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0~10 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③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④10 min后,向该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则再次达到平衡时CH3OH(g)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乙酸乙酯是无色、具有果香气味的液体,沸点为77.2 ℃。某同学采用14.3 mL乙酸、23 mL 95%的乙醇、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及极易与乙醇结合的CaCl2溶液制备乙酸乙酯,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烧杯、部分夹持装置、温度计已略去)。
实验步骤:
①先向蒸馏烧瓶中加入乙醇,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此时分液漏斗中两种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5:7。
②加热保持油浴温度为135~145℃。
③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慢慢滴入蒸馏烧瓶中,调节加料速率使蒸出乙酸乙酯的速率与进料速率大体相等,直到加料完毕。
④保持油浴温度至不再有液体流出后,停止加热。
⑤取带有支管的锥形瓶,将一定量的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少量、多次地加入馏出液中,边加边振荡至无气泡产生。
⑥将步骤⑤中的液体混合物分液,弃去水层。
⑦将适量饱和CaCl2溶液加入分液漏斗中,振荡一段时间后静置,放出水层(废液)。 ⑧分液漏斗中得到初步提纯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加入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2)使用过量乙醇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3)使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馏出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如果用NaOH浓溶液代替饱和Na2CO3溶液,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
(4)步骤⑦中加入饱和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5)步骤③中要使加料速率与蒸出乙酸乙酯的速率大致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
(6)步骤⑧中所得的粗产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现有7瓶失去了标签的液体,已知它们是有机溶剂,可能是①乙醇 ②乙酸 ③苯 ④乙酸乙酯 ⑤油脂 ⑥葡萄糖溶液 ⑦蔗糖溶液。现通过如下实验步骤来确定各试剂瓶中所装的液体名称: 实验步骤和方法 ①把7瓶液体分别依次标号A、B、C、D、E、F、G后闻只有F、G两种液体没有气味 气味 ②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加水稀释 ③分别取少量7种液体于试管中加新制Cu(OH)2悬浊液只有B使沉淀溶解,F中产生砖红色沉淀 并加热 只有C仍有分层现象,且在D的试管中闻到特殊④各取C、D、E少量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并加热 香味 试给它们的试剂瓶重新贴上标签: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为了探究某带结晶水的晶体X(仅含4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其中甲、乙、丙均为常见物质。
只有C、D、E三种液体不溶解而浮在水上层 实验现象
请回答:(1)X中除H、O以外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
(2)固体乙与氨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也能得到单质丙,同时产生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X的化学式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详解】
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A错误; B、蛋白质中还含有N、S等,B错误;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以及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等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D、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D正确; 答案选D。 2.B
【解析】分析:结合稀有气体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11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其可能的性质;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关系计算中子数;根据同位素的概念判断三种核素间的关系。 详解:根据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变化规律:118号元素为第7周期0族元素,以此前推,116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ⅥA族,A正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290-116=174,核外电子数为116,中子数多,B错误;Lv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ⅥA族,化合价可能有+6、+4,C正确;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Lv的三种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D正确;正确选项B。 3.B
【解析】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需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对于可逆反应A(g)+3B(g)?2C(g),有
A、由于B与C的化学计量数不相等,B的生成速率与C的生成速率相等,说明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A、B、C的浓度不再变化即其百分含量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符合题意; C、单位时间内n mol A生成,同时生成3n mol B,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故C不符合题意; D、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则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是1:3:2,即A、B、C的分子数之比不一定是1:3:2,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4.C 【解析】 【详解】
①充入的是NO2和SO2,又NO和S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②充入NO2、SO2的量不知道,平衡时不一定相等;
③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则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④充入SO2、NO2的量不确定,则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 故选C。 5.B 【解析】
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 金属性Zn>Cu,则锌是负极,锌电极上的反应为Zn-2e-=Zn2+,A正确; B. 电子从锌电极经过导线流向铜电极,溶液不能传递电子,B错误; C. 溶液中的阴离子SO42-向负极,即向锌电极移动,C正确;
D. 铜电极是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放电析出金属铜,所以铜电极质量增加,D正确。答案选B。 6.A 【解析】
分析:A、甲基含有9个电子;B、苯中无碳碳双键;C、酯化反应中酸断羧基醇断氢;D、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体。
详解:A.15g甲基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1mol甲基中含有9mol电子,含有的电子数均为9NA,选项A正确;B.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故苯中无碳碳双键,选项B错误;C、C2H5OH和CH3CO18OH反应生成水为H218O,含10个中子,但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故不能进行彻底,故生成的水中的中子个数小于10NA个,选项C错误;D、标况下CCl4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7.D 【解析】 【详解】
①虽然硫酸钡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只要溶解就完全电离,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所以硫酸钡是电解质,①错误;
②氨气在水溶液里,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致导电,不是氨气自身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②错误;
③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固态的氯化氢不导电,液态的氯化氢只有氯化氢分子,不能导电,③错误;
④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属于盐,④错误;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如碳酸钙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难溶于水,几乎不导电。碳酸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