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一数学必修四第2章平面向量导学案(全) 下载本文

学习目标 1.灵活进行向量数量积的两种运算方法(向量运算、坐标运算); 2.能灵活运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长度、角度、垂直等几何问题。

高考要求:C级 一、【知识梳理、双基再现】

rrrrrrr0

?b-a与a垂直,则?=______ 。 1.a=2 b=2且a,b夹角为45, 使

rrruurrr2.a=(1,2),b=(x,1)且a+2b与2a?b平行,则x=_______ 。 rrrrr3.a=(1,2),b=(1,0)若a+?b与a共线则?=_______。

rrrr4.a=(2,1) b=(1,0)若a与b的夹角为钝角,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rrrrra=(0,1),b=(1,1),且(a+?b)?a5.若,则实数?的值为 。 rr6.若a=(2x?2,?3)与b=(x+1,x+4)互相垂直,则实数X的值为( )

二、【小试身手、轻松过关】

rrrrrrb=(x,1)且(a+2b)P(2a?b),则x的值为 。 7.已知a(1,2),uruururuur8.若e1=(5,?5),e2=(0,3),e1与e2的夹角为?,则sin?=_________。

9.已知a?(1,3),b?(3?1,3?1),则a与b的夹角是 。

10.如图,AD,BE,CF是△ABC的三条高.求证: AD,BE,CF相交于一点.

AFHBCE

D§2.4向量的数量积(3)(作业)

课时:第三课时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三、【基础训练、锋芒初显】

20

11.设a,b,c是任意的平面向量,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①(a?b)?c?a?(b?c)?0 ②a?a ③(a?b)?a?b ④a?b?0?a?b ⑤(3a?2b)(3a?2b)?9a?4b

12.若平面四边形ABCD满足AB?CD?0,(AB?AD)?AC?0 ,则四边形一定是 。

(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

222222213.已知a?1,b?3,a?b?(3,1),试求:

①a?b? ,②a?b与a?b的夹角为 。 四、【举一反三、能力拓展】

rr,14.已知,a?(1,2),b?(?3,2)当k为何值时,

rr(1)ka?b与a?3b垂直?

rr(2)ka?b与a?3b平行?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

rrrr15.已知直线l1:2x?3y?3?0,与直线l2:x?3y?2?0,求两直线的夹角的余弦值?

§2.5向量的应用(预学案)

课时:一课时 预习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力学问题的过程;

21

2.体会向量是一种数学工具,发展学生运算能力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要求:A级

一、【小试身手、轻松过关】

1、YABCD的三个顶点坐分别为A(-2,1),B(-1,3),C(3.4)则顶点D的坐标为 。

uururuuruuruuruur2.YABCD中心为0,P为该平向任一点,且po?a,则PA+PB+PC+PD=______ 。

3.某人骑自行车的确速度为v1,风速为v2,则逆风行驶的速度在大小为 。 4.已知一物体在共点力F1?(lg2,lg2),F2?(lg5,lg2)的作用下产生位移s?(2lg5,1)则共点力对物体做的功W为 。

5.已知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km,灯塔A在观测站C的北偏东20,灯塔B在观测站C的南偏东40,则灯塔B的距离为 。

oo二、【基础训练、锋芒初显】

6. V(-2,3), B.(4,-2),重心G(2,-1)则G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ABC的顶点A

uuruur5.如右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E、E在对角线BD上,并且BE=FD.

求证:ABCF是平行四边形。

A F B E C D

7.在水流速度为43km/h的河水中,一艘船以12km/h的速度垂直对岸行驶,求这艘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2.5向量的应用(作业)

课时:一课时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一、【举一反三、能力拓展】

1.求证: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行和等于四条边平方和。

22

rurrruurruuurruurruurur2.已知四边形ABCD,AB=a,BC?b,CD?c,DA?d,a?d,b?c,0是

uuuruurrrruruuruurBD的中点,试用a,b,c,d表示AB, BD,并证明A、0、C三点等线,且AC?BD。

四、【举一反三、能力拓展】

3.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向西行驶了100km到过B地,然后又改变方向向北偏西400走了200km到达C地,最后又改变方向,向东行驶了100km到达D地,求这辆汽车的位移。

4.如图,用两根绳子把质量为10kg的物体W吊在水平横杆AB上,∠ACW=1500,∠BCW=1200,求物体平衡时,A和B处所受力的大小。(绳子质量忽略不计),g=10N/kg)。

A B

C G(W)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