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变安装作业指导书 下载本文

本工程变压器施工工艺严格遵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变电工程部分0102010101主变压器安装要求施工。

6.1 施工准备

6.1.1 做好土电交接验收,保证变压器基础轴线、标高正确。基础(预埋件)水平误差<5mm 。

6.1.2 检查运输路径是否畅通,利用变压器基础附近的空余场地做设备附件存放场地。

6.1.3 施工人员应于工作开始前三天抵达工作现场,经安全教育和考试合格并进行技术交底后方可参加施工。

6.1.4 施工设备、工器具应足量的供应至现场并经检查性能良好后方可使用。

6.1.5 现场消防设施齐全完善,消防器材足够、摆放位置合理。 6.1.6 检查土建防火墙抹灰结束。 6.1.7 安装主变爬梯与油池内临时踏步。

6.1.8 套管安装前检查主变高跨线施工完成(防止高空坠落)。 6.1.9 安排专人负责工器具管理,负责开工前、开工后工器具清点及做好收发工器具记录。

6.1.10 设置油处理区域,与设备最近距离不应小于10米,油处理区域设置安全围栏、安全警示牌及消防器械。

6.1.11 本体就位、附件吊装应满足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接口阀门密封、开启位置应预先检查。

5

6.2 设备到货检查

6.2.1 变压器本体到货后应与监理单位、厂家现场人员共同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外观检查、本体内部及附件气体压力检查、冲撞记录仪检查。

6.2.1.1 检查本体及附件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诸如损伤、破裂、变形及零件脱落等异常,不应有锈蚀及机械损伤。

6.2.1.2 检查变压器本体及充气运输的附件充气压力,压力表不应低于0.025Mpa。若压力表指示压力值为零,要检查湿气是否进入本体,这种情况必须立即通知厂家,进行下一步的检测或判断。

6.2.1.3 在变压器本体就位时与运输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检查其器身中心线与基础基准线偏差应不大于2mm。

6.2.1.4 在变压器本体就位后,与运输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检查变压器冲撞记录仪,变压器运输无异常,冲击记录仪数值应在3g以下。

6.2.1.5 变压器主体安装结束后,立即将主网接地线连接在设备接地端子上,接地端子与接地线的接触面必须处理干净。

6.2.2 附件开箱检查前,填报主要设备开箱申请表,报送项目监理部审批。在开箱时与业主或物资代表、监理工程师、厂家代表共同按装箱单清点部件,核对附件、备品备件、专用工具、随机资料应与装箱单相符,检查附件外观应良好,无锈蚀及机械损伤,套管油位正常,充油式套管卧放时,顶部高于底部,或符合制造厂的规定,瓷套无损伤,填写开箱记录。

6

6.2.3 对每台主变绝缘油进行取样检测,试验项目为:击穿电压值试验、油中含水量试验和油介损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以下标准:击穿电压在40kV/2.5mm以上、油中水分含量小于15ppm、油介损小于0.5%。

6.2.4 补充变压器油的到货验收

6.2.4.1 绝缘油运抵现场后,应进行取样检测,试验项目为:简化分析试验、击穿电压值试验、油中含水量试验和油介损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以下标准(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和合同技术要求):击穿电压在40kV/2.5mm以上、油中水分含量小于15ppm、介损小于0.5%、简化分析试验各项指标均合格。到货大罐油应每罐取样,小桶油应按表1-1数量取样。

表1-1 绝缘油取样数量 每批油的桶数 1 2~5 6~20 21~50

取 样 桶 数 1 2 3 4 每批油的桶数 51~100 101~200 201~400 401及以上 取 样 桶 数 7 10 15 20 6.2.4.2 绝缘油至现场后,贮存油的油罐内部必须清洁,油底无水迹、油泥及杂质,否则应进行清洗,达到要求后,方能将油注入。

6.2.4.3 贮油罐的放油阀在绝缘油注入前,必须确认其是否完好,是否拧紧,以防止绝缘油渗漏。

6.2.4.4 不同牌号的绝缘油,应分别储存,并有明显牌号标志。

7

6.2.4.5 放油时应目测,用铁路油罐运输的绝缘油,有的上部和底部不应有异样;用小桶运输的绝缘油,对每桶进行目测,辨别器气味,各桶的商标应一致。

6.2.5 设备保管期间,应经常检查.充油保管的应检查无渗油,油位是否正常,外表有无锈蚀,并每6个月检查一次油的绝缘强度;充气保管的应检查气体压气,并做好记录.

6.2.6 排氮

6.2.6.1 采用注油排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打开箱盖上的蝶阀排气,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潮湿空气、水及一切杂物落入箱体内,同时从油箱下部的蝶阀或任一个安装冷却器的阀门注入合格变压器油。

6.2.6.2 注油排氮前,应将油箱内的残油排尽。绝缘油应经脱气净油设备从变压器下部阀门注入变压器内,氮气经顶部排出;最终油位应高出铁芯上沿10mm以上。油的静止时间不应小于12h。

6.2.6.3 采用抽真空进行排氮时,排氮口,应装设在空气流通处。破坏真空时,应补充干燥空气,避免潮湿空气进入。当含量未达到18%时,人员不得进入。应按规范严格控制露空时间。内部检查应全程注入干燥空气,保持内部微正压,避免潮气浸入,且确保含氧量不小于18% 。

6.3 起重吊绳计算

依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13.1.1 吊绳计算)。

6.3.1 白棕绳(麻绳)容许拉力计算: 白棕绳的容许应力,可按下式计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