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多 重》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原红霞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上学期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克、吨的第一课时P18-P1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操作过程,养成热情参与、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课件)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有两袋食品,你们猜一猜哪袋重呢?还是两袋一样重? (好,谁说,谁还想说)谁来掂一掂。(用眼睛观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用掂一掂的方法最后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看来我们光用眼睛看是不行的。)
那么我们要想知道这两袋食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板书课题)谁有什么好办法?(看包装袋上的净含量)
2、建立物体质量的概念。
师:老师这有些日常用品,我们来看一看它们的净含量(出示课件图),一起读。
同学们我们刚才读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也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千克和克是世界各个国家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还有一个有趣的英文名字,千克叫作kg。 g是表示克的符号!)如果我们在包装袋上看到5g是?5kg呢? 二、实践操作,建立概念
(一)认识生活中的秤。
直接看包装袋可以知道食品有多重,很多食品没有包装袋呢,如鸡蛋、苹果要想知道它们有多重该怎么办?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台秤、杆秤、人体秤、磅秤、弹簧秤、天平秤、婴儿秤、电子盘秤等)同学们的见识可真广,我们一起来看看几种常用的秤。
这节课我们主要使用天平和台秤称量物品的质量。 (二)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1、认识克。
师:老师这有三粒瓜籽,它到底有多重?谁来猜一猜。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来称一称吧? 2、称一称。(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多像机器人的大手托着两个盘子,可以上下地摆动;而且头上还长了一根针,当两边物品一样重的时候,指针指向正中的0,也是中间的红线;如果左边重,指针偏左,如果右边重,指针偏右。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天平呀可以用来称) 较轻物品的质量。.......................
..好,现在我们用天平称一称这三粒大瓜籽:把三粒大瓜籽放在左边的盘子里,指针偏左,把1g砝码放左边,指针指到了中间的红线,也就是0,这说明:三粒大瓜籽大约重1g。 3、掂一掂,1克的质量放手中什么感觉,想不想体验下?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谁来说一说,谁还想说。)
4、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1克重呢? (如: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g)
5、想一想。既然一枚二分硬币重1g,那二枚呢?三枚呢?(请同学们拿起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二
- 1 -
分硬币,感受下1g与2g,3g,4g之间的区别)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1克重的物品并不是特别的多,更多的是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物品。 (三)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1、算一算。那么,这是一袋重500g的食盐,也就是我们平常用的精盐。现在老师这有两袋,它有多呢?500+500=1000g。
2、掂一掂。放手中掂一掂感受下1000g有多重。跟刚才的1g比怎么样? 3、称一称。我们再来称一下怎么样?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台称,谁会用?谁来给大家介绍下。 仔细观察秤盘上,指针指在什么位置上?不是1000克吗?指针怎么指着1啊? 生:因为台秤上的质量单位是千克,指针指着1表示1千克。
4、引出千克和克的关系。:
刚才我们知道这两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而用台秤称的结果是1千克,从中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齐读。谁来帮老师把板书完成。
5、说一说。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还有哪些物品以千克为单位的呢?1kg 大约有几个苹果?
6、想一想。
(1)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钉哪个重一些?它们的质量哪个大? (2)感受物品的轻重要看它的质量。不能从它的大小、多少来判断它的轻重。虽然体积大,不一定重。
( 3 ) 1千克=1千克
7、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比1千克还要重呢?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给商品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包饼干重150( ) 一条鱼重2 ( ) 一颗糖10( ) 一个西瓜重4( ) 一头猪重150( ) 2、单位换算。
4千克=( )克 2千克=( )克 ( )kg=3000g 6000克=( )千克 3、连线。
4、数学日记:
今天早上,明明起床后,拿起重约15千克的牙刷刷牙,用50千克的手巾擦脸,然后背起大约6克重的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路上,遇到一位体重约重30克的好朋友——东东,他俩手拉着手蹦蹦跳跳地一起上学去了。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到这儿,老师想问问,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呀?
2、看来大家的收获都很多,希望大家以后能用你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
【教材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时,考虑到“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获得千克、克
- 2 -
的具体概念,本课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把对质量的认知过程分为“模糊→体验→明晰”三个阶段。首先,以学生喜欢的猜轻重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感受质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通过掂、估、猜、称,知道1千克=1000克以及用字母表示千克(Kg)和克(g)这样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的不同质量,使学生的认知由模糊逐步向清晰过渡;体验到千克、克这一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活动开展相对集中(小组合作),使学生在猜、称、想的活动中不断地感受数学。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