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研究调查报告 下载本文

进行初步社会化的两个重要场域。家庭氛围和家庭结构是影响儿童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的“缺位”,在这一孤独而又自由的生活环境中,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趋势。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这些经历将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产生很多的不利影响。 1、学习态度

表7 父母打工情况与是否喜欢学习交叉表(N=278) 父亲务工 母亲务工 父母务工 共计 喜欢 41 14 71 126 一般 39 11 77 130 讨厌 2 2 16 22 共计 86 27 165 278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当前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令人担忧。首先,就学习的喜好程度而言,有7.2%的人明确表示讨厌学习,46.8%的人对学习持“一般”态度,只有46%的人表示自己喜欢学习,这个比例比远低于其他研究地区的水平。而且从表7可以看出,在讨厌学习的22人中,有16人的父母均在外打工,这说明,父母“缺位”与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时密切相关的。从学习成绩来看,只有10.8%的人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很满意,而有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目前的学习成绩表示“很不满意”,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当前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学习成绩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从表8的交叉分析中可以发现,女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好于男孩子,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留守儿童的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满意度也在随之下降。

此外,从留守儿童学习的目标性来看,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64.4%的人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大学,找份好工作”,分别有11%左右的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父母增光,或者是“被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受访的286名留守儿童中,还有34(12.2)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表8 个体特征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N=276)

性别

男 女

年龄段

5-11岁 12-15岁 16-18岁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很满意 10.6% 11.0% 12.0% 10.0% 7.7%

比较满意 52.1% 59.6% 56.0% 57.1% 46.2%

不满意 36.6% 29.4% 32.0% 32.9% 46.2%

共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

共计 百分比 10.8% 55.8% 33.1% 100.0%

2、学习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儿童的学习的来说,小学和初中阶段是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受访留守儿童中,51.4%的人对学习的付出抱着“尽力而为”的态度,18.7%的人对学习持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明确表示要努力达到优秀的受访者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这说明,当前大多数留守儿童对学习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或是因为无知,或是因为对学校学习这一传统发展路径的失望。

就学习习惯而言,大多数留守儿童还是缺乏自主性,而且由于年龄因素,多数人在学习方面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调查数据显示,有43.5%的人是“放学后玩一会才会去写作业”,5.4%的人直接是“不写作业”,其中,有8.6%的人表示,只要“有人管的情况下才会去写作业”。同时,在作业完成的辅导方面,有16.5%的人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需要帮助却无人辅导”,这也成为影响留守儿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个重要致因。

同时,在学校管理方面,有43.9%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并不了解自己的父母在外面打工,26.6%的人自己也不清楚学校老师是否了解自己的家庭状况,这说明,当前农村小学在管理体制和教学体制方面亟待改革,面对“民工潮”日益高涨的趋势,学校教育应该与时俱进的制定更多的适合 留守儿童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外出打工成为一种潮流的背景下,学校老师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的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教师群体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计划,尽量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缺陷。根据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最希望老师给予他们的帮助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学习严格要求;第二,多些交流沟通;第三,获取老师的信任。 3、影响留守儿童学习质量的因素 表9你觉得父母不再身边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N=278)% 孤单没人聊天 生活没人照顾 学习没人指导 自己很独立、影响不大 共计 频数 43 84 68 83 278 有效百分比 15.4 34.2 30.5 19.9 100.0 累计百分比 15.4 49.6 80.1 100.0 从表9可以看出,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不在身边,对他们最大的影响主要为:生活没人照顾(34.2%),学习没人指导(30.5%),这一数据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我们在前面分析:留守儿童

10

的学习不但需要学校老师的指导,更多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及时跟进,在学习遇到困难,或是离校回家时,在没有父母的督促和帮助下,“隔代教育”或是“寄养制”是非常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学习的。

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制度已经施行了十几年,现在,党和政府又提出新一轮科教兴国的口号,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入学比例,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高校入学率,然而农村当前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辍学打工或是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的年轻农民比例不断增加,他们大多沦为当前城市新一代的农民工,之后由于文化素质的低下,他们的生存困境和随之转化的不满情绪又将给城市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在于他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机制的缺失。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人之所以不能继续学业,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喜欢学习,其次是因为成绩不好,上学无望,这两个原因占到了综述的70%以上,其背后的父母缺位和家庭教育缺失的根源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四)行为方式

留守儿童的行为方式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塑造,第一,家庭教育文化,第二,留守儿童的性格认知。在父母一方或双方缺位的农村场域,留守儿童基本很难接收到父母通过电话所进行的社会化教育,其缺乏父爱或母爱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他们多样化的性格特征,表现在行为方式上,也将是沉默自闭或特立独行的处事惯习。

1、自理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我们受访的278人中,41%的人在学校寄宿。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可以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数据统计结果看,39.2%的人认为当父母外出打工的过程中,自己的独立能力要比其他人强一些,25.5%的人认为和其他差不多。以洗衣服为例,44.2%的人是自己动手洗衣服的,31.3的人说是由照顾他的人来洗的。通过表10的交叉分析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后,男孩子的自理能力相比女孩子得到了提升。

表10 性别与父母打工后自理能力是否增强的交叉分析(N=276) 男 频数 百分比 比以前强 67 50.1% 43 39.0% 110 39.2% 没变化 39 27.5% 56 41.2% 95 34.2% 比以前差 45 21.7% 36 19.1% 71 25.5% 缺失 1 .7% 1 .7% 2 .7% 共计 142 100.0% 136 100.0% 278 100.0% 女 频数 百分比 合计 频数 百分比 11

2、人际交往

从表1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当前留守儿童的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正常。在回答“在学校,和你玩的好的同学多不多”的问题中,有49.3%的人选择了很多,42.4%的人选择了“一般”,从性别上看,男孩子的人际交往圈普遍大于女孩子。通过对父母回家频次和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圈的相关研究发现,父母回家的频次越高,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范围越大,相反,父母回家的次数越少,留守儿童取向自闭的比例也越高。同时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比较稳定,在面对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有43.9%的人选择了知错即该的选项,42.4%的人对批评在心里表达了不满。

表11 父母回家回家频次与留守儿童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分析(N=278) 一月一次 频次 行百分比 列百分比 一年三到四次 频次 行百分比 列百分比 半年一次 频次 行百分比 列百分比 一年一次 频次 行百分比 列百分比 一年以上一次 频次 行百分比 列百分比 共计 百分比 共计 很多 29 63.6% 21.3% 32 59.3% 23.5% 28 43.8% 20.6% 31 37.3% 22.8% 16 50.0% 11.8% 136 48.9% 一般 11 25.0% 9.3% 20 37.0% 16.9% 29 45.3% 24.6% 47 56.6% 39.8% 11 34.4% 9.3% 118 42.4% 很少 3 6.8% 16.7% 1 1.9% 5.6% 6 9.4% 33.3% 4 4.8% 22.2% 4 12.5% 22.2% 18 6.5% 没有 2 4.5% 40.0% 1 1.9% 20.0% 1 1.6% 20.0% 1 1.2% 20.0% 1 3.1% .0% 6 1.8% 共计 44 100.0% 15.8% 54 100.0% 19.4% 64 100.0% 23.0% 83 100.0% 29.9% 32 100.0% 11.5% 278 100.0% Chi-Square=29.931 df=20 Sig. =0.001

3、闲暇时间安排

日常生活也是反映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调查结果看,留守儿童的日常闲暇时间主要用于找朋友玩和在家看电视,在家看书或是上网的人不到总人数的七分之一,这说明,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