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合集】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碳酸钙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不导电,如NH3在水溶液里,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导电,氨气自身未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⑤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了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辨析、电解质与导电的关系的判断,抓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电解质导电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注意要学会举例排除法的筛选。 8.A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由于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因此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1个或2个,因为X原子内层电子数至少是2个,所以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6个,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个。所以X是7号元素氮元素,Y是12号元素Mg,Z是16号元素S。 详解:A.MgO是离子化合物,A正确;

B.N的氢化物溶于水是氨水,显碱性,B不正确; C.O比S活泼,所以H2O比H2S稳定,C不正确;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而亚硫酸H2SO3则是弱酸,D不正确。答案选A。 9.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图像。可逆反应A(g)+2B(g)?2C(g)(正反应吸热),则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结合图象来解答。 【详解】

A.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交叉点后正反应速率应大于逆反应速率,A错误; 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t1时正反应速率应大于逆反应速率,B错误; C.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少,与图象不符,C错误;

D.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少,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减小,与图象一致,D正确。 10.B 【解析】

分析: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的元素,具有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可作半导体材料,以此来解答。 详解:A.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一般不能用于半导体材料,故A不选;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故B选;C.右上方区域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可用于制备农药、

炸药等,故C不选;D.左下方区域的元素为金属元素,只具有金属性,可作金属材料、制备合金等,故D不选;故选B。 11.C 【解析】 【详解】

A. 1mol谷氨酸含有2mol羧基,能与2molNaOH发生反应,A正确; B. 谷氨酸分子中的—NH2表现碱性,B正确;

C. 谷氨酸含有羧基和氨基,分子之间能发生反应,C错误;

D. 谷氨酸含有羧基和氨基,分子间能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D正确; 答案选C。 12.D

【解析】分析:A.醋酸为弱电解质,应保留化学式; B.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且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的计量数都是2;C.二氧化硫少量反应生成亚硫酸钠;D.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

详解:A、用醋酸除去水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H3COOH +CaCO3=Ca2++2CH3COO-+CO2↑+H2O,故A错误;

B.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且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的计量数都是2,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C错误;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的离子反应为 SO2+2OH-=SO32-,故C错误;

D.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 +4H2O,故D正确;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分,应该加无水硫酸铜,搅拌,若试管底部有蓝色晶体证明有含有水,故A错误;

B.在乙醇燃烧火焰上方罩一冷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另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沉淀证明乙醇中含有碳、氢元素,但不能证明是否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

C.实验过程中由于乙醇过量,无法确定乙醇分子结构;可以取一定量的乙醇与足量金属钠进行定量实验来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故C错误;

D.将灼热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的乙醇中,铜丝能保持红热一段时间,说明乙醇催化氧化

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14.C 【解析】 【分析】

有图可知X,Y,W,Z分别是C,O,Si,Cl元素。 【详解】

A. 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为W;故错误; B.氧元素没有氧化物,故错误;

C. XZ4、WY2为CCl4,SiO2,都是共价键,化学键类型相同,故正确;

D. W形成的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X形成的单质不是半导体材料,故错误。 15.B 【解析】 【详解】

A、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燃烧是可燃物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正确;C、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故C错误;D、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B。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烷中含有1个C、4个H原子,C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为正四面体结构,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选项A错误;

B.因乙烯的结构简式应保留碳碳双键:CH2=CH2,选项B错误; C.因8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为8+6=14,符号为:14C,选项C错误;

D. 羟基的中心原子O周围7个电子,羟基中存在一对共用电子对,羟基的电子式为答案选D。 17.B 【解析】 【详解】

A.75%的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常用作消毒剂,故A正确;

B.通信光缆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主要是硅,故B错误;

,选项D正确;

C.氯气、臭氧、高铁酸钾都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C正确; D.活性铁粉有很强的还原性,可用作抗氧化剂,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8.B

【解析】分析:A、O2 、O3互为同素异形体;B、H和D是H的两个同位素;C、Mg最外层电子为2,Mg2+最外层为8个电子;D、H2O2,具有强氧化性,D2O相当于水,不具有强氧化性。

详解:A、O2 、O3互为同素异形体,结构不同,结构决定化学性质,因此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B、H和D是H的两个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即化学性质相同,故B正确;

C、Mg最外层电子为2,能与盐酸等多种物质发生反应,Mg2+最外层为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因此两者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

D、H2O2,具有强氧化性,D2O相当于水,不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两者的化学性质几乎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不同核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有关,因为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且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此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而物理性质可能不同;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不同结构的单质,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化学性质,因此同素异形体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 19.C 【解析】 【分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羟基、羧基和酯基,能表现烯烃、醇、羧酸和酯的性质。 【详解】

A项、该有机物分子中碳碳双键和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4mol H2发生反应,故A错误;

B项、该有机物分子中羟基和羧基能与金属钠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2mol Na发生反应,故B错误;

C项、该有机物分子中羧基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酯基能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2mol NaOH发生反应,故C正确;

D项、该有机物分子中羧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1mol NaHCO3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注意羧基和酯基中不饱和碳原子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是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