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 - 名词解释》 - 图文 下载本文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目 录

训练活动、训练原则 1、运动训练 2、运动训练学 3、运动竞赛 4、运动成绩 5、教练员 6、运动员 7、竞技能力 8、运动员现实训练状态 9、运动员训练目标状态 10、运动训练原则 11、“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12、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13、适宜负荷训练原则 14、系统训练原则 15、竞技需要训练原则 16、区别对待训练原则 17、自觉积极性训练原则 18、训练负荷 19、竞赛负荷 20、训练周期 21、负荷强度 22、负荷量 23、负荷节奏 24、累积负荷 25、生理负荷 26、心理负荷 27、制胜规律 28、一般训练 29、专项训练 30、训练大纲 31、训练适应 32、训练过程控制 33、竞技能力发展敏感期 34、痕迹效应 35、累进效应 运动员选材 36、运动员选材 37、导向目标 38、家族调查 39、运动年龄 40、日历年龄 41、优秀运动员特征模型 42、选材指标体系 43、资格指标 运动训练内容 44、运动能力 45、训练水平 46、体能 47、运动智能 48、专项能力 49、运动素质 50、耐力素质 51、一般耐力 52、速度耐力 53、专项耐力 54、速度素质 55、反应速度 56、动作速度 57、位移速度 58、最大速度 59、百分速度 60、力量素质 61、绝对力量 62、相对力量 63、快速力量 64、爆发力量 65、力量耐力 66、最大力量 67、专项力量 68、协调能力 69、灵敏 70、平衡能力 71、节奏感 72、空间定向能力 73、柔韧性 74、翼项 75.、项系数 76、多种竞速能力 77、运动技术 78、技术环节 79、技术风格 1 80、动作结构 81、比赛战术 82、战术意识 83、战术能力 84、战术运用 85、战术配合 86、战术风格 87、战术干扰 88、全队战术 89、个人战术行为 90、组合技术 91、创纪录战术 92、夺冠军战术 93、竞技能力结构 94、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95、竞技能力非衡结构 96、竞技能力补偿效应 运动训练过程 97、运动训练过程 98、运动员状态诊断 99、运动训练计划 100、训练档案 101、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 102、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 103、基础训练阶段 104、启蒙训练 105、专项训练 106、专项提高训练阶段 107、训练年龄 108、“高原现象” 109、最佳竞技训练阶段 110、竞技水平 111、竞技保持训练阶段 112、准备时期 113、竞赛时期 114、调整时期 115、训练性比赛 116、竞技性比赛 117、适应性比赛 118、商业性比赛 119、检查性比赛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120、赛季 121、赛前训练 122、赛间训练 123、竞技状态 124、临赛状态 125、过度负荷 126、过度训练 127、基本训练周 128、赛前诱导周 129、比赛周 130、调整周 131、超量恢复集中效应 132、训练课 133、准备活动 134、整理活动 135、训练效应转移 136、训练效果反馈 137、训练调节指令 138、竞技体育创新原理 139、创新技法 140、训练计划变更 运动训练方法 141、间歇训练法 142、持续训练法 144、比赛训练法 145、法特莱克训练法 146、静力训练法 147、动力训练法 148、超等长训练法 149、循环训练法 150、金字塔式训练法 151、电刺激训练法 152、单一训练法 153、变换训练法 154、组合训练法 155、模拟训练 156、封闭训练 157、高原训练法 158、低压舱训练 159、转移训练 160、适应性训练 161、热身训练 162、恢复性训练 163、康复性训练 164、生物节奏训练法 165、择时训练 166、赛前隐蔽 167、智力训练 168、激励训练法 169、同步反馈信息 170、快速反馈信息 171、滞后反馈信息 项群训练理论 172、项群训练理论 173、体能主导类项群 174、快速力量性项群 175、速度性项群 176、耐力性项群 177、技能主导类项群 178、隔网对抗性项群 179、同场对抗性项群 180、格斗对抗性项群 181、表现难美项群 182、单元动作结构项群 183、多元动作结构项群 184、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项群 185、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项群 186、可测量类项群 187、评分类项群 188、命中类项群 189、得分类项群 190、制胜类项群 143、重复训练法

训练活动 训练原则

1、运动训练 sport training

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其中,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参加运动竞赛,将其已获得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

教练员和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者,以及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运动员既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从事训练实践,也应积极配合教练员,与教练员一起设计、组织自己的训练活动,并参与对这一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同时训练管理工作者、科学家、医生等也都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客观的规律,只有遵循训练规律,科学地制

2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订并认真地执行运动训练计划,才能取得运动训练活动的成功。(田麦久)

2、运动训练学 theories of training

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依其涵盖运动项目的多少,可分为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及专项训练学三个不同层次。一般运动训练学研究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项群训练学研究适用于不同项群的规律性问题;专项训练学研究不同专项的规律性问题。

运动训练学理论起源于运动训练实践,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各运动专项,首先是开展得最为普及的田径运动训练的研究对运动训练学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各个基础理论学科中,首先是运动生理学,继而是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心理学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生物科学条件。有关训练科学的研究逐渐从简单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发展成为对运动训练普遍规律的揭示、解释和应用,开始有一批运动训练理论的专著问世,如前苏联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分期》(1965)0 1969年,前民主德国哈雷主编的《训练学》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其后,在前联邦德国、前苏联、英国、中国、加拿大分别出版了一些系统论述运动训练问题的著作,从而确立了运动训练学在体育科学中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如前联邦德国马丁的《训练学基础(上、下)》(1977, 1980)、中国过家兴等的《运动训练学)(1986),田麦久等的《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1988),乌克兰普拉托诺夫的《高水平运动员训练问题》(1990)等。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运动训练的目的、运动训练的原则、运动训练的参与者、运动训练的影响因素、运动训练的内容、运动训练的方法、运动训练的组织与控制以及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价等部分。

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发展,运动训练学的研究也愈加深人。研究的重点问题包括技能训练规律和心理训练规律;对训练过程的组织控制,科学安排多年训练过程和年度训练过程,加强负荷后的恢复及营养补充,延长运动员的竞技高峰期,影响训练活动的社会文化因素等等。(田麦久)

3、运动竞赛 sports competition

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依据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所持目的的不同,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适应性比赛以及检查性比赛等。

组成运动竞赛的要素有:第一,参与竞赛活动的人群,包括组织领导者、参赛者、裁判员、管理服务人员以及观众。其中的核心即是参赛者。第二,竞赛活动的物质条件,包括竞赛的场所、设备、竞赛所必须使用的器材以及组织竞赛进行的必须用品等。第三,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包括比赛规则、组织规程、组织编排以及组织进行四个方面。

运动竞赛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都必须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转化为运动成绩,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同时,竞赛又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检验和评价训练效果的有效途径,是训练过程中划分周期和各训练阶段,确定训练内容、方法及负荷的重要依据,也是选拔运动员的主要手段。(田麦久)

4、运动成绩 sports performance

3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竟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运动竞赛的胜负或名次。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依比赛结果的评价方法来看:①田径、自行车、游泳、速度滑冰、举重以及射箭、射击等项目,可运用标定的计量工具予以客观的测量,通过对时间、距离、重量、环数的准确测定评价其竞技水平的高低;②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跳水等项目,由裁判员根据统一的规则,对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来确定竞技水平的高低;③足球、水球、冰球、曲棍球、篮球等项目,按比赛中命中特定区域的次数评定;④摔跤、柔道、拳击等项目,若一方给予对手严重打击,即获绝对胜利。包括拳击比赛中将对手打倒在地,一十秒钟尚无继续战斗能力;柔道的一本;摔跤的双肩着地。在没有出现绝对胜利时,也按命中得分的情况判定竞技水平及胜负;⑤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和网球等项目,则通过比赛中得分的多少反映竞技水平的高低。

胜负或名次是反映比赛结果的重要标志,是参与竞技各方的竞技水平相比较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其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竟技水平的高低。在世界性大赛中,人们追逐的首先是金牌,是胜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首先当然决定于自身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竞技水平,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三个因素。(田麦久)

5、教练员 coach

从事竞技运动训练工作,培养运动员并指导他们参加运动竞赛争取优异成绩的专业人员。

教练员是训练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负责选材、制订训练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并指导运动员参加比赛。世界各类体育组织和竞技体育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各级教练员的培训。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等级教练员制度。中国的教练员分为三级、二级、一级、高级、国家级。(田麦久)

6、运动员 athlete

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竞技活动中竞技能力的直接体现者和运动成绩的创造者。又称选手。

按年龄大小可将运动员区分为少年运动员、青年运动员和成年运动员;按运动水平将运动员群体分为国际运动健将级运动员、运动健将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和少年级运动员。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既是教练员设计、组织和控制训练活动的客体,又是完成训练活动,实现训练目标的主体。运动员竞技能力从现实状态向目标状态的顺利转移和在比赛中的完美体现,都必须依靠运动员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性、顽强拼搏精神和聪明才智方能得以实现。优秀运动员还应具备强烈的动机和进取心、坚强的意志和高度发展的心理自控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与克服困难的能力,主动与教练员密切配合,获取运动训练工作的成功。(田麦久)

7、竞技能力 competitive ability

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

4