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
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总述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典章政治 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隋唐时期,南方经济经济 政策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思想文化 宋元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宋元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1.三省体制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
(1)含义: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隋朝时,隋文帝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 (1)分工
①中书省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②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3)特点
①相权三分:相权被分割为三部分,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③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4)评价
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科举制度
(1)背景:隋唐统一以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创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3)完善:在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4)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5)影响
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②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③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藩镇割据
唐玄宗后期,设军事边镇,长官称为节度使,最终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三、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1)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地方: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2.元朝的政治制度
(1)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①内容: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设行中书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②作用: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奠定了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三省六部制”与“三权分立”
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形式上都有权力分散、权力制衡的性质,但本质上完全不同。三省六部制是通过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立法、司法、行政大权全由皇帝掌握;西方三权分立的目的即在于防范专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全球视野看科举制的影响 (1)对中国
①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家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
③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也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 (2)对世界
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仿中国实行科举制。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也受到中国科举制度
的影响。科举制度在欧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3.唐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比较
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宋相同 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唐朝加强了三省的职能 三省设置 不同 最高行政机构
宋朝三省有名无实,相权被进一步分割,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 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短板1 基础史实未夯实
例1 (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查短 本题错因主要是基础知识识记理解不牢所致,对科举制的前因后果,阶段特征形成宏观认识是关键。
补短 对重大史实发生时间、前因、后果、阶段特征等,多方面影响形成宏观清晰认识是备考的重要原则。
析选项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所有社会阶层均可报名参加,读书人为了入仕,刻苦读书,促进了读书风气,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由此史实可排除说法片面的A、B、C项。答案为D。 答案 D [针对练1]
(2016·北京文综)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 A.汉长安 C.宋汴梁 答案 B
解析 “节度使”是唐代设置的地方军政长官,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诏
B.唐长安 D.元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