析. 12.【答案】A;元素;C;食醋;乳化作用;腐蚀性

【解析】【解答】(1)蔬菜富含维生素,牛奶富含蛋白质,大米富含糖类,鸡肉富含蛋白质,所以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A;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3)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棉布属于天然纤维,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C;

(4)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主要成分CaCO3)的物质是食醋; (5)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6)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可清除肉屑、菜叶等造成的堵塞.

【分析】(1)根据蔬菜富含维生素,牛奶富含蛋白质,大米富含糖类,鸡肉富含蛋白质进行分析; (2)根据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钙元素进行分析;

(3)根据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棉布属于天然纤维,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分析;

(4)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7 / 9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跟踪训练 10.1常见的酸碱盐

(5)根据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6)根据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可清除肉屑、菜叶等造成的堵塞进行分析. 13.【答案】F;E;H;G;C;B

【解析】【解答】①由于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于农作物的氮肥,故选F;②由于厨房调味品中的食醋中含有醋酸,显酸性,故pH小于7,故选E;③可以制成食品包装袋的是聚乙烯,故选H;④由于不锈钢的硬度较大,故可用于制造刀具,故选G;⑤由于干冰升华时会吸热降温,故常用于人工降雨,故选C;⑥由于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没有污染,故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氢气,故选B. 故答案为:F;E;H;G;C;B.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分析各物质的性质,然后解答即可. 三、解答题

14.【答案】解:根据提供的水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中性,有的显碱性,酸碱指示剂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所以可利用身边的物质制得.

答:自制指示剂,用紫葡萄皮、美人蕉花浸泡液等测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酸碱指示剂的认识及遇酸碱变色的应用. 四、综合题

15.【答案】(1)CuSO4+2NaOH=Cu(OH)2↓+Na2SO4;CO+CuO (2)H2SO4、CuSO4 (3)I、V

【解析】【解答】解:(1)步骤Ⅲ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步骤V中: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 .

故填:CuSO4+2NaOH=Cu(OH)2↓+Na2SO4;CO+CuO 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

故填:H2SO4、CuSO4 . (3)在空气中灼烧废料时,可能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固体颗粒等,一氧化碳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因此上述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是I、V. 故填:I、V.

【分析】(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2)步骤Ⅱ后形成的蓝色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3)在空气中灼烧废料时,可能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固体颗粒等; 一氧化碳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16.【答案】(1)ABC

(2)Na2SO3+SO2+H2O═2NaHSO3;2NaOH+SO2═Na2SO3+H2O (3)BD;CO2+3H2

CH3OH+H2O

Cu+CO2 . (2)步骤Ⅱ后形成的蓝色溶液中的

Cu+CO2

【解析】【解答】解:(1)将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还能产生大量的灰尘,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形成温室效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产生的大量灰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

8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