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8级经济管理专业综合考试试题 下载本文

2008级经济管理专业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部复习内容共计145个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经济学中,稀缺是相对( A )而言的。 (A)人的需要的无限性 (B)商品供不应求

(C)产品的短缺 (D)资源枯竭

2、需求函救概念反映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它说明影响需求的因素是( A )。 (A)多种因素 (B)单一因素 (C)价格 (D)收入 3、边际效用指的是(C )

(A)消费全部商品所得到的整个效用 (B)消费每个商品所得到的平均效用 (C)新增一个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新增效用 (D)消费商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4、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 B )

(A)总收益要尽可能大于总成本 (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生产函数等于成本函数 (D)确立生产最佳阶段的原则 5、公开市场业务是( A )的业务

(A)政府在资本市场买卖政府债券 (B)政府在市场公开买卖资产 (C)政府强制企业市场信息公开 (D)政府抑制垄断、鼓励竞争 6、政府第二次调节属于( D )

(A)事后调节 (B)事中调节 (C)事前调节 (D)高层次调节 7、下列各等式哪个正确( A )

(A)社会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商品和劳务的进口-出口 (B)社会总供给=国民生产总值+商品和劳务的进口-出口 (C)社会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进口 (D)社会总供给=国民生产总值+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进口 8、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体系中,以下说法中哪个不正确( A ) (A)当意愿总需求大于意愿总供给时,实际总需求等于意愿总需求 (B)当意愿总需求大于意愿总供给时,实际总需求等于意愿总供给 (C)实际总供给与实际总需求恒等 (D)有效总供给与有效总需求恒等 9、人们一般把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称为( C )

(A)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 (B)自由市场模式

1

(C)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政府监管模式 1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比,下面哪个说法不正确( B ) (A)资金使用效率较差

(B)对总需求的调节不如货币政策直接

(C)调节作用力度较大,不容易形成“微调”的效果 (D)灵活性较大

11、学习西方管理理论的主线是( C )

(A)激励理论 (B)科学管理 (C)人性假设 (D)权变理论 12、彼得·圣吉提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 C ) (A)事业部组织 (B)网络组织 (C)学习型组织 (D)公司制组织 13、法约尔认为,管理由( D )五个要素构成 (A)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 (B)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 (C)目标、决策、沟通、协调、文化

(D)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4、管理过程理论各个代表人物对管理职能的划分有所不同,但对三项职能认识一致,它们是( A )

(A)计划、组织、控制 (B)计划、指挥、人事 (C)计划、指挥、控制 (D)计划、协调、控制 15、( B )强调定量分析、建立模型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理论 (C)目标管理理论 (D)比较管理理论 16、下面哪一项不符合生产经营性企业特点( A ) (A)以销定产 (B)以产定销

(C)用户至上 (D)市场导向

17、下面哪个观点符合法约尔关于经营与管理的论述( C )

(A)经营与管理是同一概念 (B)经营与管理是没有关系的两部分 (C)经营包括管理 (D)管理包括经营 18、企业管理的三个维度指的是( A )

(A)环境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B)人力管理、物力管理、财力管理 (C)生产管理、供应管理、营销管理

2

(D)战略管理、组织机构、企业文化 19、以下哪个战略是总体战略( D )

(A)投资战略 (B)人事战略

(C)产品战略 (D)攻势战略

20、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对企业所处行业的体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五种力量模型和四种通用战略来获取竞争的优势地位,是( A )的观点?

(A)设计学派 (B)定位学派

(C)认识学派 (D)结构学派 21、“经济人”概念是微观经学的基本前提,这一概念的涵义是( C )。 (A)供求双方的中介人;(B)指与人的政治性相比而言的经济性; (C)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D)从事经济活动的人 2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反映的是( A )现象? (A)对一种商品,消费者消费越多,满足程度越低; (B)对一种商品,消费者消费越多,成本就越低;

(C)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小,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效用就会递减; (D)如果强迫消费者改变其消费习惯,会使消费者满足程度降低 23、垄断竞争市场就是( B )的市场

(A)垄断压制了竞争的市场;(B)又有垄断又有竞争的市场; (C)竞争打破了垄断的市场;(D)完全被一家垄断的市场 24、公共产品是指的( C )之类的产品

(A)免费供大家使用的产品;(B)公共场合使用的产品; (C)由政府提供的产品;(D)企业和消费者共享的产品 25、下面,( B )不是政府货币政策所使用的手段

(A)公开市场业务;(B)转移支付;(C)再准备金率;(D)再贴现率 26、经济周期性波动一般都要经历高涨——下降——低潮——回升——高涨等几个阶段的循环,表现为( B )

(A)高涨、衰退、复苏、危机 (B)危机、复苏、高涨、衰退 (C)衰退、复苏、高涨、危机 (D)复苏、高涨、危机、衰退

27、根据亚当·斯密观点,政府做为“守存人”只管三件事,下面哪一个不符合亚当·斯密的观点。(D)

3

(A)保护社会 (B)保护个人财产 (C)建设和维护公共设施 (D)干预市场

28、凭借一定的政治权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参与和组织国民收入分配是政府的( C )

(A)重要经济行为 (B)重要政治行为 (C)调控行为 (D)重要的强制行为 29、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是宏观经济平衡的( B ) (A)基础 (B)前提 (C)手段 (D)结果 30、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C )

(A)商业银行的市场活动 (B)工商银行买卖有价证券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 (D)中央政府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 31、彼得·圣吉提出来未来最成功的企业(C) (A)事业部组织 (B)网络组织 (C)学习型组织 (D)公司制组织

32、西蒙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决策的核心是( C ) (A)确定问题 (B)方向正确 (C)方案选优 (D)方案合理

33、管理过程理论主张,( C )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A)以目标为中心 (B)以任务为中心 (C)以职能为中心 (D)以人为中心

34、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 D )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35、第五代管理理论是( D )

(A)萨维奇写的《第五代管理》 (B)圣吉写的《第五项修炼》 (C)麦耶斯写的《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 (D)泛指90年代以后产生的新的管理理论

4

36、下面哪种管理符合直线职能制特点( C )

(A)命令统一、决策迅速 (B)按职能向下级下达命令、分工较细 (C)集中命令、职能部门当好参谋(D)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37、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由以下内容构成( D ) (A)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B)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科学决策、独立发展 (C)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职工代表大会 (D)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

38、从管理学的角度,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与劳动年龄外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之和,称为( B )

(A)人力资本 (B)人力资源 (C)劳动力资源 (D)人口资源 39、市场营销管理的4P理论把市场营销要素归纳为( A ) (A)产品、价格、分销、沟通 (B)产品、价格、销售、服务 (C)仓储、运输、销售、服务 (D)厂家、批发商、零售商、顾客 40、( C )属于公司层战略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重点集中战略(D)多元化战略 41、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实际上说的( A )

(A)不是一回事 (B)是一回事 (C)不相干的事 (D)消费者的事

42、短期生产函数是指( C )

(A)考察较短期内生产情况的数量指标 (B)一次生产过程的生产函数 (C)只有一次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D)只考察劳动量变化的生产函数 43、帕累托最优是评价( A )的标准

(A)经济体制优劣和经济状态好坏 (B)经济效益好坏 (C)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好坏 (D)厂商均衡状态 44、充分就业指的是( C )的就业状况

(A)人人都能够就业 (B)适龄劳动力都可以就业 (C)没有非自愿失业 (D)政府对就业实施保障 45、流动偏好说明人们有着( A )偏好

(A)需求现金 (B)迁徒流动 (C)变换职业 (D)要素流转 46、按通行的产业政策分类,交通运输属于( C )

5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都不属于 47、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宏观经济运行就会出现( C )

(A)通货膨胀 (B)货币贬值 (C)通货紧缩 (D)生产过程经济危机 48、我国某年投资率为50%,属于( C )

(A)低投资率水平 (B)合理投资率水平(C)高投资率水平(D)无所谓高低

49、当一国发生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时,政府不应该( A )

(A)减税 (B)提高存款准备金 (C)增加有效供给 (D)引进外资

50、( B )将乘数概念引入财政政策研究,指出当投资增加时,会引起收入增加,而收入增加将是若干倍于投资量,这个倍数就是乘数。

(A)霍特里 (B)凯恩斯 (C)萨缪尔逊 (D)弗里德曼 51、西蒙提出的管理原则是( B )

(A)最大化原则 (B)令人满意原则 (C)经济合理原则 (D)效率最高原则 52、巴纳德提出了( A )

(A)管理的系统观念 (B)管理的人本观念 (C)管理的择优观念 (D)管理的战略观念 53、被西方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代表人物是( B )

(A)泰罗 (B)法约尔 (C)马克斯·韦伯 (D)卢瑟·吉利特 54、管理过程理论主张( C ),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A)以目标为中心 (B)以任务为中心 (C)以职能为中心 (D)以人为中心

55、社会交往的需要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处于( B )

(A)第二层次 (B)第三层次 (C)第四层次 (D)第五层次 56、以目标为中心,以整个系统为中心,以责任为中心,以人为中心是( D )的观点。

(A)行为科学 (B)社会系统学派 (C)管理过程学派 (D)系统管理学派

57、战略管理理论形成于( C )

(A)十九世纪末 (B)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58、下面哪个战略是分战略( A )

(A)市场战略 (B)紧缩战略 (C)守势战略 (D)攻势战略

6

59、现代企业是指( C )

(A)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法人企业 (D)私人企业 60、资源有限或刚进入某一个新领域的企业,适用于( C ) (A)无差异营销战略 (B)差异性营销战略 (C)集中性营销战略 (D)前向一体化战略 61、均衡价格指的是( D )的现象

(A)政府调控后的价格 (B)消费者接受的价格

(C)生产者接受的价格 (D)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一致时的价格 62、外部性指的是( B )的现象

(A)市场机制之外发生 (B)市场之内发生但市场解决不了 (C)企业之外发生但对企业有影响 (D)市场机制的外部环境 63、IS_LM模型的总均衡实现条件是( C )

(A)I=S (B)L=M (C)I=S和L=M (D)I=L和S=M 64、制度就是( C )

(A)强制性的法律法规 (B)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C)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 (D)管理规章 65、交易费用(交易成本)是指( A )

(A)制度的运行费用 (B)人们买东西所付出的费用

(C)人们为获取交易资格而付出的费用 (D)政府征收的市场规费 66、在我国宏观经济计划体系中,五年计划属于( B )

(A)长期计划 (B)中期计划 (C)短期计划 (D)超短期计划 67、以下哪种分配形式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D )

(A)劳动报酬 (B)企业利润 (C)间接税 (D)所得税 68、由于正常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称为( A )

(A)摩擦性失业 (B)自愿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隐蔽性失业

69、持续巨额国际收入顺差会( A )

(A)影响居民就业 (B)抑制通货膨胀 (C)使本国货币趋软 (D)减少国际经济摩擦

70、( D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价值,即全部净产品的价值总和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

71、人是社会人是( B )指出的

7

(A)米德维尔钢铁厂实验 (B)霍桑实验 (C)投射法实验 (D)人性假设实验

72、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的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 D )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73、组织的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是( A )提出来的。 (A)社会系统理论 (B)权变理论 (C)管理过程理论 (D)系统管理理 74、目标管理是由( A )提出来的

(A)经验主义理论 (B)决策理论 (C)管理科学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75、企业再造的核心是( A )

(A)企业流动再造 (B)企业领导班子的再造 (C)企业组织机构的再造 (D)企业文化的再造 76、企业经营决策的一般程序是( C )

(A)确定目标----分析原因----拟定方案----评估论证----方案选优----实施

(B)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拟定方案----评估论证----方案选优----实施

(C)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拟定方案----评估论证----方案选优----实施

(D)确定目标----拟定方案----评估论证----方案选优----确定方案----实施

77、产品寿命周期通常包括( C )

(A)研发期----投入期----生产期----销售期 (B)投入期----试用期----改进期----使用期(C)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限 (D)研发期----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

78、在企业组织结构中,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结构,称为( D )

(A)直线型结构 (B)分权制结构 (C)事业部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4)矩阵制结构

79、私人拥有,不受法律保护,发明者个人保密手段加以维护称为( B )

8

(A)专利技术 (B)专有技术 (C)普通技术 (D)独家技术 80、指出以下哪项不符合企业文化特征 ( A )

(A)无差异性 (B)集合性 (C)稳定性 (D)可逆性 81、完全竞争市场就是( A )市场

(A)市场参与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 (B)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 (C)完全没有大垄断企业参与的市场 (D)消费者主导的市场 82、市场失灵指的是( B )现象

(A)出现生产过剩危机 (B)价格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C)企业之间发生冲突 (D)市场信用体系崩溃 83、消费函数是凯恩斯首先提出的概念,他是为了说明( D )

(A)消费是消费者偏好的函数 (B)消费是生活水平的函数 (C)消费是工资水平的函数 (D)消费是国民收入的函数 84、下面( C )目标不包括在政策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之中?

(A)充分就业 (B)国民收支平衡 (C)保护环境 (D)价格稳定 85、下面各因素中,只有( C )不属于制度构成的范围内?

(A)正式约束 (B)实施机制 (C)技术规范 (D)非正式约束 86、根据“菲利普斯曲线”,( B )。

(A)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 (B)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 (C)供给增加,物价上涨 (D)需求增加,物价上涨 87、以下产业布局原则,哪个表述不正确( C )

(A)分工协作原则 (B)集中与分散原则 (C)均衡协调原则 (D)可持续发展 88、( D )在预算支出科目中属于资本性支出。

(A)商品和劳务支出 (B)利息支出 (C)补贴 (D)储备的购置 89、恶性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率( B )

(A)每月10%以上 (B)每月20%以上 (C)每月50%以上 (D)每年50%以上 90、( B )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中国

91、将管理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基本职能的是( B )

(A)泰罗 (B)法约尔 (C)布雷克 (D)梅西 92、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D )

(A)美国与德国的比较 (B)中国与日本的比较 (C)中国与美国的比较 (D)美国与日本的比较

9

93、第五代管理理论是指( D )

(A)萨维奇写的《第五代管理》 (B)圣吉写的《第五项修炼》 (C)麦耶斯写的《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 (D)泛指90年代以后产生的新的管理理论 94、决策理论的核心是提出了( C )

(A)经济人 (B)完全理性 (C)有限理性 (D)最优决策方法 95、下面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C )

(A)权变理论以系统观点为依据 (B)没有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方法 (C)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是X理论和Y理论 (D)权变有规律可循 96、下面哪个战略是总体战略( D )

(A)产品战略 (B)市场战略 (C)投资战略 (D)紧缩战略 97、营销组合“4P”是指( D )

(A)产品----包装----销售----服务 (B)生产----销售----分配----消费

(C)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D)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

98、根据合理生产过程要求,(C)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各生产的环节进度均匀,各工作地负荷充分并相对稳定,不出现时紧时松,前松后紧。

(A)连续性 (B)比例性 (C)节奏性 (D)适应性 99、创新所遵守的一般性规律是( A )

(A)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 (B)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 (C)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构思一代 (D)构思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 100、企业发生危机时哪个策略不适用 ( B )

(A)危机中止战略 (B)危机推延战略 (C)危机利用战略 (D)危机分担战略

一、 辨析题

1、需求曲线就是反映需求函数的曲线。

答:错。

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其中需求量是不能被观测的。

10

(注:上届有的学生答: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几何图形;而需求函数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需求量与决定这些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2、财政政策就是政府积极扩大政府公共支出的政策。

答:错。

财政政策财: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3、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目标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答:错。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其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分析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4、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矩阵制。

答:错。

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事业部制。

5、在一定组织结构中,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呈正比例关系。 答:错。

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呈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就少;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就多。 6、管理只具有自然属性而不具有社会属性。

答:错。

管理具有二重性,即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任何社会劳动或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要求,它要从有效组织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出发来发挥职能、采取措施。这一点不以国家制度和阶级属性的不同而转移。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既然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它又体现一定阶级的意志,并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因此,必然受一定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所制约。

7、企业集团与母子公司没有区别。

11

答:错。企业集团是法人联合体,而子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因此,二者是有区别的。

8、合伙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形式。

答:错。现代企业是法人企业,合伙制企业是古典制度的一种形式。 9、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同类型的市场。

答:对。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无论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只是单纯的价格接受者的市场结构、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市场是市场约束力量最强的市场结构或市场类型,是经济学家比较推崇的一种市场结构。

不完全竞争市场 :是指供给方或需求方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价格制定者的市场结构、市场类型。

10、货币政策就是政府控制货币发行的政策。

答:错。

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和信用规模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息率水平,以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水平的经济政策。

11、财产所有权获得的支配权是比较符合现代管理原则的。

答:错。

按法定程序获得支配权才是符合现代管理原则。财产所有权获得的支配权是古典企业的类型,不符合现代管理原则。 12、下面组织机构是职能制。(见书上图示)

高层领导

职能部门 中层领导

答:错。

这是直线制,它的特点是管理的全部职能由单位的各级领导人负责,不另设职能或参谋机构,最多在最高领导层配少数职能人员,协助最高领导人进行管理。

12

职能部门 中层领导

职能部门 中层领导

单位内各级组织只接受上一级领导人的指挥。

如果问下图是职能制

经理 科室 科室 科室 科室 部门经理 经理经理 部门经理部门经理 职能组 职能组 组长 组长 组长

答:是直线职能制,又称直线参谋制。这种管理机构类型实际上是直线制和职能制的有机结合。

13、企业再造理论的核心是企业领导班子再造。

答:错。

企业再造理论的核心是企业流程的再造。

14、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其实是一回事。

答:错,不是一回事。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有区别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的,双冈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双因素理论的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待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两者有区别。 15、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只是提法的不同,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答:错。

比较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首先在于将“人力”视作“资源”还是“资本”。人力资源是指人类本身的体力、智力能够构成生产要素、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产源泉。它相对于物力资源而言,它是指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人口总量中所蕴含的劳动能力的总和。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

13

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人力资源的理念承认人力不仅仅是一项成本,其本身具有价值;而且,其作为价值的意义远远大于作为成本的意义。将人作为资本则不同,他使被管理者的地位由劳动权益向股东权益转换。在生产关系形式上,人作为资源是生产要素,获得劳动收益;人作为资本则是“资本家”,他分割剩余价值,享受的是股东权益。这是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根本区别。 16、营运资金也就是营运资本。

答:对。

营运资金也称为营运资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毛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又称净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金减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17、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同一种观点。

答:错。

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两种效用理论,即一种是基数效用论,另一种是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用基数衡量的,即可以用基数1、2、3、4??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多少。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不能用基数来表示绝对值的大小,而只能按照消费者的偏好作出一个从大到小、即满足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在本质上,效用是不能够用准确数字加以表现和衡量的。

这两种效用论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效用论能不能或者应该不应该用准确的数字来加以衡量。基数效用论认为可以,序数效用论认为不可以,甚至不应该。 18、充分就业就是人人都能找到工作。

答:错。

充分就业:是指没有非自愿失业或只有最少的非自愿失业就业水平。它是现代国家宏观经济的一项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充分就业并不是100%的就业率。 19、资本主义管理理论或管理科学产生的标志是《管理理论丛林》一书的出版。

14

答:错。资本主义管理理论或管理科学产生的标志,是1911年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写成并出版。

20、所谓目标管理,就是领导定目标,而后下层遵照执行。

答:错。

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这是经验主义理论的贡献,是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需要下级人员积极参与目标的制订并为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并非仅由领导定目标。

21、推销的营销是一回事?

答:错。

推销是企业设立专门的销售部门,注重产品推销和广告投入,重视运用推销术或广告术,刺激或诱导顾客购买,至于顾客是否满意,则不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它的目的是把产品卖出去。

营销是:企业不是以生产为中心,而是以顾客为中心,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企业经营理念是:“以需定产”,“顾客至上”,“顾客第一”。

他们的本质区别前者是以生产者为中心,后者是以顾客为中心。 22、模仿创新也是一种创新。

答:对。模仿创新是企业管理最为普遍、投入少、成本低、速度快、成效好的创新策略,也是向自主创新转化的必然过程。所谓模仿创新,又叫后发者创新,是指企业管理创新者以首创者的创新经验为基础,以首创者的创新成果为示范和版本,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进行创新的过程。

23、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答:对。

过分依赖行政方法,难以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建立统一的市场,进行平等竞争,所以过分依赖行政方法,容易形成垄断、容易形成地域、地区的封闭,这是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24、从在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答:错。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第一、当他们参与管理、行使管理的功能时,处于主动的管理地位,即管理者的地位。

15

第二、当他们用为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时,这种服从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服从、盲目服从,而是主动地服从、有条件地服从。

第三、在同一管理客体中,人与其他组成要素,如物质要素、资金要素、时间要素等相比,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的地位,因而是管理成败的决定要素。 25、乘数理论是说明国民经济如何成倍翻越的理论。

答:错。

乘数理论:是用来分析投资变化与其所引起的收入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造成的总需求不足,只能靠投资来弥补;在私人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尤其要靠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投资支出来解决。这说明增加投资或政府支出会使收入和就业若干倍地增加的理论就是乘数理论。

乘数是指投资乘数。当投资变动时,由其所引起的收入变动量将是头子变动量的 k倍,这个倍数k就是投资乘数,它实际上就是表示,投资增量变化会引起收入增量多大程度变化的系数。

26、中央银行的职能就是成为银行业的核心机构。

答:错。

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施管理的货币当局。是“银行的银行”,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有以下五项职能:

一是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等金融市场实施监管,维护金融秩序;

二是发行货币;

三是作为政府银行管理政府的财政收支账户,即代理国库业务;

四是作为银行的银行与商业银行进行存货款管理和往来业务,统一办理全国银行结算;

五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

27、科学管理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

答:错。

1911年,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具有划

16

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西方管理科学的正式产生,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根本改变。

28、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更注重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

答:错。

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更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而日本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

29、在管理当中,所谓管理幅度是指组织机构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

答:错。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够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其下属人数的限度。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 30、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是一回事。

答:错。

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实施的调节和干预。它是以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为基本途径。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两者有交叉,但不是一回事。

31、在实践中,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很难区分,是一回事。

答:错。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有区别的。风险性是事先知道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形成的各种结果以及每一种结果出现的概率。不确定性是事先只知道所有可能的结果,但并不知道它们出现的概率,或者两者都不知道,而只能进行大致的估计。

两者有关系,风险性包含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带来风险,但是这两者不是一回事。

32、行业结构学派与内部资源学派都强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重要性。

答:错。

行业结构学派认为,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在于行业结构分析。该学派认为企业的超额利润是由外部环境(行业)决定的,而不是由企业特定的内在资源和能力决定的。内部资源学派认为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育企业独特的内部资源,以及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企业内部资源的能力。所以是不同的。 33、外部性概念是指发生在市场之外与市场无关的各种经济现象。

答:错。

外部性,也称外部影响,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或者更广泛地说,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影

17

响”。

任何外部性都意味着给他人或社会带来收益或成本,而任何造成外部性的行为其本身也有收益和成本。前者称之为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后者称为私人收益和私人成本。

34、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经济人的假定。

答:错。

新制度经济学对传统的经济人假定提出了批评,作了修改,对人的行为内涵作出了一些新的分析和假定。归结起来是三点假定:即一是人的行为动机的双重性,即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或者说经济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二是有限理性人,即是有意识的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但是人的智力是一种有限的稀缺性资源,总不会做到尽善尽美;三是机会主义倾向,即是指人对自我利益的考虑和追求,意思是,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以便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35、企业再造理论是对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答:错。

企业再造理论要求彻底抛弃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提出了通过再造企业流程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观点。

36、家长制管理方式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

答:错。

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是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沟通管理。家长制管理方式只会导致目标管理的失败,更不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

37、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产生主观主义,甚至造成决策失误和计划失败。

答:对。

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产生主观主义,因为领导者决策时容易产生长官意志,一个人说了算,这应付造成决策和计划的失误。

38、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层次,是指一个领导直接领导其下属的人数。

答:错。

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

18

39、企业文化理论产生,其直接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兴趣。

答:错。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日本经济的崛起,引起美国恐慌,是美国学者对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管理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调查研究发现,日本经济崛起的秘密在于日本的企业在管理中十分重视企业文化这种“软”的因素,从而产生了企业文化理论。

40、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没有任何优势。

答:错。

虽然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起步比较晚,我们与发达国家比还落后,在技术等方面比还有差距,但是我们有优势,主要有后发优势,低成本优势,适用技术优势等等。如2006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额高达17606.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3.8%;对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海外并购活动进入活跃期。中国对外投资在全球的排名已从2005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3位,中国企业国际化进入了新阶段。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分析组织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的条件。(西方管理理论研究P224)

答:巴纳德提出了一个组织必须保证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的思想,并认为这是组织能否存续的条件。其内容如下:

1、组织的对内平衡。是指通过把创造出来的经济和非经济诱因有效地分配给各个成员,保持各个成员的“诱因”和“牺牲”的平衡,从而确保成员协作积极性的过程。“诱因”和“牺牲”的平衡实质上就是组织的对内平衡,其关系由以下公式表示:牺牲≤诱因→组织的存续和发展。上述公式的意义在于,如果组织向其成员提供或分配的诱因超过或等于个人的牺牲时,组织就能保持对内平衡,组织也就能够存续,反之,如果组织就不能保持这种平衡,就会衰弱并最终消亡。

2、组织的对外平衡。是指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这个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技术等环境。组织的平衡归根到底是组织同组织外部的全部情况的平衡。为了保证组织的对外平衡,组织的目标要不断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组织对内平衡与对外平衡的关系。组织的对内平衡与对外平衡虽然属于不同的过程,但它们之间却是相辅相成的。组织的对内平衡如果能够保持,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就强烈,组织的目标就能有效地实现,其结果将有助于组织的对外平衡。如果组织的对外平衡较好,组织的效率就高,诱因的来源扩大,因而更有助于保持组织的对内平衡。

联系实际:如某企业沿用老一套的管理方式,采用“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人才培养机制缺乏,既没有物质利益的诱因,也没有个人发展的诱因,造成了企业人心涣散的局面。根据巴纳德的“组织对内平衡”理论,组织提供的诱因小于组织成员提供的牺牲,就会使组织成员不满,丧失积极性,组织目标就难于实现。该企业就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组织诱因不足,员工在组织中没有前途,难以发挥作用,使企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用对外平衡的理论来联系实际,如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当时考

19

虑到对国内影响不会太大,而我们主要要防范国内物价上涨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所以采取的宏观调控目标就是央行自2007年1月以来连续1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前所未有的16%。但随着全球金融风暴,突然出现的经济下滑,中小企业倒闭,这时我们发现环境变了,目标也变了,虽然流动性过剩、CPI上涨仍然是问题,但已不是主要问题。随着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经济下滑已成为最主要问题。要保证经济的稳定,我们宏观调控措施立即改变,马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政府扩大投资,松动银根,银行贷款门槛降低,目的要刺激房地产,刺激经济增长。所以说,外界环境变了,宏观调控的手段、措施也必须随之而变。

2、联系实际谈一谈领导用人的艺术。(现代管理学P365—372) 答:现代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艺术是指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而又准确有效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用人艺术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用人首先要选好人。一是选人的路线,这是一个根本原则的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艺术问题。在选拔人才中应当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只要是才,不管亲不亲都应当选用。二是先人的标准。我们党历来坚持德才兼备的选拔人才标准。德一般指干部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表现,才是反映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德与才是对立统一的,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德才兼顾,以德为主。三是选人的途经和方法。选拔人才具体途经和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扩大视野,广开才路,充分发掘人才潜能;有利于全面、准确地了解人才情况,避免发生任人唯亲、主观各偏面等问题;有利于激发被选拔对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用人之长,扬长避短。用人之长,管理者顺手,被管理者舒畅,工作效率高;强人所难,管理者头痛,被管理者别扭,摩擦内耗必定丛生。因此,管理者在用人中要用人之长,扬长避短。还更应当胸怀宽广,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扬长避短。同时,管理者还应当帮助被管理者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使他们充满信心,给他们学习、锻炼和发挥长处的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有针对性帮助,使其克服消极情绪,振作精神,发挥长处,干好工作。

(三)充满信任,尊重关心。要使各种人才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假造性,管理者必须给他们以充分的信心、尊重和关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给予信任,可能使人受到巨大的精神鼓励,激发其自尊心和责任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善于激励,赏罚分明。人的行动受思想支配的,人的行为受动机制约

20

的,而思想和动机又来源于人们的思想觉悟和对社会的要求,这就有给人如何激励的问题。要根据人的工作实绩进行赏罚分明。要做到实事求是,公开合理,“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管理者切不可在赏罚问题上徇私情,凭个人恩怨办事。

(五)合理搭配,整体效能。要求在用人时要从单位整体出发,在合理设置机构上精心设计工作规范的基础上合理搭配人才。通常从专业、年龄、能力、知识、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考虑,力求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成梯形,能力结构可以互相补充,心理因素比较协调。

联系实际:“用人所长”是领导用人方面的一门艺术。每个人的性格有差别,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每个人的兴趣有差别,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每个人的个体有差别,有的爆发力强,有的持久力强。面对千差万别的人,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才能发挥人的最大主观能动性。比如说,对于外向而感性的人,可以安排较多的对外联络工作;对于外向而理性的人,可以安排较多的外交谈判工作;对于内向而感性的人,可以安排较多的政治思想工作;对于内向而理性的人,可以安排较多的科研工作。在工作中,在做到用人不疑的同时,坚守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平等地对待每个人,重大事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并向员工公开透明。变“人管人”为“制度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制度作为赏罚的条件,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让工作积极者有所得,让工作消极者有所失,才能促进一个单位部门的和谐进步。

3、谈一谈权变观念在组织方面的应用。(现代管理学P182-185)

答:一、管理权变观念理论。管理权变观念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观念。它认为在组织与环境之间及在各分系统之间都应有一致性。管理者主要任务是寻求最大的一致性。权变观念最终目的就是在于提出适宜于具体环境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为。

(一)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环境是组织外部存在的一切客观因素和条件。组织存在于环境之中,受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

第一、从组织的管理和决策上看:组织能否发展主要取决于组织的管理和决策,而良好的经营管理和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环境变—管

21

理决策变—组织变。)

第二、从组织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看:组织的生产规模和建设规模不能凭空决定,而是要根据所在的环境,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条件决定的。(环境变—市场—企业规模变)

第三、从组织的调整、改革上看:组织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每个组织都要根据环境变化来进行调整、改革,通过调整组织的规模,改善组织结构,不断使组织机构精简和增加效率,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实现组织的目标。(环境变—企业变更—组织变更)

(二)组织适应环境应树立的观念。权变观念认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寻求组织与环境的最大一致性,而它是以组织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作为基础的。(重视环境—适应环境—改善环境)

1、要树立重视环境的观念。要选择一个适合于组织发民的环境,并同环境建立密切关系,不断改善发展环境;

2、要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要根据环境条件,协调内部活动,使组织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

(三)组织要树立改善环境的观念。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去不断改善环境,为组织发展创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环境。组织适应环境的步骤。即环境预测、环境决策、环境对策和环境评价。

二、联系实际:

第一是推进组织体制的创新,改变传统的“两头小、中间大”橄榄型管理体制向“两头大、中间小”哑铃型管理体制转变;

第二,推进组织层次结构的创新,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层次结构,将其转变为“扁平化”“网状化”的组织层次结构;

第三,推进组织结构类型的创新,改变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类型占统治地位的局面,积极探索“事业部制”“虚拟企业制”等结构类型。

4、试分析“经济人”特点,对“经济人”在管理方式上有哪些方法。(西方管理理论研究P110)

答:(一)“经济人”特点。“经济人”是埃德加·沙因提出的四种假设之一,

22

是古典管理学对人的特性的假设。经济人假设盛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种假设从一种享乐主义哲学出发,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于追求本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创始人泰罗就是持“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沙因把经济人的假设归纳为四个特点:

1、人是由经济诱因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

之下从事工作;

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需设法控

制个人的感情。

(二)对“经济人”在管理方式、方法。管理者对经济人在管理方式上,必然采取“命令与统一”、“权威与服从”的管理方式。管理者把人看做物件一样,忽视了人的自身特征和精神需要,只注意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把金钱作为重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作为有效的管理方式,采用软硬兼施的管理方法。

为此,对“经济人”在管理方式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以物质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 “经济人”假设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因素上,重视生产任务的完成,而视了人的因素和人的关系;组织必然采取“命令与统一”、“权威与服从”的管理方式,用经济性奖酬来获取职工们的劳动与服从。

(2)制度管理,指派任务要具体、明确。“经济人”假设认为管理者就是生产的指挥者,他执行监督和控制的职能;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高效率的工作效益,人们的感情和士气方面是次要的,把金钱作为重要的激励手段,

(3)奖惩措施要有效、明确。“经济人”假设靠物质刺激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如果人们工作效率低、情绪低落,解决办法就是重新审查组织的奖酬刺激方案,并加以改变。采用软硬兼施的管理方法。

(三)联系实际:

管理者对经济人在管理方式上,必然采取“命令与统一”、“权威与服从”的管理方式。管理者把人看做物件一样,忽视了人的自身特征和精神需要,只注意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把金钱作为重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作为有效

23

的管理方式,采用软硬兼施的管理方法。〔为此,对“经济人”在管理方式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以物质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2)指派任务要具体、明确;(3)奖惩措施要有效、明确。)

5、联系实际谈一谈需求层次理论的现实意义。(西方管理理论研究P18)

答:(一)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得最广泛的理论。马斯洛理论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即

1、生理上的需要:指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它包括人体最基本

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

2、安全上的需要:指人们希望避免人身危险和不受丧失职业、财物等威

胁方面的需要。如劳动安全、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等等;

3、社会交往的需求:希望与别人交往,避免孤独,与同事和睦相处、关

系融洽的欲望。一方面为爱的需要,如友谊、忠诚、情感、受另人的爱,另一方面为归属的需要,成为集体中一员,得到关心照顾等;

4、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人们希望自己有地位,追求受到尊重,包括

自尊与受人尊重两个方面,人希望自己有地位,有对名利的欲望,个人的能力得到社会承认等,如自尊心、成就、名誉地位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理想和抱负的欲望。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如胜任感、成就感等。

(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当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它启示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正确认识被管理者需要的多层次性,根据时代、环境及个人条件差异影响的优势需要,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策略和相对应的激励手段。比如,针对人的生理需要可采取在待遇、奖金、住房、医疗保障等方面尽可能给予满足;针对人的安全需要可在就业保障、退休金、保险等方面尽可能的予以满足;针对人的尊重需要,可在人事考核、晋升、表彰、选拔、进修等方面尽

24

可能给予满足;针对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可在授权参与决策、共同目标等方面给予满足。

(三)联系实际:

关心群众的生活需要和疾苦,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正在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而且随着年龄、学历、生活背景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其需要层次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因此,作为组织的管理者,要切实了解组织成员的需要,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和他们打成一片,和他们息息相通,才能较深入地了解群众的真实需要,因人、因时、因地,有针对性地满足组织成员的合理需要,关心组织成员的切身利益。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现阶段我国企业职工最基本的需要,如: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许多员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主要受安全需求激励的人,在评估职业时,主要把它看作不致失去基本 需求满足的保障。如果管理人员认为对员工来说安全需求最重要,他们就在管理中着重利用这种需要,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 如果员工对安全需求非常强烈时,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就不应标新立异,并应该避免或反对冒险,而员工们将循规蹈距地完成工作。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 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管理者必须 意识到,当社求需求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管理者感到下属 努力追求满足这类需求时,通常会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度,十分强调能为共事的人所接受,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等业务活动,并且遵从集体行为规范。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

25

并认为他们 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 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 成威胁。在激励员工时应特别注意有尊重需求的管理人员,应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的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颁发荣 誉奖章、在公司的刊物上发表表扬文章、公布优秀员工光荣榜等用段都可以提高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总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