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已知:m    4.已知:熟石灰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现欲使一饱和石灰水变为不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若给饱和石灰水加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温度为t℃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Ag水时,析出晶体ag,再恒温蒸发出Ag水,又析出bg晶体。则:      (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a________b。     (2)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g。  6.下表是硫酸密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对照表(20℃),查表计算下列各题。 密度g·cm 质量分数 -31.14 1.30 1.50 1.73 20% 40% 60% 80% 1.84 98%     (1)10mL98%的硫酸中含纯硫酸___________克。      (2)配制20%硫酸溶液450g,需要60%的硫酸___________mL。         7.在80g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     (1)含硝酸钠___________g,水___________g。      (2)若取出该溶液20g,则其含硝酸钠___________g,水___________g。     (3)若加入20g水,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4)若加入20g硝酸钠,则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5)若蒸发掉20g水(无晶体析出),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晶体     C.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      9.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非常浓的溶液          B.投入该溶液的固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C.含溶质少的溶液      D.增加该溶液的固体溶质,质量不再增加的溶液      10.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     A.浓溶液    B.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不饱和溶液      11.在室温时,将50g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0.15g不含结晶水的晶体,则该物质是    (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难溶物质    D.微溶物质      12.在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是50g、40g、30g,则此温度下三种物质的各100g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     A.A>B>C    B.A>C>B    C.B>A>C    D.C>B>A      13.ag物质溶解于b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 ×100%    B、小于×100%         C.大于×100%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14.从100g20%的氢氧化钠不饱和溶液中蒸发出10g溶剂后,无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5.6%    B.10.5%    C.11.2%    D.22.2%  15.为研究A物质溶液的性质,可进行以下步骤的实验:①称量容器为ag;②将一定量A的溶液倒入容器,称量为bg;③将容器放入恒温箱内,在温度为t℃时进行恒温蒸发;④当观察到溶液刚开始微量结晶时,迅速取出容器,冷却后称量为cg;⑤继续加热蒸发并用余热蒸干,称量为dg。      试求:      (1)容器内溶质A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原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溶液刚开始微量结晶时,剩余溶液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    (4)温度为t℃时,溶质A(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约为___________。      16.把5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参考答案  第7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蒸发掉少量水  降低温度  加少量硝酸钾固体  2.不饱和溶液  饱和  3.饱和  不饱和  4.降温  加水  溶液变浑浊,有熟石灰析出  5.(1)≤ (2)100b/A  6.(1)18.032  (2)100  7.(1)12   68  (2)3  17  (3)12%  (4)32%  (5)20%  8.C  9.D  10.B  11.D  12.D  13.D  14.D   15.(1)(d—a)g  (2)(d—a)/(b—a)×100%  (3)(c—a)g  (4)100(d—a)/(c—d)g  16.195克  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