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范 下载本文

企业 内部 经济 责任审计是指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 方法 和要求,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 法律 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的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 发展 和审计环境日趋复杂化,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 问题 ,内部审计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风险尤为突出。只有对此进行全面、深刻地认识,才能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一、施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般来说,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审计人员独立性不强,与被审单位责任者及员工较为熟悉,发现问题却不好意思深究;对被审单位以往情况比较了解,容易产生麻痹思想而简化了相关程序,或形成思维定势,对企业已发生的变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审计调查不够深入;被审单位对固有的审计步骤和方法也已十分了解,提前做好了“防备”,使调查取证增加了难度;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串通舞弊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就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还有以下一些特殊的原因: (一)被审计单位施工的工程项目分散,难以进行全面审计。 随着《审计法》、《内部审计准则》、《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 内容 的广泛性也逐渐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被审计单位施工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分散,难以进行全面的审计。以我集团公司为例,近年来规模迅速扩张,施工领域不断拓宽,工程项目数量也大大增加,从原来的几十个增加到六百多个,工程项目遍布全国,海外工程项目也逐年增加,施工产值从四十多亿元增加到一百四十多亿元。工程项目是构成公司的主体,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对每个项目的经济责任进行确认,但是在实施审计时不论是从审计成本还是从时间上考虑,要想对所有的工程项目或者对大部分项目进行现场审计几乎是不可能的。审计中往往只能靠各项目提供的自查资料来确定项目的盈亏,同时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抽样审计,加之每个项目在发展状况、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客观的差异,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审计结论、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的难度可想而知,产生审计风险也就不可避免。

(二)建筑市场不规范,工程项目的盈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最终要依据审计确定的盈亏对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认定和评议,就施工企业而言,由于 目前 建筑市场不规范,工程项目的盈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时不得不采取压价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或被迫给建设单位的部门或个人以利益承诺;有的地方为了搞政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尚未落实就开工建设,造成施工单位长期垫资施工;有的建设单位不按双方签订的合同行事,随意削减工程造价、对应计量支付的工程变更、调概及索赔项目强行拒付;有的建设单位恶意拖欠工程款??上述这些现象都造成工程项目的盈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往往需要项目完全结束、资金全部收回才能确定,有的项目要多年后才能确定最终效益,经济责任审计时不可能所有的项目全部都结束,审计的阶段性与企业经营的连续性的矛盾也就显得尤为突出,项目盈亏的确定只能靠审计人员认真细致的审计调查和准确的职业判断的基础上做出,大大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三)财务人员的专业局限性导致账面财务成果与实际有较大差异。

目前,随着施工领域的不断扩展,施工企业产品种类繁多且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类工程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均按工程种类配备,财务人员在工程技术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对现场也不熟悉,加之施工现场随时发生变化、 会计 期末对工程现场的未完施工盘点往往流于形式,使得占工程造价50%以上的工程物资成本与实际难以配比,财务部门核算时只能按照工程部门提供的资料核算,造成产品成本很难确定。与此同时,施工企业中施行的新《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等赋予会计人员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加之由于建设单位的原因合同总价经常变化,造成会计人员难以准确确定当期收入。正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工程收入、成本等都难以准确确定,从而导致利润失真,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难度,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