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分配和使用。预算收支任务能否完成,同各单位的生产计划、商品流通计划、基本建设计划和其他各项事业计划的完成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逐步提高紧密相关。因此。财政部门必须紧紧依靠所有经管收入和支出的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努力,特别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地实现增产增收,节约支出,保证政府预算收支任务的顺利完成。
4.试述部门预算的含义和特点
部门预算以部门为依托,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将预算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组成。编制部门预算的“部门”在资质上应该限定那些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 部门预算具有如下特点:
(1)完整性。部门预算内容由预算内扩展到预算外的,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计划,又包括政府基金预算收支计划;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括财政预算外核拨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使预算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调控能力。
(2)细化性。部门预算的内容细化到部门及下属单位。部门预算详细地确定和规范部门及其下属单位预算支出项目和支出内容,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更全面地发挥财政分配资金的职能作用,逐步改变目前把资金切块给部门自行分配使用的状况。
部门预算全面反映收支,各部门预算不仅反映本部门的年度财政需求,还要反映本部门的全部收入状况,内容更全面,增强了预算的完整性,有利于统筹考虑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3)综合性。部门预算采用综合预算,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类资金。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单位)预算收入;财政部门核定的部门(单位)支出需求,先由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单位其他收入安排,不足部分再考虑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在对部门预算实行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编制综合财政预算。
试行部门预算制度,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扩大了预算的编制范围,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和按单位交叉管理的做法,财政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
5. 试述我国预算收支分类体系的改革内容。
为了适应部门预算改革,并与国际接轨,我国预算收支分类改革的内容如下: (1)实行按部门分类
根据政府机构的性质和预算管理级次对部门进行分类,并相应设置编码。
各部门按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军队(含武警)、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企业等七大部门的顺序进行分类,部门所属单位的分类,按下管一级的原则由上级部门确定。 (2)支出按功能分类
收入相对简单,不需要按功能进行分类。我国现有政府预算支出分类是按经费管理渠道和支出的具体用途设置类、款、项,一些涉及政府同一职能的支出通常分散在多个支出科目中反映;且功能分类与经济分类相混杂,内容和层次都较为混乱。支出按功能分类的改革是按政府活动的不同职能设置,具体包括17类。
新的政府支出统一以功能为标准,反映政府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教育、
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政府经济事务等职能,体现政府一定时期内的方针政策、支出结构和资金的使用方向。将相同功能支出集中在同一功能科目中反映,不
21
再设置多功能的科目类别,原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挖潜改造资金、流动资金、行政管理费、各项事业费、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以及各项基金支出等都是多功能支出科目,新的支出科目中不再单列,而在有关功能分类中具体反映。这既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各项功能的支出情况,又有利于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这次改革按国际规范的分类方法,将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分别列示。“基础科学与研究”在“一般公共服务”科目中反映,应用科学研究在各有关功能科目中反映。这既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用于“科学”方面的支出,又有利于分类与国际接轨。
(3)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分类
按政府收支经济性质,设置政府收入经济分类和政府支出经济分类。 政府预算收入的经济分类
我国现有政府预算收入分类的弊端:一是范围偏窄;二是采用了按部门、种类、企业
类型简单罗列的办法,没有统一的标准。新的政府收入分类将所有政府收入统一按经济性质进行划分,这样做,层次分明,概念清晰,标准统一。与现行分类相比,既便于征收管理,也便于统计分析和进行国际比较。 根据目前我国政府收入构成情况,结合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按经济性质将政府收入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障缴款、非税收入、转移及赠与收入、贷款回收本金及产权出售收入、债务收入六类。
改革后的政府收入经济分类全面反映政府税收收入、社会保障缴款、非税收入、转移和赠与收入、贷款回收本金和产权出售收入、债务收入等不同性质的收入。按国际惯例,凡具有税收性质的收入,如社会保障缴款、邮电附加费、电力建设基金等都应列为税收收入,但考虑到国内长期以来人们对税收收入概念理解上的习惯,这次改革还是将社会保障缴款单列为一类,将那些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和基金,暂时列作“非税收入”,将来根据税费改革情况,再作适当调整。 政府预算支出的经济分类
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支出目级科目的设置存在如下弊端:一是过于简单,如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均在“公务费”一个科目中反映;二是范围偏窄,如基本建设支出,不能通过目级科目细化;三是分类欠规范,有些不同经济性质的支出通过同一科目反映,如“职工福利费”,既包括人员的基本支出,又包括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 这次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以经济性质为标准,将所有政府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和产权参股、债务本金偿还四类,可全面反映政府支出,并将各类支出充分细化到基本要素,具体反映政府投入情况。
经常性支出。分设人员支出、商品和劳务支出、经常性转移支付、国内债务付息支出、
国外债务付息支出、预备费等六款。
资本性支出。分设资本性资产购置、资本性转移支付二款。
贷款转贷和产权参股。分设国债转贷、国外借款转贷、国外贷款、产权投资等五款。 债务本金偿还。分设国内债务、国外债务二款。
部门分类主要明确资金管理责任者,解决“谁”的问题;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功能,明确“干什么”;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收入和支出的经济性质,明确收入的具体来源和支出“如何使用”。
(4)与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相适应,预算编制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分“部门”;二是在“部门”下按功能分类、款、项;三是在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下具体设置“活动”和“项 目”,“活动”)是指不形成具体工程的项目,如某会议,某研究课题;“项目”
22
是指形成具体工程项目,如某某教学楼、某某图书馆等。四是“活动”和“项目”进一步按经济分类科目细编。 6.试述国库单一账户的作用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的目的是通过财政资金的集中化管理,统一归口在国库及其代理行开设账户,保证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合理、安全和高效。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具有操作简便,资金支付快速、准确,简化预算资金缴拨环节和手续的优点。其作用如下:
(1)实现财政资金集中管理,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一是便于财政统一调度和管理财政库款,提高库款的划拨速度,可加强对政府资金的管理,防止政府资金流失。二是提高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可随时、准确地掌握财政资金运作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统一、科学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三是减小国债发行量,削减财政赤字,降低预算运行的成本。
(2)健全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抑制预算外资金的盲目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解决滥设账户、随意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具有规范与强化财政收支管理的现实性。二是强化财政支出的全程监管。财政部门能够掌握各支出部门和支出单位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利于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推动政府采购制度的顺利实施。财政资金不再下拨到用款单位,支出直接拨付至供货商账户,克服现行的分散采购的弊端,大大减少推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的阻力。
(3)硬化预算约束,促进预算执行。一方面,财政部门要严格按预算办理财政资金的支出,利于预算约束;另一方面,支出部门按其部门预算可随时签订支付合同,不像以往要等财政部门划拨资金到账户上后才能支付,利于部门的预算执行。
(4)有效防腐,加强廉政建设。大量资金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透明度低,政府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手段,容易滋生腐败,造成了有限财力的浪费。 7.试述我国实行部门预算的必要性
(1)传统按功能编制预算存在的弊端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向人代会提交的预算是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的汇总预算。功能预算不分组织单位和开支对象、按照政府的概括目标或职能对开支加以分类,便于了解政府在行使职能,但其缺陷表现为:
部门没有一本完整的预算。各部门的预算一般只反映预算内资金的日常经费收支,不反映预算内安排的建设性和事业发展性支出,也不包括预算外资金、自有资金和政府性基金,这种预算是割裂的,没有一个部门掌握本部门的“家底”。 预算编制粗糙,缺乏部门内部责任机制和外部有效的监督机制。没有将预算指标细化到部门和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大代表审查监督作用的发挥。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必要的定员定额标准。人员和公共资源的底数不清,预算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低。
预算资金分配权分散。一个部门的事业费、基建费、行政费等基本上是从不同的渠道来,
23
一个单位或部门的资金多口供应,不仅仅由财政内部不同的职能机构分兵把口,也存在财政和部门分头供给资金的情况。
预算约束软化。预算机动权力过大,助长了“跑步钱进”,容易滋生腐败;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追减的情况时有发生。
(2)部门预算具有内在的优点
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立法机关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
克服代编预算的方式。原由部门替下属单位按资金性质不同进行代编。编制部门预算则要求从基层单位编制、部门负责审核、汇总、分析基层会计单位的收支预算建议计划,编制部门收支预算建议计划并报财政部门,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统一预算分配权。一是将分散的财政管理职能交还给财政部门。改变传统的切块分配预算给部门自行分配使用资金的财政拨款方式,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二是重新设计财政部的内设机构及其职能,由预算司作为统一管理预算的部门;改变了原按经费性质设置机构的做法,做到了一个部门归口财政部的一个业务司,财政部门一个口子对外,避免财政内部相互交叉又脱节的弊端。
调整了预算批复的主体,有利于及时批复预算。由财政部各业务司(局)及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各自独立地向各部门批复预算,改由财政部预算司统一批复预算。过去的预算编制粗放、复杂模糊,人大审批预算后,财政难以及时批复到部门,部门难以批复到单位;实行部门预算后,预算编制的内容更细化、数额更准确,预算草案经过立法审批后,便于财政和部门按《预算法》规定的法定时间内及时的批复预算。
严控年初预留机动财力,减少机动权,防止二次预算。部门预算通过细化编制,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重,可提高预算编制准确度,提高预算的到位率。
提前了预算编制的时间。国务院下达编制预算的指示提前到9月初,提前大约2个月;下达预算控制数的时间改在人代会前,提前大约3个多月;财政部在《预算法》规定的时间内批复预算,比以前提前3到5个月。
部门预算是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要求将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一预算,是对功能预算的更进一步细化,保留了功能预算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功能预算所具有的粗放、复杂模糊这一最大缺点。我国部门预算制度并不是对传统的功能预算的否定,而是进一步细化,使预算具有公正、透明和便于监督等特点。我国政府除了向人代会提交功能预算外,还同时提供有关部门的部门预算。 8.编制单位预算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1)比例法。比例法是利用局部占全部的多少的比例关系,根据其中一项已知数值,计算另一项未知的数值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按比例掌握开支的经费预算,如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预算指标,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计算。
(2)定额法。定额法是利用预算定额和有关经济、事业指标,测算预算收支的方法。它适用于按照定员或其他基本数字计算的项目,如人员经费、车辆燃修费等预算指标,可以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