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成语 下载本文

语谚语“一山不容二虎”和俄语谚语(两只熊不住在一个穴

里)含义相同,比喻一个地方容纳不下两个强者。 俄文化中的“马”和汉文化中的“牛”也有相同

的文化寓意,如像马一样(卖力)工作,汉文化则用“老黄牛”来比喻那些任劳任 怨、勤勤恳恳、不计报酬、好好工作的人,有“甘做革 命的老黄牛”之说,鲁迅更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 传世名言。由此可见,相同的文化寓意,在汉俄两种 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动物形象来表达。 四、某些动物只在其中一种文化中具有 象征意义

有些动物在一种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而在另 一种文化中却不含象征意义。

在我国文化中,老鼠具有鲜明的负面形象,如 成语“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老鼠过 街,人人喊打”比喻丑恶的、害人的东西一出现,受 到群众一致的痛恨和谴责。戏剧《十五贯》中的贼被 起名为娄阿鼠正是以这一文化背景为依据的。而在 俄文化中,(,老鼠)并没有明显的象征意义。 ((燕子)在俄罗斯文化中是吉祥鸟。谚

语云:“”(鸽子和燕子是上帝心爱的鸟),:(毁燕窝 者满脸长雀斑)等。俄语中,有一种对女人和女孩的

称呼:(你是我的燕子,意为亲爱的宝贝儿)。燕子的这一象征意义与汉语相比,文 化寓意完全不同。这也反映了不同的语言有着自己 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多彩的魅力。

综上所述,汉俄文化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异同, 既体现了文化的共性,也体现了文化的个性。如果 对此有充分的了解,不仅有助于增长跨文化交际知 识,还能在与俄罗斯人的交往中避免或减少令人尴 尬或不愉快的语言文化冲撞,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并达到预期效果,反之,就容易在语言学习和使用 上造成理解有误和用词不当,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 沟通和交际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了解两种语言 文化的异同,对语言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10月

第6卷第4期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Oct.2004Vol.6 No.4 [收稿日期] 2004-09-29 ;[修订日期]2004-10-27

[作者简介] 宋培林(1957-),男,河北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讲师,俄罗斯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俄罗斯语言与西方文化。 汉俄文化的动物寓意

宋培林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34)

[关键词] 动物;寓意;认知;原始意象;集体无意识

[摘 要] 人类与动物关系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与俄罗斯民族赋予动物大同或迥异的品质,其实表达了

人类认知、审美下的精神理想,是其在创造、疑惑、欣赏及批判的感悟与体验中寻觅自身立足的精神家

园,隐喻着人类共同的记忆和命运。

[中图分类号] H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912(2004)04—0057—04

On the implied meanings of animals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 cultures SONG Pei-lin

(Nancha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330034, China)

Key words:animals; implied meaning; recognition; primitive imagery;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has been a long history. the common or different characters given to

imals by the chinese and russian people express the spiritual ide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ognition and aesthetic judgment of hum

beings, an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human beings have look sought for the self-supported spiritual home through creation, puzz

ment, appreciation and critical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So the implied meanings of the animals represent the common mem and destiny of the human beings.

人猿相揖别,只几块石头磨过,却使人类思维与行为转道文明,与其它相对原生态的动物渐行渐远,又

人的自然、天性与认知局限与之若即若离,上下几千年,两者一直存在一种想说爱你恨你都不易的依恋情

以毗邻的中俄两民族为例,一面客观地颂扬与人相匹配,所追求的“良”性,如牛之勤,虎之威,鹰之神;一

观,甚至莫须有地将人所憎恶、不相称的“恶”性,如夜巡之猫头鹰,夜穿于道之猫视作不祥之兆,甚至将“乌

嘴”等强加于动物身心,从科学与辨证角度来评估,显然有失客观、有违法理。

不过,人总是历史阶段的产物,其认知与审美水准既受限于历史传承、本族生活方式、地理环境的自然

域,也囿于知识织体、宗教信仰、心理架构和审美价值取向的社会理念,其间浓缩着民族个性与共性交织的

感理想。阶段的存在也未必不是阶段的合理,未必不是合理未来的摇篮。由此,笔者试图拮取

若干中俄的

物文化的异同历史点,略作哪怕“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探索。 1 马·狗寓意———似曾相识燕归来

在中俄文化语义里,一些动物的指称寓意相同或近似。在俄国文化中,鹦鹉(пOугай)表示学舌;公

(петух)含义好斗;天鹅(лебедь)代表高雅;变色龙(хамелеон)指代善伪装;蚊虻(комар)意为恶毒。中国

化中则有“蚊虻疑贼话??一呼竟百唱”(清?袁枚)[1]的说法。

笔者以为,两民族达成共识的动物寓意,如马、狗有工笔重彩特色,试作简析。

马,在炎黄文化中,几乎等于吃苦耐劳,骁勇善战。南朝张正赞其“似鹿犹依草,如龙欲向空”《(紫 马》[2])。杜甫叹之“风入四蹄轻”、“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诗》[3]);国人对马近乎推崇备至。秦始皇

马俑中那一匹匹膘肥体壮、昂首挺胸、跃跃欲试的陶马;霍去病墓石刻,两米高“马踏匈奴”那尊镇定自若、

然挺立的战马,无不体现着人一般的英雄精神,人与动物唇齿相依的生命链接关系。马的寓意也延展到

字,如颂马的“骏”、“骝”、“骥”,及其“行动”的“腾”、“驰”、“骋”、“驶”。 在俄文中,马(конь、лошадь)的寓意首先源自“实用”、生存需求的骑乘、耕作。俄罗斯人爱之而赋

конь/лошадь后缀-ек、-ка,如конечек/лошадка为爱的昵称,所以有众多爱的谚语:“马到成功”(быстр

победа/легкийуспехвп оходе);“老马不踩垄沟”(старыйконьбороздынеиспортит)类同于中文的”老马识途”。由此在”合理

想象”中,马亦是神奇之物,常与勇士、统帅、英雄联为一体。“勇敢的人上战马”(ктосмел,тотнаконесел 人与马成为城市乃至国家的形象标识。两首府莫斯科圣徒乔治的“白马骑士”形象代表城市,亦是俄罗斯

徽的主体标志;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的“青铜骑士”雕塑是城市文化核心,更为现总统普京复兴大俄罗斯的形

展示。耐人寻味的是,中华文化代表作《西游记》的白龙马与俄文化之一的童话里的马皆能开口说话,预卜

来,具备神灵的先知先觉禀赋。

综上所言,中俄文化的马温顺、快捷、勇猛、神奇,具有英雄气质,为人类所偏爱所推崇。其文化语义既

自然的真实,历史的存在;又有理想的显示,未来的需求。与人类寻求精神的终极快乐所必备的品质共鸣

谐,与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一脉相承。因此,不求全责备,如此动物寓意是阶段的,是连续的,存在象征未来,

有绝对的过去。

再说狗(собака)。与马一维的正面品质有别,中俄文化里的狗具备正与负的二维寓意:善与恶、忠诚

背叛。论其负面,俄语的狗(собака),公狗(пес),母狗(сука)。在公狗кобель称谓里,公狗пес指代爪牙、

狗,母狗сука则是混蛋、杂种,公狗кобель是淫棍,与汉语概念别无二致。然而平添如此贬义,中汉俄民

大多源于非理性的直观与直觉:狗狂吠,狗欺生,狗自卫,狗与恶人相伴因而引发两个民族“恶”的联想。汉

派生出“狼心狗肺”、“狗头军师”乃至“痛打落水狗”的结论;俄语衍生了“狗崽子”(сукинсын),“畜

(собака),就“助恶、卑劣”,如“与狗同眠,沾一身蚤子”(Ссобакойляжешь———сблохамивстанешь)。但事

上,人类驯化狗的历史数千年,相生相伴,各具进击、自卫本能或天性,皆有生存同等价值,何言其恶乎?!

能断言,人类阶段的偏颇理性而已。

所幸,人类高于其它动物的品行正得益于认知与审美的理性思维。中俄文化同样发现、并承认狗形象

正面寓意如忠实、高尚、善良。如“桃李阴中春事好,田家鸡犬亦欢声”(宋·王炎《和梅尧臣对农韵》[4])。“

喜人归迎野路,鹊营巢稳占低枝”(陆游《舍北行板》)[5]。国人心目中的狗何等善解人意,何其与人心之

契!俄文亦有“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Собакачеловекунеизменныйдруг),“身处异乡,狗也寡欢”。( чужбинеисобаKатоскует)。俄罗斯人身无彩凤,何与中华人如此心有灵犀!

弥足珍贵的是两个民族理性思维的“留有余地”,坦然面对自然认知与审美判断的局限和非确定特征,

是以待蓄芳来年。这是对历史的尊重,科学和实事求是,更是对未来的期待,因而更令人遐想绵绵,其文化

值无法估量。如俄语谚语“狗是朋友,挺好;朋友是狗,糟糕”(Хорошо,когдасобака--друг,ноплох

когдадруг—собака”);“狗儿吠叫,风儿背走(不必看人眼色行事)”;中文则有“随人黄犬搀前去,走道溪边

自回”(范成大)[6]。在此,犬之形之意仿佛是中介之“托”,中性调谐之物,折射出淡化感性元素的实用主

抑或中庸哲学。

2 兔·羊寓意———横看成岭侧成峰

两民族心目中的动物寓意也有不同,因为差异,才构成千姿百态的审美价值,才得以互补式的双珠共

正所谓民族的,才整合社会的。试以兔、羊为例。

在俄文里,家羊类的山羊,如公山羊козел、母山羊коза,与绵羊,如公绵羊баран、母绵羊овца用之较

泛。其首要或核心寓意是矛盾的结合体:懦弱而无能,愚蠢又奸诈。汉人形容某人笨,说笨得象猪,俄罗斯

则喻之像羊(Глупкакбаран)(笨得像羊)。“群羊”(стадобаранов)常转为贬义:“一群盲从者,乌合之众”

“莫名其妙”以“好象羊进了新大门”喻之(какбараннановыеворота)。同时以“小称”形式барашек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