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讲)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含答案 下载本文

【考点精析】

考纲要求,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方法技巧】

1.立足课本积累常用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到的常用表达技巧都是学生在课内诗歌学习中接触过的, 所以备考中可以通过对课内诗词的复习,积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研究高考表达技巧类试题,把握命题规律。

历年高考表达技巧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表达技巧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3.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

如修辞手法中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要洞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时适当加入,从而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回答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不要仅罗列术语。 5.注意表现手法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区分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

一般用“艺术手法”“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通常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还要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衬托和对比的区别。(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二者的区别主要是:(1)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2)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6.了解表达技巧类题目提问方式:

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术语),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诗(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诗(词)中某句抒发情感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诗歌ⅩⅩ句。

7.掌握答题思路和模式: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阐运用】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析效果】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注意:这三个步骤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层,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处理。若手法不止一种,则要由主(最典型突出的)到次,分条作答。 【能力迁移】

1、(2017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 【明】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的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

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

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

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

赞美之情,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

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答案】A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及手法鉴赏。D项,“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诗中

无根据。尾联借湖水能消愁,侧面描写湖水的清澈美丽。A项,应为“全诗以君山为聚焦点”。

(2)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 【答案】(1)比喻。①将暮色中的洞庭湖水比喻为白练和“明镜”,体现了湖水的平静、

明净。②将君山比喻成芙蓉,突出了君山的美丽。

(2)奇特的想象。①将君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想象成湘妃对镜梳头,突出了君山的动人

可爱。②想象顺流而下的春江水,能够把巴陵之地的万古愁荡涤一清,突出了洞庭水的清亮和荡涤心灵的效果。

点睛: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

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至少两种以上。

2、(17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四次质监)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秋浦歌十七首 【唐】李白 其 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 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注】这两首诗是诗人第二次游秋浦创作,诗人此时已进入暮年,离开长安已达十年之久。 (1)下列对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其四描绘了一位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的形象,其十描绘了一位可居他乡

的游子形象;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B.其四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愁之深重,其十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

到秋浦之后的内心感受。

C.李白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猿声,“猿声催白发”借猿声的凄厉来渲染内心的愁苦,

“猿声碎客心”借猿声的凄厉来劝告人们不要到这里来观赏山水。

D.“猿声催白发”一个“催”字强调自己的头发白的非常快,与“朝如青丝暮成雪”

异曲同工。

E.两首诗在语言上各有特色,其四语言含蓄隽永,其十运用叠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

美。

【答案】A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的分析与鉴赏。A项,其十并未通过描绘形象来传达情感,也不

是诗人的自我写照。E项,“含蓄隽永”说法错误,本诗虽借白发抒发人生感叹,但并非“含蓄”。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前一首诗借“两鬓”在“一朝”之间衰老,“猿声”催得长短头发瞬间变成白丝,

表达了诗人对进入暮年满腹忧郁的无限感慨,从诗人的人生经历看,这首诗还表达了更深层的意义,那就是抒发了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却又无门可报、欲罢不能的矛盾情怀。后一首诗借诗人以劝告的口吻嘱咐友人不要去秋浦,以免凄厉的猿鸣声勾起乡愁。突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3、(17届山西省高三五校第五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 王千秋

惊鸥扑蔌。萧萧卧听鸣幽屋。窗明怪得鸡啼速。墙角烂斑①,一半露松绿。 歌楼管竹谁翻曲。丹唇冰面喷余馥。遗珠满地无人掬。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②。 【注】①烂斑:即斑斓。②玉,喻月色。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二句从听觉落笔。冬日的清晨,词人听外边传来鸥鸟阵阵扑翅之声,寒风蓦

地吹过,幽屋中顿时回荡着萧萧的余响。

B.“怪得”有埋怨意,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埋怨雄鸡啼得太快,导致天过早地亮

了,可以想见词人一夜辗转难眠。

C.天明,词人推开窗户,看到墙角色彩错杂,还露出半截子松树。这幅图画描绘出清

晨萧瑟凄冷、缺乏生机的景象。

D.歌楼中通宵达旦的宴乐,那些唇红肤白,吐气若兰的歌女们翻唱着新曲,她们头上

的珠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捧起,可见宴乐的豪奢。

E.宴罢归去的行人的红靴与街上皎洁的月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与上片的“烂

斑”“松绿”恰成照应,有静有动,色彩有淡有浓,各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